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44章 正德皇帝朱厚照(8)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5)

朱厚照:“大家早啊,一眨眼,这星期又要过去了。”

朱雄英:“正德早,今天怎么不那么蹦跶了?”

朱厚照:“因为今天是我的篇章结尾,明天就轮到堂弟,哪有什么好心情。”

秦良玉:“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过正德皇上,您现在后悔也晚了。”

朱厚照:“秦将军说得对。那好,我接着说。回程路上,我游了镇江,登了金山,从瓜洲过了长江。

正德十五年九月,到了清江浦,我见水上风景不错,鱼在水里游得欢,突然想当回渔夫,就自己划着小船捕鱼玩。

结果,提网的时候见鱼太多,我一高兴,使劲一拉,船就失了平衡,我本人也掉水里了。”

杨廷和:“皇上在北京长大,不会游泳,掉水里后手忙脚乱,扑腾个不停。亲侍们虽然把他救上来了,但水呛进了肺里,加上又怕又惊,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受了惊吓之后,又赶上秋日着凉,引发了肺炎。”

朱厚照:“谁说北方人就不会水了……就是那天鱼太多,有点激动,谁知道小船那么不结实。早知道换个龙舟。”

朱元璋:“捕鱼?你当自己是渔夫啊?真龙天子掉水里扑腾,传出去丢不丢人!要不是亲侍捞得快,你坟头草都三尺高!”

朱棣:“我北征过那么多河,也没见自己划小船捕鱼!你这是把回程路当成农家乐体验游了?肺炎?我看是闲出的病!”

朱高煦:“笑死人了!捕鱼能把自己弄进水里?换我直接一箭射鱼,哪用得着拉网?再说了,不会水逞什么能?活该着凉!”

朱雄英:“正德你这操作……真是把‘不作不死’诠释得淋漓尽致。”

秦良玉:“正德皇上!龙体要紧啊!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玩水捕鱼?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江山社稷怎么办?亲侍们救你时怕是魂都吓飞了。”

朱厚熜:“堂兄这是用生命诠释‘玩物丧志’……捕鱼就捕鱼,非得多用力?这下好了,把自己玩进病榻上。”

戚继光:“我在海边长大,也没见过这么捕鱼的!船小就该慢慢来,逞一时之快干嘛?看来不光打仗得学,游泳也得给皇上开个速成班。”

海瑞:“玩物丧志,终酿此祸!正德皇上若能心系朝政,何至于在清江浦落水致病?此乃上天示警,正德皇上竟还不知悔改!”

杨廷和:“当时我们在岸边看着,心都提到嗓子眼。救上来时皇上嘴唇发紫,话都说不利索,还嘴硬说没事,鱼挺多。”

王阳明:“落水可不是小事,尤其秋日水冷,呛水入肺更是凶险。皇上这是拿性命开玩笑。”

朱标:“厚照,玩归玩,得有分寸。身体是自己的,也是江山的,怎能如此儿戏。”

马秀英:“可怜的孩子,落水肯定吓坏了。回头让御膳房炖点冰糖雪梨,治治咳嗽。不过@朱元璋 重八,你也别总骂他,他也不想的。”

朱厚照:“知道了知道了……后来躺病床上确实难受,咳得睡不着。不过那鱼是真肥啊。”

朱元璋:“还惦记鱼!再提鱼我让天德把你扔玄武湖里喂鱼!”

朱厚照:“太祖爷,我知道啦,我接着说吧。1521年,正德十六年正月,我们一行才回到北京。

正月十四日,我仍旧强撑着,在南郊主持大祀礼。行初献礼时,我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大礼不得不终止。

三月,我已处于弥留状态,对司礼监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说完我驾崩于豹房,时年三十一岁。”

朱厚照:“总算……把这辈子作完了。最后那句‘前事皆由朕误’,够实在了吧?”

朱佑樘:“傻孩子……早知道这样,当年说什么也得把你看紧点[流泪表情包]”

朱元璋:“三十一岁就蹬腿,比我差远了!但最后那句还算有担当,没白瞎朱家的血。”

朱棣:“总算说了句人话。早有这觉悟,何至于落得这般下场?不过能把江山交明白,比某些糊涂蛋强。”

朱雄英:“正德,最后这句认错还算爷们。下辈子……别再这么玩了,好好当个皇帝试试?”

秦良玉:“正德皇上……终究是没能熬过这关。若有来生,愿您能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途上。”

朱厚熜:“堂兄……一路走好。你这一辈子,活得是真热闹,史书怕是得给你单开一章写奇葩事迹。”

戚继光:“我佩服您最后那句担当。沙场拼过,也荒唐过,也算……没白来这世上一趟。”

海瑞:“虽一生荒唐,但临终能悔悟,尚算良知未泯。愿来世……做个守礼的君主吧。”

杨廷和:“当年看着您瘫在祭坛上,我就知道……唉,总算没把江山扔在半道上。”

王阳明:“人生终有落幕时,能正视己过,便是圆满。愿陛下安息。”

马秀英:“可怜的孩子,走的时候肯定很疼吧……到了那边,可别再这么逞强了。”

朱厚照:“行了行了,别哭丧着脸了!我这一辈子,自己痛快过,也给你们留了不少笑料,值了!对了堂弟,接下来看你的了,别比我还能作啊。”

朱厚熜:“放心,我修道归修道,朝堂上的事拎得清。不过……你这豹房,我回头就给拆了。”

朱厚照:“哎别啊!那是我快乐老家……”

朱元璋:“拆得好!留着干嘛?等下一个混账东西接着祸祸?”

朱厚熜:“???”

朱厚熜:“太祖爷,下一个就是我啊,我接堂兄的班。”

朱元璋:“我知道,但你除了前期,后面简直也很气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厚照:“最后我说几点。我虽然不入大内,但还是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

不愿上朝时,就通过司礼监传达我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远在宣府时候,还是特别强调虽然大臣不许前来,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许少地送到宣府。”

朱厚照:“我通晓蒙古语、藏语,也学藏传佛教,精通佛教经典和梵语,能亲自披僧衣与藏僧诵经演法。

还有,我通晓阿拉伯语,阿拉伯名字叫作妙吉敖兰。并以‘大明国皇帝苏丹·苏莱曼·汗’的身份出现在阿拉伯各国的正德朝出口瓷器上,宣示着我的权威。”

朱厚照:“有一次,葡属印度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多次派探险队与咱们接触。我深知外交失败就是全面失败的精髓,亲自接见了皮莱资,他是第一位得到咱们中国皇帝接见的葡萄牙使者。

我还向随行使者火者亚三学习葡萄牙语,作为了解欧罗巴的媒介。”

朱厚照:“还有一次,浙江钱塘发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钱塘县令断定此人系自杀身亡,在上报刑部后,刑部认为案理不通,驳回重审。

事后,杭州府重审后仍以自杀身亡上报,刑部再次驳回并报送大理寺,此案遂上达天听,进入我的视野。

我了解案情后勃然大怒,说‘岂有身中五刀自毙者?欲将朕比晋惠乎?’我于是严旨彻查杭州知府及钱塘县令,最终查明凶手乃钱塘县令妻侄。”

朱厚照:“我处事刚毅果断,弹指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我正德年间大事。

所以说,我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

朱厚照:“好了,我的故事已讲完,明天就是堂弟的。”

朱雄英:“嚯!正德你这隐藏技能不少啊?蒙古语藏语阿拉伯语全通,这是准备搞大明外交部多语种人才储备呢?”

朱元璋:“少在这儿炫技!会几句鸟语算什么本事?能把江山坐稳才是真格的!不过……弹指诛刘瑾那下,还算有点老子的狠劲。”

朱棣:“平定叛乱、大败蒙古王子,这些事确实没掉链子。但你小子藏得够深啊,会这么多语言,当年亲征咋不用蒙古语骂伯颜几句?”

朱高煦:“五刀自杀?那钱塘县令怕不是脑子被门夹了!你怼得好!换我直接把他拖去打靶!不过话说回来,你连葡萄牙语都学,是想跟洋人比射箭?”

秦良玉:“正德皇上这是玩世不恭的外壳下藏着明察秋毫啊!钱塘命案那事,足见您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早把这股子精明用在朝堂,也不至于让人误会这么深。”

朱厚熜:“哟,堂兄这是给我留作业呢?还会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我修道之余是不是也得学点外语?不过说真的,接见葡萄牙使者那步棋,有点前瞻性。”

戚继光:“戚某佩服!正德皇上会多国语言还懂外交,比那些只会死读书的文官强多了。钱塘命案那句‘欲将朕比晋惠乎’,怼得够犀利,有帝王气魄。”

海瑞:“虽有荒唐之行,但诛刘瑾、平叛乱、明冤案,亦不失为有为之举。正德皇上若能始终如此,何至于留下争议?”

杨廷和:“当年批奏章那事,确实没耽误过。宣府再远,奏章也得按时送,这点比某些光偷懒的皇帝强……就是总夹带‘朱寿大将军’的批示。”

王阳明:“通晓多族语言、关注外交,可见皇上眼界并不局限于宫廷。钱塘案的决断,更显洞察之明,可惜世人多记荒唐,少记这些。”

朱祁镇:“五刀自杀……这县令胆子也太大了,还好皇上明察。”

朱祁钰:“会这么多语言,是打算跟蒙古、西藏的首领直接唠嗑?这操作比派使者靠谱多了。”

朱厚照:“听见没听见没!还是有人懂我!总之啊,我朱厚照这辈子,玩得尽兴,事也没耽误——堂弟,接好班,别给老朱家丢人!”

朱厚熜:“堂兄放心,我修道归修道,朝堂上的秤比谁都准。不过你这些技能,我怕是学不来,我还是先研究我的丹药吧。”

朱厚照:“好了,明天听我堂弟的,今天到此结束吧,额……那个……”

秦良玉:“正德皇上不说,我也知道。今天看在你明冤案、批奏折这些事上,而且是您的篇章结尾,我就来收尾。”

朱厚照:“那好,有劳秦将军了。”

秦良玉:“没得事。”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续是啥子样子,就继续关注下一章嘛!”

朱厚照:“@朱雄英 你不说点啥了?”

朱雄英:“今天不是你的结尾嘛,所以还是由秦姐姐说合适。好了,咱们明天继续听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