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道:乱世菩提盛世尘
第一卷:佛 · 泥金塑骨情难全
第11章:金莲落风尘 - 乱世中的凋零
柳如烟望着潘金莲被官员强行带走的方向,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心中的愤怒与悲痛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那官员一脸得意,丝毫不在意潘金莲绝望的哭喊声,而周围的百姓,在乱世的重压下,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投来同情又无奈的目光。
“金莲……”柳如烟低低地唤着,声音中满是无力。她想要追上去,却被身边一位老妇人死死拉住。
“姑娘,别去啊,那是赵大人,咱们惹不起,去了也是白白送死。”老妇人苦苦劝道。
柳如烟身形一晃,几近晕厥。她怎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好友落入这般魔窟?可她也清楚,此刻自己贸然追去,不过是以卵击石。
回想起与潘金莲相识的日子,在那看似祥和的穿云寺中,她们一同虔诚礼佛,分享着心中的困惑与期许。潘金莲性格柔弱,总是对佛所说的因果轮回深信不疑,即便面对包不同的轻佻,也只是默默忍受,只道是前世的孽缘,需今生偿还。她满心期待着能在佛前求得一份安宁,却不曾想,在这乱世来临之时,所谓的佛缘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而如今,她被那赵大人强行带走,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柳如烟不敢深想。在这混乱的世道,官员们本就肆意妄为,更何况是在这佛门都抛弃百姓自顾不暇的时刻。
柳如烟转身,看着不远处仍紧闭山门的穿云寺,恨意涌上心头。那高高在上的佛像,那曾经让她顶礼膜拜的佛门,此刻在她眼中是如此的虚伪与冷漠。“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我佛心生怜,原是未献香火钱!”她再次咬牙切齿地念出这句话,这不仅仅是对佛门的控诉,更是她对自己曾经盲目信仰的悔恨。
道家玄清居士等人在不远处忙碌着,设棚施粥,救治伤患。他们身上散发着的光芒,与那冰冷的佛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柳如烟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朝着道家的营地走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浸在悲伤与愤怒之中,她要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来到道家营地,柳如烟看到玄清居士正专注地为一位重伤的百姓处理伤口。玄清居士察觉到有人靠近,抬头看了一眼柳如烟,见她神色悲戚却又透着一股坚定,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姑娘,若想帮忙,便去那边协助几位道童分发些食物与水。”
柳如烟应了一声,快步走向道童们所在之处。她拿起一碗热粥,递给一位衣衫褴褛的孩子。孩子怯生生地看着她,眼神中满是恐惧与饥饿。柳如烟轻声说道:“孩子,别怕,吃点东西吧。”孩子犹豫了一下,接过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在分发食物的过程中,柳如烟与周围的百姓交谈起来。百姓们对佛门的不作为怨声载道,而对道家的善举则充满了感激。一位老者叹道:“平日里佛门高坐,收着咱们的香火钱,可到了这生死关头,却是连门都不让咱们进。反倒是这道家,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却在这乱世中救咱们的命。”
柳如烟听着这些话,心中越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一边忙碌着,一边回想着自己与潘金莲的点点滴滴。记得有一次,她们在佛前祈愿,潘金莲许愿希望能找到一份真挚的感情,摆脱尘世的烦恼。那时的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以为佛门会指引她们走向幸福的彼岸。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佛门的冷漠让她们的希望彻底破灭。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夜幕渐渐降临。柳如烟忙完一天的事务,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一处角落坐下。她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阴霾。潘金莲的遭遇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着她的心。她不知道潘金莲此刻是否安好,是否正遭受着无尽的折磨。
在这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柳如烟深知,自己必须变得坚强,才能在这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才能为像潘金莲这样的人讨回一个公道。她想起了玄清居士等人身上那股舍己为人的精神,那是一种真正的慈悲与担当,与佛门的虚伪截然不同。
柳如烟暗自下定决心,要跟随道家学习,哪怕只是学到一些皮毛,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去对抗这世间的不公。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潘金莲的面容,喃喃自语道:“金莲,你一定要撑住,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出来的。”
第二天清晨,柳如烟早早地便起身,继续投入到救助百姓的工作中。她帮着道童们生火煮粥,照顾受伤的百姓。在这个过程中,她也结识了一些同样在帮忙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这乱世中汇聚到了一起。
其中有一个叫阿强的年轻人,他告诉柳如烟,自己原本是一个小商贩,本想着在这乱世中能寻条生路,却没想到家乡被战火波及,亲人离散。他四处漂泊,偶然间遇到了道家的救助队伍,便留了下来。“在这里,我能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希望。”阿强说道,眼神中透着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