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宸殿议防,众臣忧惶
冬至前的京城,寒风卷着枯叶,在街巷里打着旋儿,却吹不散笼罩在皇城上空的紧张气氛。紫宸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神色凝重,连呼吸都比往日轻了三分——三皇子宇文铭逃狱投敌、西域鹰羽部与匈奴联军压境的消息,像一块巨石,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咳嗽声不断,显然是忧心过度。他看向下方的宇文擎,声音沙哑:“宇文擎,西域与匈奴联军已至云中郡外围,号称五十万大军,你认为我朝该如何应对?”
宇文擎出列躬身,声音沉稳:“陛下,臣以为当分三步走:其一,加固京城及云中郡城防,增派兵力驻守要害;其二,调动粮草,确保前线供给;其三,派人联络西域其他部落,分化鹰羽部与匈奴的联盟——只要联盟瓦解,敌军便不足为惧。”
他话音刚落,户部尚书立刻出列反驳:“王爷所言虽有道理,可国库空虚,粮草仅够支撑一月,增兵、加固城防都需耗费巨资,这笔钱从何而来?而且西域部落向来与我朝不和,怎会轻易与我们合作?”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殿内仅存的一丝希望。几位老臣纷纷摇头叹息,有的甚至提议:“不如……不如派使者去议和,割让几座城池,或许能换得一时太平。”
“割城求和?”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林微从宇文擎身侧走出,目光扫过殿内大臣,“诸位大人可知,匈奴与鹰羽部要的不是几座城池,是整个大启江山!今日割城,明日他们便会索要更多,直到我们无城可割,无国可守!”
周显立刻上前一步,眼神轻蔑:“王妃又要多言?这是朝堂议事,讨论的是军国大事,岂容你一介妇人插嘴?割城求和虽非上策,却能保百姓一时平安,总比让他们死于战乱要好!”
“让百姓死于战乱,还是让他们沦为异族的奴隶?”林微反问,“匈奴与鹰羽部素来残暴,若割城求和,城中百姓定会被他们屠戮、奴役,这就是大人所谓的‘保百姓平安’?”
周显被问得哑口无言,却依旧不服:“可国库空虚,兵力不足,不议和,难道要让陛下和百姓都去送死吗?”
“国库空虚,我们可以想办法填补;兵力不足,我们可以调动民间力量。”林微看向皇帝,“臣妇有两个提议:其一,恳请陛下下旨,让朝中王公贵族、富商巨贾捐资助军,战后加倍偿还;其二,启用‘凤族城防术’加固城防,同时训练百姓组成‘乡勇’,协助士兵守城——这样既能解决粮草和兵力问题,又能让百姓参与到保卫家国的行列中,凝聚人心。”
她口中的“凤族城防术”,其实是现代的“城防加固方案”——用糯米灰浆混合砂石修补城墙,在城墙外挖掘深壕沟,设置拒马和箭楼;“乡勇训练”则是简化版的现代民兵训练,教授基础的格斗和守城技巧,包装成“凤族传下的保家之法”,既符合古代语境,又能切实增强防御能力。
皇帝眼前一亮,看向丞相:“丞相以为王妃之法可行?”
丞相躬身回道:“陛下,王妃之法兼顾民心与实务,实为良策!王公贵族与富商们素有爱国之心,若陛下下旨,他们定会捐资助军;乡勇协助守城,也能缓解兵力不足的困境。臣以为可行!”
其他大臣见丞相赞同,也纷纷点头。周显虽有不满,却再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愤愤地退到一旁。皇帝当即下旨,命宇文擎负责城防与兵力调配,林微负责募捐与乡勇训练,限三日内完成准备。
二、街巷谣言,民心动荡
旨意下达后,林微立刻着手筹备募捐事宜。她先是在王府设立“捐资助军处”,亲自坐阵登记捐款;又请苏瑾联络京城的富商,劝说他们慷慨解囊。苏瑾素来在商界有威望,加上林微承诺战后给予他们免税、赐爵等奖励,富商们纷纷响应,短短一日便募集到白银两百万两。
可就在募捐事宜顺利推进时,京城街巷里却突然传出谣言:“听说了吗?战神王爷在云中郡打了败仗,五万兵马全军覆没,王爷也被匈奴俘虏了!”“是啊,我还听说,王妃训练乡勇,是想把百姓推到前线当替死鬼,她自己好带着钱财逃跑!”“凤镜也失灵了,凤主保护不了我们了,大启要完了!”
谣言像瘟疫一样蔓延,原本踊跃捐款的百姓变得犹豫,甚至有人开始囤积粮食,准备逃离京城。林微在捐资助军处坐了半日,只收到寥寥几笔捐款,还不断有人来询问:“王妃娘娘,外面的谣言是真的吗?王爷真的被俘了?”
晚晴气得脸色发白:“肯定是三皇子的余党在散布谣言,想动摇民心!我们要不要让侍卫去抓那些散布谣言的人?”
“抓是抓不完的。”林微放下手中的账本,眼神平静,“谣言之所以能传播,是因为百姓心中有恐惧。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谣言,是用事实打破谣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