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08章 媒体闻风纷沓至,小屯霎时天下知

“探索一号”满载着第一天的辉煌战果,在夕阳的金辉中缓缓驶回靠山屯码头。与出发时的隐秘不同,此刻的码头上早已人声鼎沸。消息像是长了翅膀,扑棱棱地飞遍了屯子的每一个角落——孟礼欢他们从海里捞上来宝贝了!是真的古代的宝贝!一箱一箱的!

几乎全屯子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跑到了码头,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望着那艘越来越近的大船。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兴奋地尖叫着。

当“探索一号”那庞大的身躯缓缓靠岸,当船上那盖着防水布、但依然能看出沉重轮廓的箱笼被小心翼翼抬下船时,人群发出了巨大的、混杂着惊叹和羡慕的嗡嗡声。

“俺的老天爷!真捞上来了!”

“那箱子里是啥?金元宝还是大瓷碗?”

“欢子这回可真发了大财了!”

“发啥财!没听人说吗,那是国家的宝贝,要上交的!”

“上交也得给奖金吧?那么多呢!”

王秀娥和韩晶晶也挤在人群里,看着自己儿子(丈夫)站在船头,指挥着众人搬运,虽然浑身泥污,却显得那么挺拔自信,心里又是骄傲又是担忧。骄傲的是儿子真有本事;担忧的是这阵势太大了,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秦海龙早有安排。退伍兵队员们两人一组,荷枪实弹(虽然是训练用的空包弹,但架势十足),在码头拉起了简单的警戒线,维持秩序,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文物箱。那些箱笼被迅速装上提前准备好的拖拉机,覆盖严实,在一队退伍兵的护送下,直接运往公社大院临时征用的、加固过的库房存放,由专人二十四小时看守。

这戒备森严的架势,更坐实了捞到无价之宝的传闻,也让靠山屯这个往日宁静的渤海小渔村,一下子成为了风暴的中心。

风暴,首先来自闻风而动的媒体。

第二天一早,县广播站的记者就扛着老式的录音机和照相机第一个赶到了。接着是市晚报、省报的记者,坐着吉普车,风尘仆仆地涌入屯子。他们围着孟礼欢、秦海龙、老支书、甚至普通的村民,长枪短炮地采访、拍照。

孟礼欢作为发现者和项目参与者,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他尽量保持着低调和谦逊,将功劳归于集体和国家,只简单描述了发现沉船的偶然性和打捞的艰辛,对于具体细节和文物价值则避而不谈。但他年轻渔民的身份、朴实又略带机智的谈吐,反而更增添了故事的传奇性。

“孟礼欢同志,您作为一名普通渔民,是如何发现这艘古沉船的呢?”

“呃,就是出海打渔,运气好,碰巧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打捞过程一定很危险吧?您害怕吗?”

“危险肯定有,但咱渔民嘛,风里浪里习惯了。再说还有这么多专家和战友呢,心里有底。”

他的形象——一个黝黑精壮、带着渔家人特有憨厚与韧劲的青年,通过记者的笔端和镜头,迅速传播开来。

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第三天,省电视台的采访车竟然也颠簸着开进了靠山屯!当那闪着金属光泽的摄像机和带着台标的话筒出现时,整个屯子都沸腾了!这可是能上电视的大事啊!

记者对着镜头,以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忙碌的渔村为背景,激动地做着现场报道:“各位观众!我们现在就在辽东半岛的靠山屯!就在这里,一位普通的青年渔民孟礼欢,凭借着他的勇敢和智慧,发现并参与打捞起了一艘沉睡海底数百年的古商船!这是我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摄像机镜头扫过码头上那艘显眼的“探索一号”,扫过那些站得笔直的退伍兵队员,最后定格在孟礼欢略显紧张但坚毅的脸上。

这则新闻在省台晚间黄金时段一经播出,立刻引起了轰动效应!

紧接着,第四天,一辆挂着京牌的面包车在无数乡亲好奇的注视下,驶入了靠山屯。车上下来的人气质明显不同,设备也更加精良——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组到了!

央视的记者显然做足了功课,提问更加专业和深入,拍摄也更加全面,从沉船发现的意义、打捞的技术难点、文物的初步判断,到对孟礼欢这个核心人物的深度挖掘,甚至还包括了对靠山屯风土人情的记录。

“孟礼欢同志,我们了解到您不仅发现了沉船,还在打捞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关键技术建议,您这些知识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个问题有点刁钻。孟礼欢心里一紧,面上却憨厚一笑:“俺就是瞎琢磨的。俺们渔民常年在海上,跟风浪打交道,啥情况都得自己想办法。看得多了,想的也就多了。主要还是专家们厉害,俺就是提个醒儿。”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又把功劳推给了团队。

央视的报道,如同在一锅滚油里滴入了冷水,让这场舆论风暴彻底炸开了锅!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转载报道,“辽东渔民发现千年宝船”、“青年渔夫孟礼欢的深海奇缘”之类的标题充斥报端。孟礼欢和靠山屯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靠山屯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每天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记者、好奇的民众、甚至还有所谓的“考古爱好者”慕名而来,都想一睹宝船真容或者采访孟礼欢。屯子里唯一的小合作社生意空前火爆,连卖冰棍的老太太都多置办了一个保温箱。

孟家更是门庭若市。亲戚朋友、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甚至只是听说过名字的同姓人都上门道贺,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王秀娥和韩晶晶应接不暇,泡茶倒水,准备瓜子糖果,忙得脚不沾地,脸上笑着,心里却累并快乐着,还有一种不真实的眩晕感。

孟礼欢尽可能地保持低调,能推的采访尽量推掉,但依然无法完全避开。他成了屯子里最大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投来羡慕、敬佩、甚至嫉妒的目光。

这种感觉,让他有些不适,又有些恍惚。他从未想过,重生回来,只是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却阴差阳错地走到了如此巨大的光环之下。

他知道,这名气是把双刃剑。它能带来认可和机遇,也可能带来更多的窥探和麻烦。沉船打捞工作才刚刚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他必须保持清醒,不能被这突如其来的盛名冲昏头脑。

然而,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靠山屯这个原本寂寂无名的海边小村,连同它的儿子孟礼欢,已经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推到了时代的前台,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未来可能更广阔世界的目光。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惊涛骇浪,或许还在那深不可测的海底,以及随之而来的、更为复杂汹涌的世事人潮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