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晨仓惊变失守卫,霉粮疑云起暗流
深秋的京城,晨霜还凝在粮仓的青石板上,林微便带着春桃和赵虎赶到了城东最大的“永丰仓”——昨夜宇文擎派人传来急报,永丰仓的三名守卫一夜未归,仓内储存的五千石秋粮,竟有近百石出现了黑褐色霉斑,像是被什么东西污染过。
永丰仓的大门虚掩着,门环上的铜锁被暴力撬开,地上散落着几枚带血的箭羽——箭杆是漠北特有的沙杨木,箭镞上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粉末。林微蹲下身,指尖刚触到粉末,腰间的凤羽水晶突然发出微弱的紫光,她心中一凛——这粉末不是普通的铁锈,而是北狄常用的“毒砂”(即砷化物),少量混入粮食便会让人腹痛呕吐,量大则致命。
“姑娘,小心!”赵虎拔出佩刀,警惕地扫视四周,“这箭羽是北狄的样式,守卫恐怕是遭了他们的毒手!”
春桃抱着装着梧桐叶和明矾粉的布包,声音发颤:“可北狄残部怎么能混进京城?永丰仓外有禁军守卫,他们怎么进来的?”
林微站起身,目光落在仓内的粮堆上——霉斑只集中在靠近西侧通风口的粮堆,其他粮堆完好无损,显然不是自然霉变,而是有人故意从通风口投毒。她走到通风口下,仰头望去,通风口边缘有新鲜的攀爬痕迹,上面还挂着一缕灰色的布条,材质与三皇子府仆役常穿的粗布一致。
“不是北狄残部单独做的。”林微捏起布条,水晶的紫光更盛,“有人在京城内部接应,把他们从通风口放进来,目的是污染粮食,制造恐慌——三皇子这是想在秋收后断了京城百姓的口粮,逼陛下废除新政,甚至退位!”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马蹄声,宇文擎带着一队禁军赶来,身后跟着苏瑾。“粮仓周围的禁军已经换成了我的人。”宇文擎翻身下马,递给林微一份密报,“苏瑾查到,三皇子府的管事三天前就以‘督查粮情’为由,给永丰仓的粮官送了一批‘防潮药’,现在看来,那根本就是毒砂!”
苏瑾补充道:“我还查到,北狄残部的主力藏在京城外的‘黑松林’,约有五百人,装备了弓箭和火油,计划今夜趁夜色突袭永丰仓,把剩下的粮食全烧了!”
林微看着密报上的字迹,又看了看仓内的粮堆,心中有了计策:“不能让他们烧粮,更不能让毒粮流入百姓手中。我们可以设一个局——假装粮堆已经被大面积污染,要‘焚烧除邪’,引北狄残部和三皇子的人现身,再一网打尽!”
第二节 辨毒验奸显锋芒,老仓守义护苍生
林微让人把仓内的霉粮搬到空地上,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又让苏瑾送来的“凤火油”(桐油与硝石混合制成)洒在周围,伪装成“焚烧除邪”的准备。她则带着梧桐叶和明矾粉,逐个检查未霉变的粮堆——每检查一堆,就用凤羽水晶贴近粮食,若水晶呈白色,则粮食安全;若呈紫色,则标记为“待处理”。
永丰仓的老粮官周大人一直跟在身后,脸上满是“焦急”,时不时催促:“林使君,别查了!这毒砂扩散得快,再耽误下去,整个粮仓的粮都要废了,百姓们要饿肚子的!”
林微停下动作,目光落在周大人的袖口——那里沾着一点黑褐色的粉末,与霉粮上的毒砂颜色一致,而且他的手指关节处有明显的药膏痕迹,像是被什么东西灼伤过。“周大人似乎很怕我们查完?”她突然拿起一片梧桐叶,蘸了一点粮堆里的“防潮药”(周大人随身携带的小罐),撒上明矾粉——梧桐叶瞬间变成了深紫色,凤羽水晶也发出刺眼的紫光,几乎要从她腰间挣脱。
“这‘防潮药’,就是毒砂吧?”林微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压迫感,“昨夜守卫失踪,是你给北狄残部开的通风口,对不对?你袖口的粉末,手指上的灼伤,都是处理毒砂时留下的痕迹——三皇子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连百姓的死活都不顾了?”
周大人脸色瞬间惨白,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声音发颤:“我……我不是故意的!三皇子抓了我的孙子,逼我这么做的!他说只要我污染粮食,再引北狄烧仓,就放了我孙子……”
“你可知你这么做,会害死多少人?”林微扶起他,语气却没有丝毫缓和,“京城有十万百姓靠永丰仓的粮过冬,你这一闹,不仅百姓要挨饿,北狄还会趁乱进攻,到时候血流成河,你的孙子也未必能活!”
周大人趴在地上痛哭流涕:“我错了!林使君,求您救救我的孙子,我什么都愿意做!”
“想赎罪,就帮我们诱敌。”林微递给她一个装有凤火油的小瓶,“待会儿北狄的人来了,你就假装按约定点燃粮堆,等他们靠近,就把这瓶油扔向指定的方向——我们会救你孙子,也会保住粮仓。”
周大人用力点头,接过小瓶,眼中满是悔恨与决心。
就在这时,仓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赵虎低声道:“来了!大约五十人,都带着火折子和弯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