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62章 新船计划暗酝酿,偶遇良机购旧船

“海龙号”的每一次出海都变得高效而富有目的性。

近海捕鱼时,孟礼欢凭借愈发老道的经验和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总能精准找到鱼群,收获稳定;而每隔一段时间前往那座海外孤岛的“寻宝之旅”,更是收益惊人。

海参、珍稀螺贝、兰花蟹红膏蟹,以及那项隐秘而暴利的捕蛇副业,都为孟家带来了滚滚财源。

家里的存折数字不断攀升,韩晶晶和王秀娥藏钱的小木匣都快塞不下了。

但孟礼欢的脑子却从未停止运转。

钱躺在存折上只是死钱,只有让它流动起来,才能生出更多的钱。

他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海龙号”。

这条船好是好,承载着他起步的梦想和如今的收获,但它终究吨位有限,抗风浪能力也到了瓶颈。

每次去孤岛,虽然收获丰硕,但往返耗时耗油,且受天气影响太大。若是遇到稍大一点的风浪,就只能困守岛上或者冒险返航,风险不小。

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他需要第二条船!

一条比“海龙号”更大、更结实、动力更足的船。不仅可以更安全地往返孤岛,扩大捕捞和采集规模,还能探索更远的海域,甚至可以考虑进行简单的拖网作业,捕捞更深海、价值更高的鱼群。两条船互相照应,也能大大降低海上作业的风险。

这个计划,他一直藏在心里,连韩晶晶都没详细透露。他知道,买船不是买锄头,涉及的金额巨大,而且需要合适的时机和船源。好船可遇不可求,尤其是适合他目前财力和需求的二手船。

他开始有意识地打听消息。每次去公社、去县城卖鱼,他都会绕到渔业码头或者船厂附近转悠,跟那些老船工、维修师傅套近乎,递根好烟,闲聊几句,打听有没有谁家船要出手的。他也托付老刘,让他利用以前在黑石咀码头的人脉,帮忙留意着。

消息听了不少,但不是船太小太破,就是价格高得离谱,或者船主关系复杂,扯皮拉筋的事情多。孟礼欢也不急,他知道这事急不得,就像海里下网,得有耐心等待鱼群进网。

这天,他带着一批品质极好的海参和几条大石斑鱼,照例来到县城最大的那家国营水产公司交货。负责验收的还是那个戴眼镜的老师傅,如今跟孟礼欢已经很熟了。

“小孟又来啦?嗬!这海参,这品相,没得挑!还有这石斑,活蹦乱跳的!你小子,真是越来越能耐了!”老师傅一边过秤,一边啧啧称赞。

结完账,孟礼欢像往常一样,递过去一包好烟,状似随意地问道:“老师傅,跟您打听个事儿。您在这码头认识人多,知不知道最近有没有谁家想卖船的?不用太大,但得结实点,机器要好。”

老师傅推了推眼镜,想了想:“卖船的?倒是没怎么听说…哎,等等…”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你这么一问,我倒是想起来了。就前两天,我听码头老王头念叨了一嘴,说他们渔业三队有条老船,好像是要处理。”

“渔业三队的船?”孟礼欢心里一动。国营渔业队的船,虽然可能旧点,但一般保养得都比较规范,而且来源清楚。

“是啊,”老师傅点点头,“听说那船有些年头了,是条木壳的,但龙骨啥的听说还挺扎实。机器好像是195的柴油机,老了点,但听说还能用。主要是他们队里今年新分了两条带螺旋桨(指更先进的推进器)的新船,这条老的就跟不上趟了,队里嫌它耗油多、速度慢,打算处理掉换点经费。”

孟礼欢一听,心里顿时活络起来。木壳船,龙骨扎实,机器老但能用…这听起来很像之前他买“海龙号”时的状况啊!国营单位处理资产,虽然可能有些手续,但通常不会太坑人,价格也有商量余地。

“老师傅,您知道那船具体啥情况吗?停哪儿了?”孟礼欢赶紧追问,又塞过去一包烟。

老师傅四下看了看,把烟揣进兜里,声音更低了:“就停在三队自己的小码头那边,船号好像是‘辽渔3107’。你要是真有兴趣,我帮你问问老王头,他侄子就在三队管后勤,能说上话。不过听说也有别人在打听,你得抓点紧。”

“哎呦!那可太谢谢您了!”孟礼欢大喜过望,“您帮我牵个线,要是这事能成,我另有重谢!”

“谢不谢的以后再说,”老师傅摆摆手,“我看你小子是个实在人,办事也爽快,才跟你多这句嘴。你明天上午再来一趟,我看看能不能让老王头带你去瞅一眼。”

“成!明天我一准来!”

第二天一大早,孟礼欢就赶到了县城水产公司。老师傅果然守信,找来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头,介绍说是码头的老王头。

孟礼欢又是敬烟又是说好话。老王头看他态度诚恳,又是老熟人介绍的,便点头答应带他去看看。

两人来到国营渔业三队专属的一个小码头。这里停泊的船只明显比外面民用的要整齐一些,但也能看到一些略显陈旧的船只。老王头指着码头尽头一条蓝白相间的木壳渔船说:“喏,就是那条,‘辽渔3107’。”

孟礼欢仔细打量过去。这条船比他的“海龙号”明显大了一圈,长约十米左右,船型是传统的辽东渔船样式,船头昂起,看起来颇为敦实。船漆有些斑驳,露出底下的木纹,但船体线条还算流畅,没有明显的破损或变形。甲板上的设备看起来有些老旧,但摆放整齐。

“走,上去看看。”老王头跟码头值班的人打了个招呼,带着孟礼欢上了船。

一上船,孟礼欢就感受到这船的不同。甲板厚实,踩上去声音沉闷,说明木质依然坚实。船舱空间也比“海龙号”宽敞不少。他重点查看了轮机舱,那台老旧的195柴油机静静地卧在那里,表面有油污,但关键部件看起来没有严重锈蚀,似乎确实还能运转。

“这船有些年头了,”老王头在一旁介绍,“是六几年造的,但用的是好木头,龙骨尤其结实,当年是条好船。机器是老了,费油,劲儿也不如新的。队里现在都用钢壳船了,这种老木壳就跟不上了,跑得慢,维护也麻烦。但说实话,底子绝对不差,再跑个几年没问题。”

孟礼欢一边听,一边仔细检查。他用手敲击船板,听声音;查看船底和吃水线附近的腐蚀情况;检查缆桩和船舵的灵活性。越是检查,他心里越是满意。这船就像一头老骥,虽然年老,但骨架犹在,底蕴深厚。只要换上一颗强劲的“心脏”(新机器),绝对能焕发第二春!

“王大爷,队里打算卖多少钱?”孟礼欢不动声色地问。

老王头伸出三根手指,又翻了一下:“这个数。三千五。包括船上这些旧网具啥的,都白送。不过队里要求现金一次结清,不赊账。”

三千五!这个价格比孟礼欢预想的要低一些!虽然也是一笔巨款,但考虑到这条船的吨位和扎实的底子,绝对物超所值!而且对方是国营单位,手续正规,省去了很多麻烦。

孟礼欢强压住心中的激动,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王大爷,这价格…说实话不便宜。您看这机器,都快老掉牙了,买回去光换机器就得一大笔钱。船漆也得重新刷,不少地方都得修修补补…您看能不能再跟队里说说,价格上再让让?”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老王头答应再去争取一下,尽量压到三千二百块钱左右。

离开码头,孟礼欢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机会!这绝对是天赐良机!这条船,简直就是为他下一步计划量身定做的!

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跑去镇上找了老陈头——那个帮他给“海龙号”换机器的倔老头。他把“辽渔3107”的情况一说,老陈头眯着眼琢磨了半天,说道:“要是船体真像你说的那么扎实,三千二,不贵!195的机器老了,换台新的24马力柴油机,加上变速箱和安装费,大概还得一千五六百块。总的下来,不到五千块,你就能得一条吨位更大、性能更好的船,划算!”

有了技术专家的肯定,孟礼欢心里最后一点犹豫也打消了。

第二天,他又通过老王头,正式跟渔业三队的后勤负责人见了面。对方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干部,说话办事很干脆。孟礼欢表现得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船的兴趣,也清晰地指出了船的老旧之处和需要投入的后续成本。

最终,双方以三千二百五十块钱的价格达成了口头协议。孟礼欢预付了二百块钱定金,约定三天后带齐尾款来办理交接手续。

揣着那份简易的协议和收据,孟礼欢走出渔业三队的办公室,感觉阳光都格外明媚。他强忍着仰天大笑的冲动,脚步轻快地往家赶。

第二条船,就这么意外而又顺利地有了着落!

他的海上舰队,终于要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了。未来的蓝图,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