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51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7)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2)

朱厚照:“各位早上好啊,又是美滋滋的周五,时间过得那叫一个快,今儿不光是周五,还是十月最后一天,再过俩月就明年啦!”

朱雄英:“正德说的没毛病,一眨眼,一年又要到头了。”

朱厚照:“咱们聊聊,在咱老朱家,谁是c位?”

朱厚熜:“论c位,那还得是我。”

朱厚照:“堂弟你做啥呢美梦!论c位,当然是我,我又能打又会玩,而且还是最活跃,最帅的。”

秦良玉:“吁~正德皇上这也太自恋了吧。”

朱厚照:“这叫自信,可不是自恋。”

朱雄英:“c位嘛,还是我皇爷爷,他可是咱大明开国皇帝呢。”

秦良玉:“小殿下说的没错。”

朱元璋:“c位?啥是c位?”

朱雄英:“皇爷爷,这是之前特火的网络词,c位就是最中间、最重要位置。”

朱元璋:“哦,原来是这意思。在咱老朱家,还得是你们太奶奶,我的秀英大妹子,她才配在咱老朱家站c位。”

朱棣:“好了好了,赶紧说正事。”

徐阶:“你们聊完了吧,那我可说了。皇上在位期间,又搞建筑又兴文化,既修了劳民伤财的宫殿、陵墓,也修了维护朝廷秩序的内阁阁房,还差不多30次拨款建书院。”

朱厚熜:“我重视发展教育,尊重孔子和他的门生,在全国各地建了不少书院。我还看重文学艺术,下旨雕刻《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让当时的白话小说和戏剧传奇创作特别繁荣。”

徐阶:“另外,皇上的文学素养挺高,诗词写得不错,在历代帝王里少见。”

朱元璋:“建书院、刻小说?这事儿干得还行!比光修宫殿强,不过修陵墓别太铺张,我的孝陵都没那么折腾。”

朱厚照:“堂弟还懂文学艺术?《水浒传》里的武松可比你能打多了,刻小说这操作不错,比炼丹有意义。”

朱棣:“拨款建书院是好事,读书人多了,朝廷才有人才。但修宫殿劳民伤财,当年我建北京故宫都没这么频繁。”

朱高煦:“建学堂能培养将士不?不能的话建来干嘛,不过刻《水浒传》挺带劲,里面的好汉比文官能打多了。”

朱雄英:“嘉靖这是走文武双全人设啊,一边修宫殿搞排场,一边建书院兴文化,难怪史书说你复杂。”

秦良玉:“建书院能让寒门子弟有书读,这点得夸。只是修宫殿的银子要是省点给军饷,将士们能多备些兵器。”

海瑞:“兴教育、刻典籍,都是功在千秋的事。但搞建筑得量力而行,要是太劳民,再好的文化工程也会失去民心。”

胡宗宪:“《三国演义》《水浒传》刻出来后,将士们行军还带着看,能鼓舞士气,就是别学里面的梁山好汉扯旗闹事。”

徐阶:“皇上的诗词确实有水平,当年我还和过几首,只是后来忙着处理政务,没心思琢磨这些了。”

朱厚熜:“那是!刻小说是为了让百姓懂忠义,建书院是为了培养人才,这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徐阶:“嘉靖年间出了一批思想家和哲学家,还有很多优秀文人、学者和文学流派,不少胸怀理想、不惜以死进谏的诤臣,都跟皇上涵养人才、政治宽松有关。

这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整理出版的时代,是《金瓶梅》《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这些小说戏曲杰作写作的时代,明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就是从嘉靖时开始的。”

朱厚照:“这么说嘉靖朝还是文化盛世?那《金瓶梅》写的啥?我咋没看过?”

朱元璋:“那书能是你看的?不过话说回来,能出这么多好东西,说明当时日子确实过顺了,不然谁有空写这些。”

朱棣:“论文化盛世,还得看我永乐朝!不过嘉靖朝能让这些东西冒出来,也算有点本事。”

朱高煦:“写这些有啥用?能打跑蒙古人吗?我看还不如多练几身腱子肉。”

朱雄英:“汉王,你这就不懂了吧,思想松快了,人才才冒得出来。你看海瑞、戚继光,不都是嘉靖朝出来的猛人。”

秦良玉:“当年我带兵平叛,营里就有人念《水浒传》提神。不过《鸣凤记》写的严嵩,可把我看气了。”

海瑞:“我觉得,文化繁荣不在数量,在风骨。嘉靖朝的好,是敢让我说真话。”

朱雄英:“对了,四大名着中,还有一部《西游记》呢。”

朱厚熜:“《西游记》?那也是我嘉靖朝开始流传的!你以为孙悟空大闹天宫是瞎写的?这叫借神佛说世事,有胆气。”

朱厚照:“孙悟空比我还能闹?那得找来看看!比我当年放豹子吓人带劲不?”

朱元璋:“放豹子?你还好意思说!《西游记》写的是反天,你写的是反祖训!不过那猴子确实敢打,有点我当年的狠劲。”

朱棣:“《西游记》里唐僧取经,跟我派郑和下西洋差不多,都是往外闯!只是那猴子不服管,得用紧箍咒治治。”

秦良玉:“《西游记》里女儿国那段写得好,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不过最解气的还是孙悟空打妖怪,像极我们平叛。”

海瑞:“《西游记》看似写神怪,实则讽世事。妖魔鬼怪当道,正需孙悟空这般敢打敢拼的人,这也是嘉靖朝的幸事。”

徐阶:“当年有大臣说《西游记》离经叛道。皇上却说民间话本,何必较真,这才让它传了下来。”

朱雄英:“看来嘉靖朝真是文化井喷,四大名着占了仨,戏曲小说齐活,这c位怕是要被文化界抢了[捂嘴笑表情包]”

朱厚熜:“那是!我当年虽修道,但也知道文以载道的理。不像某些人,连《金瓶梅》都想偷看。”

朱厚照:“哎哎,堂弟又翻旧账!我就是好奇嘛,早知道当年多留几本话本,不比看奏章有意思。”

朱元璋:“都给我打住!文化再好,也得有筋骨!海瑞、戚继光这些人,才是嘉靖朝最硬的‘作品’”

朱厚熜:“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咱们明天继续。”

朱雄英:“这就结束了啊!”

朱厚熜:“没错。那个……@秦良玉 将军。”

朱雄英:“看看,让你修道,都没勇气向秦姐姐提要求了吧!”

秦良玉:“@朱厚熜 嘉靖皇上,今天这章我挺满意,不生气,我来说结尾。”

朱厚熜:“那好,辛苦秦将军了。”

秦良玉:“没事,咱们明天继续。”

“啪!”

朱雄英:“预知后续咋样,恁就继续瞅下一章呗!”

朱厚照:“准确来说,是秦将军拍板,朱雄英说结尾吧,好了,我也撤了,拜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