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01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2)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厚照:“听说我不在,你们就天天念叨我[旺柴]”

朱祁镇:“正德你可拉倒吧,谁念叨你了,脸咋这么大呢?”

朱棣:“还真别说,这群没朱厚照,活跃度都降了一半。”

朱厚熜:“现在说到哪位祖宗了?”

朱祁镇:“正聊我皇爷爷呢。”

朱祁钰:“哟,老道士嘉靖都冒泡了?那正好,接着听故事呗。”

秦良玉:“请@朱高炽 世子接着讲呗。”

朱高炽:“1399年,建文元年,我爸起兵靖难,宋忠大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建文赶紧把老胳膊老腿的耿炳文给派出来了,还让驸马都尉李坚当左副将军,宁忠当右副将军,组团来北伐。

结果北伐受挫,建文又换了李景隆上,带着五十万大军就奔北边来了。我爸怕两线作战吃不消,先去救了永平,把山海关来的吴高揍了一顿,接着就去大宁,让当世子的我守北平。

那会儿北平周边的涿州、雄县啥的,虽说被我爸收服了,但兵力有限没咋布防,李景隆没费啥劲就摸到北平城下。我手里就些老弱病残,李景隆在城外扎营,把北平围得跟铁桶似的,集中火力猛攻九门。”

朱高炽:“当时那场面,我心都快跳出来了,感觉城门下一秒就得被砸开。”

朱元璋:“哼,你小子可别给咱老朱家丢人,守不住北平试试!”

朱允炆:“皇爷爷,您这是帮哪边啊?洪熙可是四叔家的孩子。”

朱元璋:“……”

朱标:“当年肯定盼着我儿允炆赢,现在嘛,都是自家人,听故事就完事儿。”

朱高煦:“@朱高炽 大哥,你行不行啊?不行我回去搭把手,别到时候北平丢了,让咱爸和兄弟们笑掉大牙。”

朱高炽:“你少在这儿说风凉话,我肯定能守住。我虽说身子骨不咋地,但也不是好欺负的。”

朱棣:“高炽,你要是守不住北平,我回来饶不了你!这地儿要是丢了,靖难的事儿就悬了。”

朱瞻基:“爷爷,您别担心我爸,他福大命大,指定能守住。”

朱高炽:“李景隆还没围城时候,我就开始准备了,白天黑夜盯着守备的事儿,安抚城里的军民,所以北平城里大家伙儿都挺齐心。

我还找那些懂兵法、有见识的文吏出主意,诚心跟他们商量,大伙儿都愿意使劲。我自己也是,凌晨四点就起来,半夜十二点才歇着,身边人都觉得我太累了,我寻思着,我爸在外头出生入死,我当儿子的哪能偷懒?再说北平是咱燕军的老巢,南军肯定盯着呢,能不防着吗?有啥大事儿,我都先跟我妈商量。我本来就不爱慌,加上我妈帮忙,北平城里人人都憋着股劲儿。”

仁孝皇后徐氏:“高炽这孩子,当时眼睛熬得通红,我看着心疼,就把后宫的人都组织起来,缝甲胄、备滚石,总不能让他一个人扛着。”

徐达:“这才是咱徐家姑娘!当年我教的守城法子,没白教给闺女。”

朱元璋:“哼,还算有点样子。不过李景隆那五十万大军是纸糊的?攻城磨磨唧唧的。”

朱允炆:“皇爷爷!那是我派的兵啊……”

朱棣:“允炆侄儿别激动,你这统帅选得确实有点‘人才’,后来李景隆跑我这儿投降,我都嫌他占地方。”

朱高炽:“李景隆没想到北平这么能扛,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没办法只能接着围。

我这边虽说人少,反倒连着几晚派人开门偷袭他们营地,南军吓得自乱阵脚。

李景隆他们围了半天攻不下来,晚上还老被骚扰,没法好好休息,只能把营地往后挪了十几里。

没多久,我爸从大宁挟持……不是。带着宁王朱权的军队回来,打城外的李景隆,我也趁机出城,爷俩前后夹击,把李景隆打得屁滚尿流跑了。

我就靠这一万人,愣是挡住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保住了北平。这仗对整个靖难太关键了,也是我这辈子最拿得出手的事儿。”

朱厚照:“卧槽!洪熙这波操作绝了!万人干翻五十万,比我打蒙古小王子还刺激,回头我得把这事儿编进我的豹房话本里。”

朱厚熜:“堂兄,就你那话本,除了遛鹰逗狗还能有啥?不过说真的,洪熙爷这守城的火候,比我炼丹拿捏得还准。”

秦良玉:“正德皇上别光顾着看热闹,燕王世子这是军民一心、以柔克刚。换了李景隆,怕是早卷铺盖跑路了。”

杨士奇:“秦将军说得对。世子当年熬夜筹谋,我们看着都心疼,劝他歇会儿,他说‘老爸在外拼杀,我哪能贪睡’,这股劲儿,佩服!”

杨荣:“那会儿夜里冷得刺骨,世子裹着件旧棉袍就往城楼上跑,比谁都积极。也就燕王妃能劝动他喝口热汤。”

杨溥:“还有那些夜袭,看着惊险,其实都是世子算好的——知道南军军纪差,专挑他们犯困的时候下手,打一下就跑,跟逗猫似的。”

朱祁镇:“哈哈哈哈,逗猫这形容绝了!李景隆那五十万,怕不是一群睡猫吧!”

朱祁钰:“哥你别笑,换了你,怕是得哭着喊着找于谦搬救兵。”

朱祁镇:“你!我那是……那是特殊情况!”

朱高煦:“行了行了,别吵了。要说这仗打得还行,就是收尾差点意思——要是我在,非得追着李景隆砍到南京去,哪能让他跑那么快。”

朱高炽:“二弟,你拉倒吧,就你那急脾气,不被李景隆绕进去就不错了。”

朱棣:“嗯?高煦你又皮痒了?”

仁孝皇后徐氏:“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高炽能守住北平,就是最大的功劳。当时我收到他报平安的信,手都抖了。”

徐达:“闺女说得对!这小子没给咱徐家丢人,比某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强多了。”

朱高煦:“徐将军,您这是在说我呢!”

朱由检:“对了,洪熙是泼水在城墙上结冰的吧?”

朱祁镇:“崇祯,听故事走神了吧,之前不是说过吗?”

朱祁钰:“既然哥还记得,那你说说。”

朱祁镇:“咳咳,这事儿我门儿清!当时天儿冷得邪乎,皇爷爷想了个绝的——让人往城墙外头泼水,一晚上就冻成冰壳子,滑溜溜的跟溜冰场似的。李景隆那伙人爬城墙?嘿,上去一个出溜下来一个,跟下饺子似的。”

朱厚照:“哈哈哈哈溜冰场!这操作比我驯豹子还绝啊!早知道我也学两手,当年打小王子的时候给他们营地泼点水,让蒙古骑兵集体跳冰舞。”

朱厚熜:“堂兄你别瞎折腾,这得看天气。洪熙爷那是掐准了降温,换你去,指不定泼完水出太阳,城墙变成泥糊,更方便敌军爬了。”

秦良玉:“嘉靖皇上这话在理。兵法讲究因地制宜,世子这是把天时地利用到家了。换了旁人,哪能想到用冰当盾牌。”

杨士奇:“当时工匠还嘀咕‘泼水防冻?怕不是冻着自己人’,结果第二天一看,南军凿城墙的凿子都打滑,一个个在底下骂娘,那场面,现在想起来还乐。”

杨荣:“关键是军民一心,半夜里家家户户都拎着水桶出来帮忙,连小孩都端着水盆凑热闹,那股劲儿,比过年还热闹。”

杨溥:“所以说,守城不只是拼兵力,还得拼脑子。李景隆带五十万大军,怕是把脑子落南京了,就知道硬攻,跟撞南墙似的。”

朱祁钰:“@朱祁镇 哥,你看皇爷爷,以少胜多靠的是智慧,你当年……”

朱祁镇:“我当年那是……那是情况复杂!再说了,于谦不也帮我稳住了嘛,跟皇爷爷这叫殊途同归。”

朱高煦:“殊途同归?你那是差点把家底子赔光,我大哥这是实打实保住了老家,能一样?”

朱高炽:“好了,今天聊得差不多了,明天继续,麻烦@秦良玉 了。”

秦良玉:“世子太客气了,不麻烦。”

“啪!”

秦良玉:“要想晓得后续么子样,就继续关注下一章啰!”

朱厚照:“明天周末,大家去哪里玩?”

朱厚熜:“堂兄你就闭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