第16章:茶灵之困与契约秘
秋意渐浓,老街的梧桐叶被几场冷雨打透,簌簌落了满地。众生茶坊的木门轴似乎也受了潮,推开时总带着点滞涩的吱呀声,像位年迈的老者在低叹。
林不尽坐在柜台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紫砂壶冰凉的壶身。茶坊里弥漫着一股若有似无的沉郁气息,不是茶叶的陈香,也不是潮湿的霉味,而是一种生命力在悄然流逝的钝痛。他抬眼望向靠窗的茶柜,那里本该有个灵动的身影在阳光里打转,此刻却只剩下一团近乎透明的光晕,像烛火将熄时最后一点摇晃的微光。
小满病了。
自从上次吴明夜袭,虫群啃噬过茶坊的梁柱,又逢强拆风波惊动了地脉,这孩子的气息就一天比一天弱。起初只是虚影变得稀薄,后来连声音都细若蚊蚋,最近几天,连林不尽都得凝神静气才能勉强感知到她的存在。
“她怎么样了?”王微亦端着一碗刚温好的米汤走进来,轻声问道。她特意请教了孟婆婆,说是用当年的新米慢火熬出的米油,或许能给茶灵添点人间烟火气。可这几天试下来,效果甚微,那团光晕连晃动的力气都快没了。
林不尽摇摇头,声音带着少见的疲惫:“地脉伤得比我想的重。她是茶灵,根就在这茶坊的水土和人气里,根基动摇了,她自然……”他没说下去,但眼底的忧虑像化不开的浓雾。
王微亦把米汤碗放在茶柜上,指尖轻轻拂过光晕边缘,只触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你那本祖传手札,就没写点什么?”
“写了,”林不尽从柜台下翻出一本线装泛黄的册子,封面上是三个模糊的篆字“众生札”,“但说得含糊。只说茶灵与茶坊共生,赖三物以存:一为地脉之灵,二为百年愿力,三为一纸契书。”
他翻开册子,指尖点在几行褪色的墨迹上:“地脉就是脚下这方水土,被虫蛊和强拆折腾得七零八落;愿力是百年来茶客们留在这儿的念想、感激、甚至是片刻的安宁,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慢慢养;至于这契书……”
林不尽眉头紧锁:“手札里说,是初代茶老板和‘地灵’定下的契约,以茶坊为媒,守护一方红尘,换取地灵庇佑,茶灵便是这契约的具象化。可契书在哪儿,上面写了什么,一概没提。”
王微亦凑过去看,那些字迹古老苍劲,夹杂着不少生僻字,她勉强认出几个:“……以茶为引,以心为证,守此红尘渡口,直至……”后面的字被虫蛀了个洞,只剩些残缺的笔画。
“直至什么?”王微亦追问。
“不知道。”林不尽合上手札,“或许是直至地脉枯竭,或许是直至无人再需要这茶坊。”他自嘲地笑了笑,“老祖宗们说话总爱留半截,好像故意给后人出难题。”
正说着,茶坊的门被推开,风铃叮当作响,却没带来半点生气。周慕云站在门口,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风衣,衬得她脸色愈发苍白,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是藏着两簇不肯熄灭的火焰。
“林老板,王小姐。”她径直走到柜台前,目光越过两人,精准地落在茶柜那团微光上,“看来,我们都在为同一件事烦恼。”
林不尽挑眉,语气疏离:“周教授大驾光临,不是为了看我这茶坊的‘病’吧?”自从上次资料库失窃的事,他对这位看似理性的民俗学者就没什么好感。
周慕云却不在意他的冷淡,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叠照片和几份打印资料,推到柜台上:“我确实是为她而来。”她指了指小满的方向,“或者说,是为了研究茶灵的本源,以及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份契约。”
王微亦拿起照片,上面是几张古籍残页的高清扫描图,上面的文字和符号与林不尽手札上的风格极为相似。“这是……”
“《坤舆灵契考》的残卷,”周慕云解释道,“我在欧洲一家私人博物馆找到的孤本扫描件。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地灵共生契约’的内容,其中提到,某些存在了百年以上的老店、古刹,会与当地地脉形成一种微妙的契约关系,而茶坊这种汇聚人气的地方,最容易孕育出类似茶灵的‘契灵’。”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林不尽:“这种契灵的力量强弱,直接反映契约的稳固程度。小满现在的状态,说明契约已经出现裂痕,再这样下去,不仅她会消散,这茶坊的根基也会彻底垮掉,到时候,别说赵天霸来拆,恐怕一场大雨就能让这里塌了。”
林不尽指尖收紧,紫砂壶的壶盖被他捏得微微发白:“你想说什么?”
“我有办法修复地脉,稳固契约。”周慕云抛出诱饵,眼神里闪烁着势在必得的光芒,“我研究过本地的地质构造和水文资料,结合《坤舆灵契考》的记载,找到一种‘引灵归源’的秘法。需要几味特殊的材料——城南老井的千年泉眼水、雷击桃木心、还有……”她话锋一转,“需要近距离观察茶灵的能量波动,以及那份契约的具体内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