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殿论政,旧党发难
初夏的阳光穿透太和殿的琉璃瓦,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殿内檀香缭绕,文武百官身着各色官袍,分列两侧,气氛肃穆得近乎凝滞。林微身着特制的银红绣凤纹朝服,站在宇文擎身侧,成为这满殿男臣中唯一的女性身影,宛如一株凌寒绽放的红梅,惹得无数道目光落在她身上——有好奇,有鄙夷,有警惕,亦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探究。
她的朝服是皇帝特批的规制,虽不及后妃礼服华贵,却也绣着细密的凤羽纹,领口和袖口缀着细碎的珍珠,既不失王妃的尊荣,又暗含“辅政”的特殊身份。胸前的灵犀佩被藏在衣襟内,温热的触感透过丝绸传来,像是一枚定心丸,让她在这庄严肃穆又暗藏杀机的金殿中,始终保持着从容不迫。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威严,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林微身上:“靖王妃,你与靖王联名上奏的新政方案,朕已看过。今日召集群臣,便是要听一听你的具体构想,也让百官议一议,此事可行与否。”
林微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清亮,不卑不亢:“回陛下,臣妾与靖王商议的新政,核心在于‘安民生、清吏治、足国库’,共分三策——户籍清厘、粮税改革、吏治考核。此三策皆源自臣妾家传的‘上古治世方略’,经臣妾与靖王反复推演,若能推行,不出三年,必能让国库充盈,民生改善,吏治清明。”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阵低低的窃窃私语。
“户籍清厘?粮税改革?这不是要动世家大族的根基吗?”
“一个女子,竟敢妄谈治世方略,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我看她是仗着陛下的宠信,想要肆意妄为!”
这些议论声不大,却足够让殿内众人听得一清二楚。林微恍若未闻,继续说道:“先说户籍清厘。如今我朝户籍混乱,隐匿人口、虚报户数之事屡见不鲜,不仅导致赋税流失,还让流民四起,治安堪忧。臣妾的‘九州分野之法’,便是将天下分为九域,每域设‘司户官’,下辖乡、里、保三级,逐户核查,登记造册,注明人口、田产、职业,并用‘灵犀辨真术’验证信息真伪,确保户籍无一字虚假。”
她顿了顿,补充道:“户籍册将采用‘璇玑账册’形制,一式三份,一份存于户部,一份存于地方司户官署,一份由百姓自行保管,三者互相对照,杜绝篡改之弊。”
“荒谬!”一声怒斥突然响起,打断了林微的话。只见吏部尚书韦嵩越众而出,他身着紫色官袍,须发皆白,脸上满是褶子,眼神却锐利如刀,“靖王妃,你这‘九州分野之法’,简直是纸上谈兵!我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逐户核查谈何容易?再者,世家大族多有隐匿人口之举,皆是为了供养族人、维系宗族,你强行清厘,岂不是要动摇国本,引发世家不满?”
韦嵩是三朝元老,现任丞相韦渊的叔父,也是朝中保守派的领袖,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一开口,立刻有不少官员附和:“韦尚书所言极是!世家大族乃是国之柱石,岂能轻易撼动?”
“靖王妃此举,怕是会引发动乱啊!”
“女子见识短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请陛下三思!”
林微看向韦嵩,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韦尚书此言差矣。世家大族固然是国之柱石,但隐匿人口、逃避赋税,却是损国利己之举。如今国库空虚,边关军饷不足,赈灾粮草短缺,皆与此有关。若能清厘户籍,让隐匿人口浮出水面,赋税便能增加三成,足以缓解国库困境。至于说引发动乱,臣妾以为,只要方法得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世家大族必会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支持新政。”
“方法得当?”韦嵩冷笑一声,“靖王妃不过是个深居内院的妇人,何曾见过民间疾苦,何曾知晓世家的势力?那些世家大族盘踞一方,势力庞大,若强行清厘户籍,他们必定会联合起来反抗,到时候,天下大乱,谁来负责?”
“自然是臣妾负责。”林微眼神坚定,“臣妾愿立下军令状,若因户籍清厘引发动乱,臣妾愿以死谢罪。但若是韦尚书故意阻挠新政,导致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还请陛下治其延误国事之罪。”
韦嵩没想到林微如此强硬,竟敢当众与他叫板,顿时气得脸色铁青:“你……你一个妇人,竟敢如此放肆!”
“臣妾并非放肆,只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不得不据理力争。”林微道,“韦尚书口口声声说世家大族是国之柱石,却不知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若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即便世家大族再强盛,国家也难以长治久安。”
皇帝看着殿内针锋相对的两人,眼中闪过一丝沉吟。他知道韦嵩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世家大族确实势力庞大,轻易动不得。但他也明白,林微的新政切中了时弊,若能推行,对国家大有裨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