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政初推,朝堂暗流汹涌
春和景明,京城的街道上早已褪去冬日的萧瑟。沿街的商铺鳞次栉比,幌子在微风中轻摇,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这份热闹之下,皇城深处的朝堂之上,却涌动着足以颠覆这一切的暗流。
林微身着特制的银灰色官袍,站在朝堂的右侧列末。这官袍是皇帝特批的样式,既保留了朝臣服饰的庄重,又在衣襟绣上了细密的白泽纹,象征着她“护国夫人”与参政朝臣的双重身份。自黑风山一战后,皇帝感念她的功绩与才智,破格允许她参与朝议,虽无正式爵位,却拥有了等同于六部尚书的话语权。
此刻,她正手持一卷奏折,声音清越地阐述着新的户籍改革方案:“陛下,现行户籍制度混乱,隐匿人口、逃税漏役之事屡禁不止。臣提议推行‘编户齐民’之法,效仿上古圣王遗制,逐县逐乡登记人口、田产,造册存档,一式三份,分别由户部、州府、县衙保管。如此一来,既能厘清赋税,又能便于赈灾济民,更能杜绝奸人隐匿作乱。”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句都切中时弊。然而,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不少老臣脸上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
户部尚书王大人出列,躬身道:“陛下,臣以为不妥。‘编户齐民’看似合理,实则劳民伤财。天下州县众多,逐户登记何其繁琐?且百姓安土重迁,骤然扰动,恐生民怨。再者,女子干政本就有违祖制,如今王妃娘娘还要推行这般变革祖制之事,臣恳请陛下三思!”
王大人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老臣附和:“王大人所言极是!女子见识短浅,不知民生疾苦,这般折腾,只会让天下大乱!”“祖制不可违!陛下,万万不可听信妇人之言啊!”
这些老臣大多是世家出身,手中掌控着大量的土地和隐匿人口,林微的户籍改革无疑会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打着“祖制”“民生”的幌子,实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
林微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王大人此言差矣。所谓劳民伤财,不过是一时之困。待户籍厘清,赋税公平,百姓不再被豪强欺压,不再为苛捐杂税所累,长久来看,实为利民之举。至于祖制,上古圣王亦曾推行新政,方能开创盛世。若一味墨守成规,不思变通,如何应对天下变局?”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附和的老臣,语气带着一丝锐利:“诸位大人口口声声说臣是女子,见识短浅。可敢问诸位,去年黄河水患,多少百姓流离失所,皆因户籍混乱,赈灾物资无法精准发放;去年幽渊教作乱,多少信徒隐匿于市井,皆因户籍不清,难以排查。这些,难道是祖制能解决的吗?”
林微的话字字珠玑,直指要害。那些老臣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他深知林微所言极是,也明白这些老臣的私心。但这些老臣背后的世家势力盘根错节,他也不敢轻易得罪。
就在这时,宇文擎出列,沉声道:“陛下,臣以为林微所言甚是。户籍改革乃是利国利民的根本之策,臣愿领兵协助地方州县推行此法,确保万无一失。若有作乱者,臣定当严惩不贷!”
宇文擎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手握兵权,又是皇帝倚重的战神,他的支持让那些老臣忌惮不已。
苏瑾也适时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愿捐献百万两白银,资助户籍登记所需的笔墨、纸张、人力开销,绝不让朝廷和百姓增加负担。”
一文一武,一财一力,三人形成了坚实的同盟。皇帝见状,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好!既然靖王、护国夫人、苏公子都鼎力支持,朕便准了此奏。即日起,推行‘编户齐民’之法,由护国夫人总领其事,靖王协助地方执行,苏公子负责财政支持。谁敢阻挠,以谋逆论处!”
皇帝的话语掷地有声,那些老臣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公然反对。林微心中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这只是新政推行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阻力,只会更大。
退朝后,林微刚走出宫门,便被王大人拦住。王大人脸色阴沉:“护国夫人,你今日当众顶撞老夫,又推行这等祸国殃民之法,就不怕遭天谴吗?”
林微冷笑一声:“王大人,我推行新政,是为了天下百姓,问心无愧。倒是大人,心中只想着自家的利益,置天下苍生于不顾,才该担心遭天谴吧?”
“你!”王大人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林微,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林微不再理会他,转身离去。她知道,王大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们一定会使出更阴险的手段来阻挠新政。
回到靖王府,林微立刻召集宇文擎和苏瑾商议对策。“王大人背后是王家和几个世家大族,他们一定会暗中作梗,破坏户籍登记。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林微沉声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