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59章 万历皇帝朱翊钧(1)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厚照:“今天开始,咱听听大明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也是……咳咳,懂得都懂。”

朱雄英:“也是啥?正德你别打哑谜。”

朱厚照:“你小孩子,社会上的事少打听。”

朱雄英:“我生活在你们太祖爷时候,是你们小祖宗,少在这儿对我大不敬。”

朱厚照:“那又怎样?要不去豹房切磋一下。”

朱厚熜:“堂兄,又提豹房,信不信我一把火烧了你的豹房。”

朱厚照:“堂弟,你也不差,你也别提修道。”

朱元璋:“你们俩住嘴,又开始了是吧?信不信我打你们爸爸。”

朱佑樘:“这关我什么事?”

朱厚熜:“嘿嘿,我爸不在。”

朱棣:“你爸不在,你爷爷在。”

朱厚熜:“……”

朱见深:“没说话也躺枪!”

朱元璋:“@朱佑樘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儿子这样,就找老爹。”

朱翊钧:“怎么?不听我说故事了?”

秦良玉:“万历,额……我也生在万历朝,那就叫你皇上,皇上,你就赶紧说吧。”

朱雄英:“秦姐姐是生在万历朝的啊!”

秦良玉:“没错,我生在万历朝,准确来说是万历二年,我最后还见到咱大明……亡了。哎,算了,伤心事不提也罢,咱们听故事吧。”

朱翊钧:“大家好,我叫朱翊钧,大明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我是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登基后改元万历,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万历皇帝。”

朱翊钧:“1563年,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我出生在裕王府,是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的第三子。

其实爸爸有四个儿子,大哥朱翊釴(yi,同“益”音)、二哥朱翊钤(qián,“同“前”音),都早逝了。

四弟朱翊镠(liu,同“留”音)和我都是母后李氏所生。”

朱翊钧:“我爷爷世宗嘉靖帝晚年迷信道教,‘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所以,我出生这事儿,没人敢报告给爷爷,更不敢给我起名字。

直到1567年,隆庆元年正月初十日,大臣们上疏请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爸爸才给我赐名,叫朱翊钧。”

朱载坖:“我当时说,赐你名字,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就像制器时转动陶钧一样,含义重大,你得当回事记着。”

朱翊钧:“爸爸,儿子记着呢!钧字分量重,我登基后天天琢磨怎么转好这天下大转盘。”

朱厚照:“哟,还转盘呢?你后来怕不是把转盘转成停机坪了吧,三十年不上朝,转盘都快锈了。”

朱元璋:“朱翊钧你给我听着!你爸赐你钧字是让你好好掌舵,不是让你把船停在码头睡觉,刚夸你两句就翘尾巴。”

朱棣:“嘉靖你也太不像话!亲孙子出生都不敢报,还讳言储贰,怪不得你儿子当年过得跟隐形人似的。”

朱高煦:“起名还得看我爸!当年给我起名煦,就是让我像太阳一样照着大明,你这钧字虽好,可惜后来没使劲转。”

朱雄英:“万历这名字还是挺响的,就是后期有点欠费停机[捂脸表情包]”

海瑞:“前期勤勉,后期怠政,此乃虎头蛇尾!钧字寓意制驭天下,不是闭门不出就能成的!皇上当自省。”

朱翊钧:“得得得,海瑞你又来了,那我接着说。1568年,隆庆二年三月十一日,因为我成了爸爸子嗣里最年长的,所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我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

朱载坖:“皇太子就是未来皇帝,将来要治国治民,必须从小接受教育,了解以往帝王承业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本领。

太子虽然年幼,却很懂这个道理。我任命了一批大臣当教官,辅导他读书。”

朱翊钧:“我学习可用功了。母亲对我特别严格,小时候稍有懈怠,她就把我叫到跟前罚长跪。

每次有讲筵时候,母亲都让经筵讲官到跟前来亲授。没遇到早朝时候,她五更就到我寝宫,早早把我叫起来。

多亏讲官尽心辅导,母亲严格管教,加上我自己刻苦努力,我年纪渐长,学问也越来越有长进。我后来也常常得意说,朕五岁就能读书。”

朱厚照:“五岁能读书?不过你后来咋把这劲头用到偷懒上了?”

朱元璋:“五岁读书算什么本事?能一辈子勤政才叫能耐!你妈管得严是好事,可惜没管到你老,后期要是有小时候一半用功,也不至于……”

朱棣:“太子教育就得严!我当年教高炽读书,他敢走神我就扔书本,你妈让你长跪,算轻的了。”

朱高煦:“你妈挺狠,换我妈早把我惯坏了。可惜啊,严管出孝子,没出个勤皇帝。”

朱雄英:“这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吧,万历小时候跟三好学生似的,后来怎么就成了旷课大王?”

秦良玉:“皇上小时候这么刻苦,真没看出来,要是能一直保持,咱大明也不至于……哎,不说了。”

张居正:“皇上幼年确实聪慧,我当讲官时,他对经史的理解常让我惊讶。可惜后来……”

海瑞:“幼而好学,长而怠惰,此乃本性难移!若非太后与大臣严加管教,恐怕早失君德。钧字之责,终究没践行。”

朱载坖:“我就说你得记着钧字的分量,小时候那么懂事,怎么越大越糊涂?”

朱翊钧:“爸爸,后来……后来朝政太烦了嘛,天天开会,还不如在后宫看奏折舒坦。”

朱厚熜:“我就说修道比上朝省心吧……”

朱元璋:[怒火冲天表情包]

张居正:“1572年,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二日,隆庆皇上病危,三天后,我和高拱与高仪被召入宫中。

我们进入寝宫东偏室,见隆庆皇上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10岁太子就站在御榻右边。

隆庆皇上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便宣读给太子的遗诏。

我们三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五月二十六日,隆庆皇上在乾清宫驾崩。六月初十,皇太子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朱厚照:“十岁登基?比我当年还小!这时候是不是张老师天天拿着戒尺盯着你读书[坏笑表情包]”

朱元璋:“十岁当皇帝,身边没个靠谱的辅政大臣怎么行!高拱、张居正算顶用,就怕那冯保瞎掺和。”

朱棣:“隆庆托孤那场景,跟我当年嘱咐朱高炽似的,都是怕新皇帝镇不住场子,还好有张居正他们撑着。”

朱雄英:“这就是少年天子配强臣,万历小时候当‘傀儡’,长大肯定想把权力夺回来,后面有好戏看了。”

秦良玉:“这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刘皇叔托孤吧。”

张居正:“先帝托孤时,我等立誓必护太子周全。十岁天子临朝,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严字当头。”

海瑞:“主少国疑,正需大臣尽心辅佐!冯保是宦官,岂可干预遗诏?高拱、张居正当守臣节,别让皇权旁落。”

朱翊钧:“当时我就站在那儿,紧张得手心冒汗,就听见我爸说‘先生劳累’。还不懂啥意思。”

朱厚熜:“我登基时也才十五岁,比你大不了多少。”

朱翊钧:“好了,今天周末,就聊到这儿,明天继续,有劳@朱雄英 @秦良玉 ”

朱雄英:“万历不客气。”

秦良玉:“还是老规矩,只要我听到气愤情节,可别找我们哦。今天嘛,刚登基,还不错,那明天继续。”

“啪!”

朱雄英:“预知后事咋个样儿。”

秦良玉:“请各位看官瞅下一章!”

朱聿键邀请郑成功加入群聊

张居正邀请高拱加入群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