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48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4)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2)

朱元璋:“昨天新进来的是谁啊,出来露个脸介绍下。”

戚继光:“洪武皇上,这位胡宗宪和我一样是抗倭英雄,可惜被奸臣严嵩父子牵连陷害,最后自杀了。@胡宗宪 快出来自报家门。”

胡宗宪:“各位皇上、前辈们好,在下胡宗宪,嘉靖朝当过浙直总督,主要跟倭寇死磕。说白了,就是在东南沿海抓海匪的[抱拳表情包]”

朱厚熜:“哟,老胡来啦!当年你在浙江抗倭,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给我长脸了。要不是严嵩那老狐狸瞎掺和,你也不至于……”

朱元璋:“抗倭英雄?那得好好唠唠!你把倭寇收拾得咋样了?比戚继光这小子厉害不?”

朱厚照:“抓海匪?听着比抓宁王更刺激!有没有亲自上船砍人?”

朱高煦:“抗倭?海上打架我没试过,不过让我带骑兵去海边,保管把倭寇踹海里喂鱼!你被严嵩坑了?也是,文官里除了会打仗的,没一个好东西。”

朱雄英:“胡总督可是《筹海图编》的主编吧?那本书我看过,画的海防图比现在的导航还清楚,可惜最后被奸臣害了,不值当。”

秦良玉:“胡大人在东南整顿海防、训练水师,功劳大着呢。就是朝堂党争太凶,英雄总被小人绊腿。”

徐阶:“当年胡总督为了稳住严嵩,没少忍气吞声,都是为了抗倭大局。可惜啊……”

海瑞:“胡大人虽抗倭有功,但依附严嵩也非正道。不过功是功,过是过,抗倭的实绩不能抹杀!”

胡宗宪:“各位过奖了。当年在浙江,一边得防倭寇登岸,一边得应付朝堂扯皮,难啊!至于砍人……我更擅长用计,比如诱杀徐海、王直,比直接砍省力气。”

朱棣:“用计好!打仗靠脑子,不是靠蛮力。你能搞定海上的事,比某些只会骑马打猎的强。”

朱厚熜:“当年要不是我支持你练水师、造战船,你哪有本钱抗倭?再说了,严嵩后来不也被我收拾了。”

朱元璋:“收拾奸臣是应该的!胡宗宪,你放心,在这群里没人敢欺负你,谁再提严嵩,我让他去跟陈友谅作伴。”

胡宗宪:“谢洪武皇上。其实能把倭寇摁住,靠的是将士用命,还有像戚将军这样的猛将。我不过是搭了个台子。”

朱厚照:“那台子稳不稳?我想去海上玩玩,听说倭寇的船挺快……”

朱元璋:“朱厚照你给老子闭嘴!再敢添乱,把你扔去戍边。”

朱厚熜:“不对啊,不是要听我说故事吗?怎么扯到老胡身上了?”

朱雄英:“那你倒是说啊[吃瓜表情包]”

秦良玉:“再说也听着气人[捂脸表情包]”

朱元璋:“气人归气人,嘉靖,赶紧说。”

徐阶:“那我来说吧。皇上在用人上,时而聪明,时而糊涂、时而赏功,时而治罪,态度变得比翻书还快,不过抓权力抓得挺牢,对文官集团控制也严。

可惜用了首辅严嵩专权二十年,搞得吏治败坏,残害忠良,好多功臣、直臣被杀害、贬斥,杨继盛、沈炼这些朝臣都惨遭毒手,边防也废弛,军饷被吞,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还老来骚扰。”

徐阶:“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甚至打到北京城下,抢了不少东西,造成大破坏。倭寇也老来东南沿海捣乱,后来靠朱纨、张经、戚继光、俞大猷他们才肃清。”

海瑞:“嘉靖年间,南倭北虏一直是明朝祸患。各地还爆发了好多民变,比如,1524年,嘉靖三年以后大同兵变好几次,1535年,嘉靖十四年,辽东兵变,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振武营也兵变。”

朱厚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严嵩前期办事利索,谁知道后来贪成那样?再说了,俺答汗来犯、倭寇作乱,最后不都搞定了。”

朱厚照:“搞定?俺答兵临北京城下那次,你躲在西苑修道吧?还好有兵部的人顶着,不然鞑靼都能把紫禁城当牧场。”

朱元璋:“@朱厚熜 混账东西!兵临城下还叫搞定?老子当年打元军,哪次不是亲自上?你倒好,让蒙古人在北京城外劫掠,朱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朱棣:“南倭北虏是大患,你倒好,一边修道一边看戏!要不是戚继光、胡宗宪这些人拼命,江山早被你折腾没了,我当年五征蒙古,哪敢让敌人靠近京城半步。”

朱高煦:“大同兵变、辽东兵变……这么多兵反了,可见你治军多差!换我带三千精骑,看谁还敢闹事。杨继盛、沈炼那样的忠臣被害死,你良心过得去?”

朱雄英:“嘉靖这操作也是没谁了,一边用能臣抗倭,一边让奸臣害忠良,这是在玩平衡术还是给自己挖坑?最后坑得民变四起,绝了。”

秦良玉:“嘉靖皇上!边防废弛、军饷被吞,将士们饿着肚子怎么打仗?杨继盛弹劾严嵩被害死,寒了多少人的心!要不是戚大哥他们硬撑,东南沿海早成倭寇的天下了。”

胡宗宪:“当年在浙江,军饷经常被克扣,将士们好几次差点哗变。好不容易凑齐粮草,还得给严嵩那边送礼,不然连奏折都递不上去。”

戚继光:“北虏兵临城下那次,我正在山东练兵,急得直跺脚!京城的兵乱成一锅粥,还好俺答没攻城,不然真危险。”

海瑞:“皇上视忠良为草芥,视边患为无物!杨继盛被折磨致死,沈炼被斩于市,此等冤屈,天地共愤!民变四起、外患不绝,都因皇上失德。”

徐阶:“当年杨继盛死的时候,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吏治败坏到根上,后来抄家时,光黄金就有三万多两。”

王阳明:“人心向背,关乎成败。皇上若能亲贤臣、远小人,何至于内忧外患不断。”

朱厚熜:“好了好了,为了让气氛不那么沉重,我说点好的吧。我晚年疏远了严嵩,起用徐阶当内阁首辅,国家才又走上正轨。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还采取了改革弊端、振兴纲纪等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裁掉十万多军校匠役,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拥护[得意表情包]”

朱厚熜:“看看吧,我晚年还是拎得清的吧?把严嵩踢走,让徐阶顶上,这操作不比某些人到死都在胡闹强。”

徐阶:“皇上晚年的确幡然醒悟,退还民田、裁掉冗员,这些举措确实缓解了不少矛盾。只是……要是早几年就好了。”

朱厚照:“哟,总算干了点人事!不过,晚年醒悟这词儿,听着怎么像给不及格试卷画个小红花?我当年要是活到晚年,说不定比你醒悟得早。”

朱元璋:“早几年干嘛去了?非得等吏治烂透了才动手?退还民田是应该的,那些被侵占的地,本就是百姓的血汗!算你还有点补救之心。”

朱棣:“起用徐阶是对的,这小子能扳倒严嵩,有点手段。但你这新政跟我当年的永乐盛世比,还差十万八千里。”

朱高煦:“裁掉十万军校匠役?够狠!换我直接让他们去修长城,既省力又干活,不过总算没让严嵩那老东西继续祸害人,这点还行。”

朱雄英:“嘉靖这是先抑后扬,前面作妖多,后面晚年补补窟窿,也算没把锅砸穿。就是不知道百姓买不买账。”

秦良玉:“晚年能纠错也是好事,退还民田至少让百姓能活下去。只是那些被害死的忠臣,再也回不来了。”

海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早年之过,罄竹难书!若能早听忠言,何至于让百姓受苦多年。”

戚继光:“裁掉冗员能省下不少军饷,这点我举双手赞成!晚年新政要是能多搞几年,边防也能更稳当。”

胡宗宪:“徐阁老主持朝政后,朝堂风气确实好了不少,至少不用再给奸臣送礼才能办事了。”

王阳明:“朝闻道,夕死可矣。晚年能回归正道,也算不负苍生。只是这代价,未免太大。”

朱厚熜:“代价再大,不也补救了吗?总比某些人一辈子没正形强。”

朱厚照:“哎哎,堂弟你又扯上我!我一辈子至少活得痛快,不像你,前半辈子瞎作,后半辈子补锅。”

朱厚熜:“我懒得理你!”

朱厚熜:“那个,@秦良玉 秦将军?[微笑表情包]”

朱雄英:“我明白了,嘉靖打的一副好算盘,先说气人的,再说点好的,好让秦姐姐给你拍板说结尾是吧[捂嘴笑表情包]”

朱厚熜:“你小子说什么呢?我那是看大家都生气,换个话题而已。”

朱棣:“什么你小子?那是你小祖宗,比建文侄儿还大的小祖宗。”

秦良玉:“哈哈哈,好吧,既然嘉靖皇上晚年悔悟,我也拍板,咱们明天继续。”

“啪!”

朱雄英:“要晓得后面咋个样,就听下回慢慢儿摆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