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黄涛滔天,八百里加急报危情
入夏的风裹挟着湿热的水汽,刚掠过中原大地,便被黄河岸边冲天的浊浪撕裂。太和殿内,龙涎香的沉静被一封染血的军报彻底打破,传信兵单膝跪地,铠甲上还滴着泥水,声音嘶哑得如同被砂纸磨过:“陛下!黄河中游武陟段大堤决口!滔天洪水席卷三州七县,淹没良田万顷,百姓流离失所,已有上万人葬身洪涛,灾情……灾情危急!”
“什么?”皇帝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脸色瞬间惨白。黄河水患是大靖历代的心腹之患,每逢汛期,沿岸百姓便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可此次决堤之快、灾情之重,远超往年。
殿内百官哗然,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户部尚书颤声道:“陛下,武陟段大堤去年刚修缮过,怎会突然决口?如今三州七县被淹,赈灾粮食、药材、帐篷缺口极大,国库恐怕难以支撑……”
“支撑也要支撑!”皇帝厉声打断,目光扫过百官,“谁愿前往灾区主持赈灾与堵堤之事?”
百官面面相觑,纷纷低头不语。黄河水患凶险,堵堤更是九死一生,稍有不慎便会身败名裂,甚至葬身洪涛。更何况,此次大堤莫名决口,背后恐有蹊跷,没人愿意趟这趟浑水。
就在这时,林微出列躬身:“陛下,臣妇愿往。”
满殿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周显等守旧派残余势力刚被打压,此刻见林微主动请缨,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这正是让她栽跟头的好机会,若她堵堤失败,或是赈灾出了纰漏,便能趁机弹劾,彻底将她拉下高位。
赵王的同党,礼部侍郎赵康出列反驳:“陛下,万万不可!黄河治理乃国之大事,历来由朝中重臣主持,林微王妃虽是女子,又身怀凤凰血脉,但终究缺乏治水经验。如今灾情危急,岂能让她冒险?”
“经验并非天生,而是在实践中积累。”林微抬眸,目光坚定,“臣妇虽无治水经验,但家中祖传的‘上古水经’中,记载了诸多治理水患的秘术。而且,此次大堤决口蹊跷,臣妇愿前往查明真相,既堵堤赈灾,也还百姓一个公道。”
她所说的“上古水经”,实则是她前世研读的现代水利工程学着作,从堤坝修筑、河道疏浚到洪水调度,应有尽有。她早已料到黄河汛期会出问题,提前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册,包装成“上古神传”。
宇文擎立刻出列支持:“父皇,林微心思缜密,又有上古秘术加持,定能胜任。臣愿与她一同前往,负责调度兵力,保障赈灾物资供应,助她堵堤治水。”
苏瑾也道:“陛下,臣愿捐出白银五百万两,筹措赈灾物资,为治理黄河水患尽一份力。”
皇帝看着林微眼中的决绝,又有宇文擎和苏瑾的支持,心中渐渐安定。他知道,此刻无人比林微更适合这个差事,当即拍板:“好!朕任命你为‘黄河治水经略使’,总揽治水、赈灾之事,宇文擎为副使,协调兵力,苏瑾负责物资供应。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所需人力、物力,可随时调动,务必尽快堵住决口,安抚百姓!”
“臣妇(臣)遵旨!”三人齐声领命。
林微走出太和殿时,天边已聚起乌云,仿佛预示着此次治水之路,注定充满荆棘。她握紧袖中温热的战神佩,玉佩微微发烫,似乎在感应着黄河水患中的凶险,也在为她注入力量。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场与洪涛的较量,更是一场与阴谋的博弈。
第二节 朝堂暗阻,守旧余孽设陷阱
三日后,林微、宇文擎率领五千将士,带着首批赈灾物资,踏上前往武陟的路途。车队刚出京城百里,便遭遇了第一个麻烦——原本修缮完好的官道,竟有一段被人为破坏,路面塌陷,泥泞不堪,车马难以通行。
“大人,这路面像是刚被人挖毁的,绝非自然损坏!”负责开路的侍卫长前来禀报,语气愤怒。
林微俯身查看,塌陷的路面边缘整齐,泥土新鲜,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她眸色一沉:“定是守旧派的余孽或是赵王的同党,想要拖延我们的行程,让灾区百姓雪上加霜。”
宇文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些人简直丧心病狂!我带一队人抢修路面,你带着物资先行,务必尽快赶到灾区。”
“不行。”林微摇头,“抢修路面至少需要半日,会耽误时间。而且,他们既然能破坏一段,就可能破坏更多。”她看向随行的工程工匠,“我有‘上古速通术’,可快速开辟道路。”
她让人取出随身携带的“破障锤”——这是她按照现代冲击钻原理,用精铁打造的重型工具,锤头装有可拆卸的尖刃,辅以杠杆借力,威力十足,被包装成“上古神锤”。又取出“凝土粉”——实则是石灰、黏土、草木灰混合的速凝材料,遇水后能快速凝结,加固路面。
工匠们按照林微的指导,用破障锤清理塌陷的泥土,铺设碎石,再撒上凝土粉,喷洒适量清水。不过一个时辰,原本泥泞塌陷的路面便被修整完毕,车马通行无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