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04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5)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9)

朱高炽:“谁退群了?”

马秀英:“不能是良玉妹子吧?”

秦良玉:“孝慈高皇后,我在呢~”

朱高煦:“太奶奶这么待见秦将军,跟我爸疼我一个样!”

朱允炆:“汉王可别这么比,要比也得是我皇爷爷疼爸爸那股劲儿。”

朱元璋:“允炆这话在理,要比就像我疼标儿,就算标儿想提前把这位置拿去,我一万个乐意给!”

朱标:“爸!这玩笑开不得。”

朱厚照:“汉王之前还拿唐太宗自比呢,所以……”

朱高煦:“所以你闭嘴,去玩你的豹子去!”

朱佑樘:“朱高煦,这是帝王群,别在这儿瞎咧咧。”

朱厚熜:“堂兄不愧是独苗,有老爹宠。”

秦良玉:“行了行了,再跑偏就聊不完了,赶紧归正题。”

朱祁镇:“到底谁退群了?”

朱高炽:“我瞅瞅……哦,解缙。”

朱元璋:“他咋退了?”

杨士奇:“还不是聊到他被纪刚那家伙咔嚓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领盒饭下线’,所以退群了呗~”

杨士奇:“1411年,永乐九年,皇上打完第一次北伐回南京,就问我这些辅助太子监国的翰林学士,这段时间太子处理政务咋样。

大理寺右丞耿通也老跟皇上说,太子办事没大毛病,不用换。结果说多了皇上不乐意,再加上汉王和赵王在旁边煽风点火,‘俩王爷一合计就开始挑拨太子,皇上还真有点动摇了’。”

朱厚照:“嚯!这俩王爷合起伙来搞事情啊?跟我当年和太监们组团溜出宫差不多,不过人家是搞政斗,我是纯玩,性质可不一样!”

朱厚熜:“堂兄你可别往自己脸上贴金,政斗可不是过家家。成祖爷也是,儿子们斗成这样,就不能管管?”

于谦:“嘉靖皇上有所不知,皇上那会儿估计也挺难的。一边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儿子,一边是稳重靠谱的储君,手心手背都是肉。”

朱祁镇:“我看就是朱高煦你撺掇的!俩人群殴一个,算啥本事?有种单挑啊!”

朱祁钰:“哥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当年你被瓦剌抓走,我监国的时候,满朝文武不也有人背后嘀咕?这储位之争,从来都是拉帮结派的活儿。”

朱高煦:“谁撺掇了?我那是光明正大提意见!我大哥处理政务没大错,但也没多大功啊,凭啥占着位置不动?”

徐达:“汉王你这话就不对了!守城不容易,太子能把国家打理得稳稳当当,就是最大的功劳。总不能盼着天下大乱,好让你有机会打仗立功吧?”

杨荣:“徐将军说得对。当时耿通大人为太子辩解,句句在理,结果皇上愣是听不进去,还不是被俩王爷的谗言灌了**汤?

杨溥:“可不是嘛,我们几个想替太子说句话,都被汉王的人盯着,稍微说句好话,就被安上‘结党营私’的帽子,比踩地雷还吓人。”

杨士奇:“最气人的是,后来皇上居然把耿通大人办了,理由是‘离间父子’,这不明摆着偏听偏信嘛!”

戚继光:“这就跟打仗时轻信斥候的假情报似的,能不败吗?还好太子爷沉得住气,换作是我,早提刀找那俩王爷理论了。”

仁孝皇后徐氏:“高炽这孩子就是太能忍,每次被俩弟弟挤兑,回来就闷头处理政务,我看着都心疼。有回我劝他,不行就跟你爸说说。他说爸心里有数。”

朱棣:“我当然有数!就是看他能不能扛住事,扛不住的话,这太子位坐着也不稳当。”

朱高炽:“爸,您就别埋汰我了。当时我就想着,只要把事情做好,别的都无所谓。再说了,真跟二弟三弟吵起来,不是让您更烦心吗?”

朱厚照:“还是太子格局大!换作是我,非得给那俩王爷的椅子上钉几颗钉子,让他们瞎嘚瑟!”

海瑞通过秦良玉分享的二维码加入群聊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厚熜:“我去,谁把他放进来了?这可是三进宫啊,第三次进皇帝群了!”

朱厚照:“堂弟,你没看见上面的字吗?是不是炼丹把眼睛炼迷糊了?”

海瑞:“既然都认识,那就请继续吧。”

杨士奇:“1414年,永乐十二年九月,皇上第二次北征,命黄淮、金问、我、杨溥等辅助皇太子监国。

汉王抓住这个机会,天天琢磨着抢太子位,还造谣动摇监国地位,顺便中伤黄淮他们。

皇上因此以皇太子派来迎接车驾的人太慢,而且奏书写得不像话为由,说这都是辅导的人不称职!于是就把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他们给抓了。”

朱厚照:“好家伙!汉王这是趁火打劫啊?跟我玩捉迷藏时故意把灯笼吹灭一个套路!不过把杨溥他们都送进去了,够狠的啊!”

朱厚熜:“堂兄你少打比方,这是谋逆级别的操作。成祖爷也是,就因为迎驾慢了点、奏书写得糙了点,就把辅政大臣下狱?怕不是被朱高煦灌了**汤续杯了吧?”

秦良玉:“嘉靖皇上慎言。不过汉王这招造谣言确实阴损,跟战场上放冷箭似的,防不胜防。黄淮、杨溥几位大人招谁惹谁了,平白无故躺枪。”

朱祁镇:“朱高煦你这也太不地道了!欺负文臣算什么本事?有能耐跟我当年亲征似的,真刀真枪干一场啊!”

朱祁钰:“哥你可别吹了,你亲征那回差点把家底赔光。人家汉王这是‘智取’,虽然路子野了点,但效果倒是立竿见影——就是太不光彩。”

朱高煦:“谁不光彩了?我那是实话实说!我大哥迎驾慢了就是慢了,奏书写得没水平就是没水平,难道还不让说?再说了,那几个文臣天天围着大哥转,早该敲打敲打了。”

徐达:“敲打?我看你是想一锅端吧!辅政大臣是帮太子稳定朝局的,你把他们都弄进去,朝堂乱了对你有什么好处?跟当年我打陈友谅时,有人想烧我粮草一个德性!”

杨士奇:“徐将军说到点子上了。当时我看着黄淮、杨溥被带走,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下一个轮到自己。汉王的人跟盯贼似的,连我喝口茶都有人记录‘太子党羽怠政’。”

戚继光:“这就跟守城时内部出了奸细似的,防外还得防内,最是头疼。还好杨大人你稳住了,不然太子监国真成了孤家寡人。”

仁孝皇后徐氏:“当时我急得直跺脚,跟皇上说,孩子们斗就斗,别牵连大臣,他倒好,说朕自有分寸。结果呢?朝堂上下人心惶惶,比北平被围时还紧张。”

朱棣:“我那是敲打太子!让他知道监国不是儿戏,身边人不靠谱就得换!再说了,后来不都放出来了吗?”

杨溥:“放出来是后来的事了,我在里面啃了十年冷馒头呢!(委屈表情包)”

朱厚照:“十年?够我建十个豹房了!汉王你这罪过大了,害得杨大人吃这么多苦,回头得让你请吃满汉全席赔罪!”

朱高煦:“凭什么我请?要请也是……也是我爸请,他下的旨!再说了,杨溥后来不也官复原职了吗,就当体验生活了。”

海瑞:“体验生活?牢狱之苦岂是儿戏?君王当明辨是非,岂能因谗言滥罚忠臣?此事,永乐皇上难辞其咎!”

朱厚熜:“得,刚进来就开怼,不愧是海阎王……”

朱高煦:“不对啊,怎么扯到我头上了?不是听我大哥故事吗?”

秦良玉:“因为你是太子的二弟,所以得说你啊,正好看看太子是怎么面对和处理这些事的。”

朱高煦:“这么说,我成反面教材了?那算了,你们聊,我退群了,不然又得被说。”

朱允炆:“你退了还是得说你,谁叫你跟你爸一样对皇位虎视眈眈。”

朱高煦:“……”

朱棣:“允炆侄儿,你说我儿子就说我儿子,怎么还扯上我了?”

朱高炽:“好了,今天差不多了,让海大人说几句,然后就请秦将军拍板结束吧。”

海瑞:“既蒙洪熙皇上不弃,那我便直说了。储位之争,本是家事,却牵连朝臣、动摇国本,实为不智。

太子以仁厚待之,固是美德,然一味隐忍,反让小人有机可乘。君王之道,当有雷霆手段,亦需有容人之量,二者不可偏废。”

朱厚照:“海大人这话听着跟我老师念经似的,不过道理倒是没差!就是听着有点扎耳朵,比我驯的烈马还犟。”

朱厚熜:“海瑞就是这性子,当年把我气得差点掀了丹炉。不过他说的雷霆手段,我看太子爷后来也不是没有——不然哪能顺利登基?”

秦良玉:“海大人所言极是。太子爷看似隐忍,实则是以静制动,既保住了自身,也没让朝堂彻底乱套,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倒是汉王,急吼吼的反倒露了破绽。”

朱祁镇:“就跟下棋似的,朱高煦你净走些险招,哪有太子爷步步为营稳当?”

朱祁钰:“哥你总算说句靠谱的。不过海大人一来就上纲上线,跟当年他骂嘉靖似的,真是一点没变。”

杨士奇:“海大人刚直不阿,这点我等佩服。其实当年太子爷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哪些是陷阱,哪些是该扛的责任,只是不说罢了。”

杨溥:“我在牢里都听说,太子爷一边处理政务,一边还惦记着我们几个的安危,悄悄托人送药送衣,这份情义,没齿难忘。”

戚继光:“这就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换作是我在太子位上,面对这么多明枪暗箭,怕是早按捺不住了。”

朱高煦:“行了行了,赶快结束吧!”

朱高炽:“有劳@秦良玉 将军了。”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续是啥子情况,就接到看哈下一章嘛~”

朱高煦:“@朱高炽 大哥,你看,你这么客气,秦将军都没回话,直接拍板了。”

秦良玉:“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留到最后啦,@朱高炽 太子爷客气啦,明天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