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13章 破格特聘中校衔,渔民顾问双身份

孟礼欢那石破天惊的“兼职”请求,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部队相关系统内部激起了一圈不大不小的涟漪。消息层层上报,据说连更高层的领导都被惊动了,拿着报告愣了半天,最后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这个滑头的小渔民!”

换作旁人,这种近乎“不识抬举”的要求,恐怕早就被一口回绝,甚至可能留下不好的印象。但孟礼欢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他在沉船打捞项目中展现出的,不仅仅是运气,更是那种对海洋近乎本能的洞察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急智、以及关键时刻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无法完全传授,却又在特定领域极其宝贵的才能。更重要的是,经过严格审查,他的背景清白,家国情怀浓厚,动机纯粹——他真的就是离不开那片海,离不开打渔的生活。

经过一番慎重的讨论和研究,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具弹性的特殊方案,被批准了。

几天后,还是在那间县武装部的小会议室里。刘部长再次接见了孟礼欢,这次秦海龙也在场。刘部长的脸上带着一种又好气又好笑的神情,他将一个印着国徽的深蓝色硬皮小本子,郑重地推到了孟礼欢面前。

“孟礼欢同志,”刘部长的语气严肃中透着一丝难得的调侃,“经过组织研究,并报请上级特别批准,现正式聘任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基地‘打捞技术特别顾问’。”

孟礼欢的心猛地一跳,双手有些颤抖地拿起那个小本子。翻开,里面是他的黑白照片(不知何时被拍下的),下面赫然印着“专业技术中校”的军衔!授予单位是某个他从未听过的海军基地编号。

“中…中校?”孟礼欢感觉自己舌头都有些打结。他虽然不太清楚军队军衔的具体等级,但也知道“校官”已经是高级军官了,更何况是“中校”!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怎么?嫌低?”刘部长故意板起脸。

“不不不!不是!首长,俺是…是觉得太高了!俺就是个打渔的…”孟礼欢连忙摆手,脸涨得通红。

“这是根据你的能力和贡献,经过综合评估决定的。”刘部长解释道,“你这个‘特别顾问’,属于专业技术军官序列,享受相应级别的工资待遇和某些福利。但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和本人强烈意愿——”

他顿了顿,看着孟礼欢瞬间紧张起来的脸,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批准你,在不影响部队重大任务和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保持你原有的渔民身份和生活!也就是说,你如愿以偿了,孟礼欢同志,你现在是咱们海军历史上, probably 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兼职’中校!”

“真的?!”孟礼欢惊喜地几乎要跳起来,紧紧攥着那个军官证,仿佛怕它飞走一般,“谢谢首长!谢谢组织!俺保证!绝对不辜负组织的信任!部队有事,随叫随到!平时俺就老老实实打俺的渔,绝不给部队丢脸!”

看着他激动得像个孩子般的模样,刘部长和秦海龙都笑了起来。这个结果,虽然特殊,但似乎也是最符合这个“海之子”心意的安排。

“具体的工作模式,海龙会跟你详细交代。你的直接联络人和上级就是他。”刘部长指了指秦海龙,“有些纪律和保密条例,你必须严格遵守。此外,基地会定期给你寄送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内部刊物,你需要学习提升。必要时,可能会召集你参加短期的培训或技术研讨。”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孟礼欢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试图做出一个军人的姿态,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那眼神里的认真和坚定却不容置疑。

手续很快办理完毕。除了军官证,他还领到了一套没有常服肩章和领花的军装(便装状态下不允许佩戴)、一个保密手册以及第一个月的工资津贴。捏着那叠比他一网大鱼卖得还多的津贴,孟礼欢感觉像在做梦。

当他揣着那本沉甸甸的军官证回到靠山屯时,内心的激动依旧难以平复。但他没有声张,这是纪律要求。他只把这件事悄悄告诉了王秀娥和韩晶晶。

婆媳俩看着那盖着红印的军官证,听着孟礼欢的解释,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俺的娘啊…中…中校?那…那是多大的官儿啊?”王秀娥摸着那硬皮本子,手都在抖。

“就是说,欢子你现在…既是渔民,也是…军官了?”韩晶晶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这身份转变实在太魔幻了。

“嗯!”孟礼欢重重点头,脸上洋溢着光彩,“娘,晶晶,你们放心,俺还是俺,该打渔打渔,该过日子过日子。就是多了个身份,多了份责任。”

这个消息虽然在屯里没有公开,但孟家几人走路都觉得脚下轻快了许多,那是一种被国家认可、有了坚实依靠的底气和自豪。

接下来的日子,孟礼欢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他脱下那身别扭的军装,换上了沾满鱼腥味的粗布衣服,再次登上了“海龙号”。柴油机的轰鸣、咸腥的海风、撒网时渔网沉甸甸的手感…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和亲切。

秦海龙和他带来的大部分队员已经撤离,返回部队。但他们留下了一套加密的通讯设备,安装在孟家,约定有任务或者重要信息时通过特定频道联系。秦海龙本人也因为此次任务立功,正式调入了海军相关的打捞研究部门,与孟礼欢的联络将更加直接和频繁。

沉船打捞的后续工作移交给了专业的文物保护和考古部门,“探索一号”经过消毒清理后,也被孟礼欢正式接手,成为了他船队里的第二条船,由孟礼兵担任船长,带着栓柱等几个愿意继续跟他干的退伍兵(他们选择了退役安置到地方,但依旧跟着孟礼欢干),专门负责相对远海的捕捞作业。

生活仿佛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但一切又都不同了。

孟礼欢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他的渔民生活。他不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捕鱼,更多了一份观察和研究的心态。他会更仔细地记录不同海域的水温、洋流、鱼群习性,会琢磨如何改进渔网和捕捞技术,这些在以前只是为了多打鱼,现在却隐隐觉得,这些知识和经验,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也能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提供帮助。

他定期会收到秦海龙寄来的海军内部的技术资料和海洋研究期刊。晚上,在油灯下(屯里还没完全通电),他一边看着韩晶晶缝补衣服,一边磕磕绊绊地阅读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文章,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等下次通讯时请教秦海龙。王秀娥看着儿子三十岁了还像学生一样啃书本,又是心疼又是骄傲。

丫蛋已经上了屯里的小学,她知道爸爸是个了不起的渔民,还隐隐约约知道爸爸好像还有个“秘密”,经常拿着爸爸那个蓝色的硬皮本子好奇地看,虽然她不认识上面的字。海娃也开始蹒跚学步,咿咿呀呀地追着孟礼欢喊“爸爸”。

偶尔,夜深人静时,孟礼欢会拿出那个军官证,在月光下摩挲着。冰凉的塑封膜下,是他穿着便装的照片和“专业技术中校”的字样。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秘密,也拥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依旧是那个靠山屯的渔民孟礼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在大海上奔波。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再仅仅是那个渔民孟礼欢。他的征途,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他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这种双重身份,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张力与可能。而他,也准备好了,在这条独特的道路上,继续扬帆,砥砺前行。无论是驾驶“海龙号”追逐鱼群,还是响应那来自深海的召唤,他都将全力以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