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98集 永乐大帝(15)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第98集 永乐大帝(15)

作者:骑着辣条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07:46:52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9)

朱由校:“哎呀,作者大大可算让我说话了!”

朱高煦:“还不是因为咱这人多,好些人都没插嘴的空,作者才这么安排的。”

朱常洛:“@朱由校 儿子,你就偷着乐吧。正德多活泼,他跟堂弟嘉靖都好些时候没冒泡了。我呢,在位一个月就去找爸爸了,有啥好说的,我就静静听着。”

秦良玉:“泰昌皇上,这可是你自个儿揭自个儿老底啊。”

朱高煦:“@朱常洛 看你这病恹恹的样,哪还有咱大明皇帝的精气神?”

朱棣:“就是,我朱棣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后代!”

秦良玉:“永乐皇上别气,咱接着昨天的说。”

朱棣:“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我亲征鞑靼,大军到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的鸡鸣山时,阿鲁台听说我军来了,连夜从兴和跑了,躲着不打。”

朱棣:“到了七月,我军到了煞胡原,抓了鞑靼的人,才知道阿鲁台早跑了,就不追了。回师时候,又顺路收拾一直帮阿鲁台的兀良哈部,杀了不少人,剩下的兀良哈余党跑到军营门口投降。”

朱常洛:“阿鲁台这操作,跟我当年宫里那帮太监似的,见风头不对就溜,主打一个‘惹不起躲得起’。”

朱由校:“跑啥呀?有种正面刚啊!跟我做木工似的,遇着难活儿就躲,那家具能成吗?不过成祖爷回师时顺手收拾了兀良哈,这叫‘搂草打兔子’,不白跑一趟。”

秦良玉:“阿鲁台避而不战,是想耗垮大军。漠北那地方,运粮草多费劲,拖久了真麻烦。还好永乐皇上果断,不追了转而收拾兀良哈,敲山震虎,高!”

戚继光:“对付这种游牧部落,就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他躲着不出来,咱就端他盟友的老巢,看他以后还找谁帮忙。兀良哈也是不长眼,跟阿鲁台绑一块,这不找揍嘛。”

姚广孝:“阿鲁台是怕了上次教训,知道硬拼讨不到好。皇上这趟亲征,本就不是非杀他不可,是要让北边部落知道——大明想打谁,随时能到家门口。”

杨士奇:“我那会儿看行军日志,大军到鸡鸣山时,探马报阿鲁台跑了,不少将士有点泄气。皇上当时说,跑了他,还有别人,转头就奔兀良哈,那股劲儿立马又起来(点赞表情包)。”

朱元璋:“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阿鲁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兀良哈被揍服了,看谁还敢帮他。朱棣这招‘敲山震虎’,学到我当年的精髓了。”

马秀英:“大军跑一趟漠北不容易,将士们风吹日晒的,能不追就不追了,平安回来比啥都强。”

杨士奇:“可不是嘛,回师时不少士兵脚上都磨出了泡,皇上还特地让人给全军发了药膏,细节处见体恤。”

朱由校:“哎,兀良哈投降的时候,是不是跟做错事的学徒似的,低着头不敢说话(偷笑表情包)。”

朱常洛:“估计是怕了,毕竟‘捕斩甚众’,再硬气就得被团灭了。这也告诉咱们,别瞎站队,站错了代价太大。”

朱棣:“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我再次亲征阿鲁台,到九月时,听说阿鲁台被瓦剌打败,部落散了,就没开战。

十月,鞑靼王子也先土干带着部落投降,我封他为忠勇王,赐姓名金忠。十一月我军回京师。”

朱祁镇:“谁?也先?”

朱常洛:“此也先非彼也先,别紧张,这是鞑靼王子,后来叫金忠。要是那个闹土木堡的也先,太祖爷不得掀桌子。”

秦良玉:“这就叫‘东边不亮西边亮’!没逮着阿鲁台,捡了个王子来降,还封了忠勇王,这波不亏。赐姓名跟咱们收编土司似的,给足面子,人家才死心塌地。”

戚继光:“瓦剌帮咱们收拾了阿鲁台,这叫‘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不过也先土干投降时机选得妙,正好赶上永乐皇上亲征,投名状递得及时。”

姚广孝:“阿鲁台被瓦剌打败,部落溃散,可见北边部落互相拆台多厉害。皇上封金忠,是做给其他部落看的——归顺有好处,顽抗没好下场。”

杨士奇:“我记得金忠投降时,带了不少部众和牛羊,皇上当场就赏了绸缎粮食,还让他跟着回京师,这待遇够高的。后来这金忠确实挺忠心,跟着打了不少仗。”

朱高煦:“要是我去,阿鲁台就算被瓦剌揍了,也得追上去补一刀!放着现成的功劳不拿,偏要收降将,没劲。”

朱棣:“你就知道打!收降一个王子,比杀一百个小兵管用。金忠在鞑靼部落里有声望,他归顺了,多少人看着呢?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元璋:“赐姓名这招我熟!当年收降那些将领,不都给过新名字?就得让他们知道,跟着朱家混,有奔头。这个金忠要是敢反,我亲自去收拾他。”

朱由校:“哎,金忠后来没捣乱吧?别是假意投降,回头给咱们捅刀子,跟木匠铺里偷工减料的学徒似的。”

杨士奇:“放心,他挺安分的,还帮着打阿鲁台余部呢。皇上看人的眼光还行,没看走眼。”

朱棣:“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至七月,我最后一次亲征鞑靼,鞑靼首领阿鲁台率军进犯明山西大同、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等地。

我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的兵到京师(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听说阿鲁台逃到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我令全军急速追击。

六月十七日,我军到答兰纳木儿河,搜了方圆三百里都没见阿鲁台的人影,没捞着啥好处,大军粮草也没了,只好下令班师回朝。”

朱由校:“这阿鲁台跟捉迷藏似的,三百里都找不着?该不会是挖地道藏起来了吧。”

朱常洛:“跑了一辈子,追了一辈子,这俩人跟上辈子有仇似的。不过成祖爷也够拼的,都这时候了还亲征,换我估计早扛不住(点赞表情包)。”

秦良玉:“三百里搜索可不是闹着玩的,漠北那地方一眼望不到头,找个部落跟大海捞针似的。粮尽是硬伤,大军没吃的,再追下去就得出乱子,班师是明智的。”

戚继光:“游牧部落就这点难缠,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藏,跟打游击似的。永乐皇上调集五都司的兵,本想打场大的,可惜阿鲁台不接招。”

姚广孝:“皇上这最后一次亲征,与其说是打仗,不如说是亮肌肉——就算阿鲁台跑了,大明的兵威也震慑了北边。只是天不遂人愿,粮尽而还,也算尽力了。”

杨士奇:“我那会儿跟着行军,见皇上每天都问探马‘找着了吗’,眼里全是疲惫,可愣是没说过一句‘算了’(心疼表情包)。

到答兰纳木儿河时,他站在河边望了半天,才叹口气说班师,那背影看着特心酸。”

朱棣:“打了一辈子仗,不在乎这一次得失。只是让将士们白跑一趟,心里过意不去。阿鲁台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北边的安稳,总得有人守着。”

朱元璋:“朱棣你够爷们!亲征到最后一口气,比那些窝在宫里的强百倍。阿鲁台那孙子,迟早得遭报应。”

马秀英:“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啥呀……平安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朱由校:“哎,班师路上是不是特冷清?将士们会不会耷拉着脑袋,跟我做坏了家具似的。”

朱常洛:“估计不会,毕竟是皇上带队,再难也得挺着。再说了,能平安回家,比啥都强。”

朱棣:“这怎么可能?毕竟是我带队,也不想看到大家这副样子。我还说,平安是福,这次不行,下次再来打他,咱们现在就回家团聚。”

朱常洛:“平安回家比啥都强,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比打赢仗还重要。成祖爷这心态,值得我们学。”

秦良玉:“就是!大军在外这么久,家里人指定惦记坏了。下次再来,咱们带足粮草,让阿鲁台插翅难飞。”

戚继光:“回家休整好了再出发,到时候定个‘阿鲁台抓捕计划’,侦骑撒出去,他躲到天边都给揪出来。”

姚广孝:“@朱棣 皇上这话在理,平安是福。打仗讲究张弛有度,回家养精蓄锐,下次才能更有劲儿。”

杨士奇:“我那会儿听士兵们议论,说皇上说回家团聚,比赏银子还高兴。大军一路上唱着歌回的,哪有耷拉脑袋的。”

朱棣:“好了,今天就到这儿结束吧@秦良玉。”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咋个样,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