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4章 金鳞满舱喜欲狂,集市叫卖初显能

“快!欢子!这边!这边水流好像又过来了!”

孟繁林站在船头,花白的头发被海风吹得乱舞,他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眼睛死死盯着海面某处,那里隐约可见一小群追逐小鱼的海鸟。

此时的孟繁林,早已将之前的保守和疑虑抛到了九霄云外。

满舱金灿灿的黄花鱼就是最强的兴奋剂,让他这个老渔民的血脉彻底贲张起来。

他像个发现了宝藏的年轻人,指挥着儿子,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

孟礼欢奋力划着桨,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混着海水,蛰得眼睛有些发涩,但他却毫不在意,嘴角始终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笑意。

他能感受到父亲那几乎要溢出来的喜悦和那种重新被点燃的、对生活的热情。

这种感觉,真好。

“爹,稳着点,看准了再下网!这网要是再满了,咱这船可有点吃不住了!”孟礼欢提醒道,声音里也带着兴奋。船舱里那上百斤的黄花鱼还在噼里啪啦地蹦跶,再加上之前下的一网杂鱼,这条小木船的吃水线已经很深了。

“知道知道!放心,你爹我心里有数!”孟繁林嘴里应着,眼睛却像钩子一样锁定了那片泛着鱼群活动迹象的水域。他深吸一口气,腰腹发力,双臂猛地一甩!

“哗啦!”

挂网再次在空中散开,准确地覆盖了下去。

等待起网的时间变得格外煎熬。

虽然有了第一次的巨大收获打底,但人的贪念总是无穷的,谁都希望好运能再次降临。

孟繁林搓着手,在船上不大的空间里来回踱步,不时探头看看海面,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祈求海龙王再给点面子。

孟礼欢则相对镇定,他一边休息恢复体力,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海况和天气。

凭着他上辈子在海上搏命的经验,他知道好运不会永远持续,安全和见好就收才是长久之道。

终于,到了起网的时候。

父子俩再次合力拉动缆绳。

这一次,网明显没有第一网那么沉,但入手依旧能感觉到不错的分量和挣扎感。

渔网出水,阳光下的网线上依旧闪烁着耀眼的金色,但数量显然比第一网少了一些,大概只有第一网的一半多,而且里面夹杂了一些其他杂鱼。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次远超平时任何一次收获的丰捕!

“好!好啊!”孟繁林看着网里的鱼,虽然略有失望,但依旧喜不自胜,“够了够了!这两网加起来,得快二百斤了!全是值钱的货!”

他小心翼翼地将新捞上来的黄花鱼挑拣出来,放入舱中。看着几乎堆满了大半个船舱的金色收获,老爷子笑得见牙不见眼,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朵花。

“爹,差不多了,潮水要变了,咱得赶紧回了。”孟礼欢看了看天色和海流,提醒道。收获虽好,但安全第一。这满载的小船,可经不起大的风浪。

“对对对!回!赶紧回!”孟繁林连连点头,此刻他对儿子判断力的信任度已经飙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帮着儿子一起摇橹,小船吃水很深,速度比来时慢了不少,但却显得格外沉稳,仿佛载着的不是鱼,而是沉甸甸的希望。

回程的路上,孟繁林的心情极好,甚至罕见地哼起了不成调的老渔歌。他时不时地就看一眼舱里的鱼,然后又看看奋力摇橹的儿子,眼神复杂,有喜悦,有欣慰,有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重新燃起的、微弱却真实的光。

“欢子啊,”孟繁林忍不住又开口问道,“你跟爹说实话,你到底是咋知道那儿有黄花鱼的?真是听人说的?听谁说的?”

孟礼欢早就料到父亲会追问,他一边摇橹一边含糊地答道:“爹,你就别管听谁说的了,反正咱捞着鱼了就行。以后啊,我知道哪儿有鱼,还告诉您!”

孟繁林咂咂嘴,知道问不出什么,但心里的疑团却更大了。这小子,不仅性子变了,好像还突然开了窍,懂了不少东西?难道真是老祖宗开眼,让他家这混球小子浪子回头了?

他摇摇头,不再多想。管他呢!只要能像今天这样,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

小船缓缓靠岸。此时天色已经大亮,海边多了几个同样出海归来的渔民,正在收拾着寥寥无几的收获。当他们看到孟家父子那条明显吃水极深的小船,以及船舱里那耀眼的、金灿灿的一片时,全都惊呆了!

“我滴个亲娘哎!繁林叔!你……你这是捞着啥了?咋这老多?”一个黝黑的汉子瞪大了眼睛,手里的鱼篓差点掉地上。

“黄花鱼!全是黄花鱼!还这么大!”另一个人凑过来,看着满舱的鱼,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语气里充满了羡慕和不可思议。

“老天爷啊!这得多少斤啊?发财了!繁林叔,你这是走了啥大运了?”

渔民们呼啦一下全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啧啧称奇。他们平时出海,能捞到十几二十斤杂鱼就算不错了,哪见过这阵仗?

孟繁林听着众人的惊叹,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许多,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得意的笑容,故意轻描淡写地说:“嗨,没啥,就是运气好,碰上一小群,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但他那咧到耳后根的嘴角,却彻底出卖了他内心的狂喜。

众人的目光又落到在一旁默默收拾缆绳的孟礼欢身上,更是惊讶。

“欢子也去了?嚯!今天真是稀奇了!”

“繁林叔,这是父子齐上阵啊?难怪捞这么多!”

“欢子,行啊!能跟你爹出海干活了?出息了!”

面对这些或真或假的恭维和惊讶,孟礼欢只是淡淡地点点头,并不多话,继续手里的活计。这副沉稳的样子,更是让周围的人感到诧异。这还是那个油嘴滑舌、吊儿郎当的孟礼欢吗?

孟繁林看着儿子的表现,心里更是满意了几分。他大手一挥:“哥几个搭把手,帮我把鱼抬上去!回头每人拿条大的尝尝鲜!”

“好嘞!”

“谢谢繁林叔!”

众人一听,更加热情,纷纷上前帮忙。七八个人一起动手,才将沉甸甸的鱼获抬上岸,过秤一称,好家伙,光是黄花鱼就有一百八十多斤!再加上一些杂鱼,足足过了二百斤!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小小的靠山屯。

当孟礼欢和父亲抬着最大的一筐鱼回到家门口时,王秀娥正站在院门口焦急地张望。看到父子俩平安回来,她先是松了口气,随即就被那满满一筐金灿灿的大鱼惊得张大了嘴巴,手里的簸箕“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这……这……这都是你们打的?”王秀娥的声音都在发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可不!”孟繁林声音洪亮,充满了扬眉吐气的畅快,“都是咱欢子!非得要去老母猪礁那边下网,结果真撞上大运了!哈哈哈!”

他此刻毫不吝啬地将功劳归给了儿子,虽然心里依旧疑惑,但脸上的骄傲却是实打实的。

王秀娥看向儿子,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还有一丝小心翼翼的、不敢确定的欣喜:“欢子……这……真是你……”

孟礼欢笑了笑:“娘,赶紧找个大盆倒上海水养着,死的赶紧收拾出来,趁新鲜拿到镇上卖了。”

“哎!哎!好!好!”王秀娥这才反应过来,激动得手忙脚乱,赶紧回屋去找大木盆,眼角却有些湿润了。她不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财富,而是因为儿子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居然知道干活了!知道惦记着卖鱼换钱了!这比什么都让她高兴!

西屋的门也开了,韩晶晶抱着丫蛋儿站在门口,看着院子里那筐耀眼的黄花鱼,也是满脸的震惊。她看看鱼,又看看浑身湿透却精神焕发的丈夫,眼神复杂极了。早上那尴尬又混乱的一幕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此刻却又看到这样惊人的收获……这个男人,到底怎么了?

孟礼欢看到妻子,冲她咧嘴笑了笑。韩晶晶脸一红,下意识地别开目光,心里却像揣了个小兔子,砰砰乱跳。

一家人顿时忙碌起来。孟繁林指挥着,王秀娥和韩晶晶忙着找盆、打水、分拣。丫蛋儿也兴奋地围着鱼筐跑来跑去,小手试图去摸那些还在张嘴的鱼。

孟礼欢则负责处理那些已经死掉的鱼。他找来自制的刮鳞刀,搬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动作麻利地开始刮鳞、剖腹、去内脏,清洗干净。那一系列动作流畅而高效,看得孟繁林和王秀娥又是一阵目瞪口呆。这刮鳞剖鱼的手艺,没有几年的磨练,绝对做不到这么利索!

孟礼欢心里也是感慨,上辈子在渔船上,这种活干了成千上万遍,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很快,几十条死掉的黄花鱼被处理得干干净净,白生生的鱼肉在阳光下闪着光。活着的则被小心地养在盛满海水的大木盆里,还能保持新鲜。

“爹,娘,时候不早了,我得赶紧去镇上把这些鱼卖了。”孟礼欢站起身说道。黄花鱼金贵,越新鲜越值钱。

“我去吧!”孟繁林立刻说,“你歇会儿,划一早上了。”

“没事,爹,我不累。”孟礼欢摇摇头,“我去就行。镇上我熟……我知道哪儿能卖上价。”他这话倒不假,上辈子他混迹镇上各个场所,虽然没干正事,但对镇子的犄角旮旯确实熟悉。

孟繁林犹豫了一下,看看儿子坚定的眼神,又想想他今天神奇的表现,终于点了点头:“行,你去。骑你大姐家的自行车去,快些。把钱拿好了,别……别乱花。”他本来想叮嘱别又拿去耍了,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怕不吉利。

“放心吧,爹。”孟礼欢郑重地点点头。

王秀娥赶紧用草绳把处理好的鱼串了好几串,又找了个旧水桶,装上养着的活鱼,盖上一层湿海草。韩晶晶默默回屋,拿了顶旧草帽递给孟礼欢,依旧没看他,低声说了句:“太阳毒,戴着点。”

孟礼欢心里一暖,接过草帽戴在头上:“哎,知道了。”

他推上大姐家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破自行车,把鱼桶固定在后面车架上,鱼串挂在车把上,在爹娘期盼又担忧的目光中,以及韩晶晶复杂的注视下,蹬上自行车,吱吱呀呀地朝着镇上驶去。

靠山屯离镇上不算近,骑自行车也得半个多小时。土路坑坑洼洼,颠簸得厉害。孟礼欢却蹬得浑身是劲。夏日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身上,汗水很快就浸湿了背心,但他心里却一片火热。

镇上比屯子里热闹许多。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有不少店铺,供销社门口人来人往。更多的是沿街摆摊的小贩,卖菜的、卖山货的、卖手工品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孟礼欢没有像普通渔民那样,直接把鱼拿到水产收购站。那里价格压得低。他推着自行车,在集市里转悠了一圈,最终在一个相对热闹的十字路口停了下来。这里离几家工厂的家属院不远,下班时间人来人往,不愁卖。

他把自行车支好,取下草帽当扇子扇了扇风,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吆喝。

“哎!来看一来看啊!刚上岸的新鲜大黄花鱼嘞!活蹦乱跳!炖汤红烧鲜掉眉毛嘞!”

他的吆喝声洪亮,带着一股子市井的油滑劲儿,却又不会让人讨厌。这本事,也是上辈子混日子时练出来的。

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尤其是那“大黄花鱼”几个字,更是引人注目。这年头,黄花鱼可是好东西,寻常人家难得吃上一回。

很快,就有人围了上来。

“呦!真是黄花鱼!还挺大!咋卖的?”一个大妈拎着菜篮子问道。

孟礼欢早就打听好了行情,笑道:“大娘,您眼力真好!死的处理好的,一块五一斤。活的,两块!绝对公道!您去水产站问问,死的他们收都得一块二,卖出来更贵!我这儿新鲜,还便宜!”

他这话说的实在,价格也确实比供销社和水产站零售便宜一些。而且那鱼看起来确实新鲜,死的也处理得干净,活的在水桶里还在游动。

“给我来两条死的,炖汤喝!”大妈爽快地要了两条。

“好嘞!给您挑两条大的!”孟礼欢手脚麻利地称重、收钱、找零。

“小伙子,给我来一条活的!家里老人过生日,改善改善!”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人也说道。

“得嘞!大叔您孝心可嘉!保证新鲜!”孟礼欢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黄花鱼,用马莲草从鱼鳃穿过去,打了个结,递给对方。

生意开张,后面就顺利了。不断有人被吸引过来,你两条我一条,大多是买死鱼,图便宜。买活鱼的少些,但都是大条,价钱更高。

孟礼欢嘴皮子利索,又会看人下菜碟,见到干部模样的人就夸鱼有营养,见到家庭主妇就夸经济实惠,见到老太太就夸炖汤滋补。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带来的几十斤死鱼和活鱼就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两条最大的活鱼,在水桶里悠闲地游着。

他算了算手里的钱,毛票加起来已经有将近一百块了!这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相当于城里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

孟礼欢心里激动,正准备收摊,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梳着干部头、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看着桶里那两条硕大的黄花鱼,眼睛一亮。

“小伙子,这鱼不错啊!就剩这两条了?”

孟礼欢一看这人气度不凡,像是有点身份的,连忙笑道:“领导您好眼光!就剩这两条最大的了,活蹦乱跳,绝对是今天海里的鱼王!”

“嗯,不错。”中年人点点头,“我都要了。给我包起来。”

“好嘞!”孟礼欢心中一喜,赶紧捞鱼。

“等等,”中年人摆摆手,“不用包了,连桶一起给我吧,我拿着方便。多少钱?”

孟礼欢一愣,连桶都要?他这旧水桶不值钱,但……他脑子飞快一转,笑道:“领导,这鱼两块一斤,两条一共五斤三两,算您五斤半,十一块钱。这桶您要是喜欢,就算您一块钱,一共十二块,您看行不?”

中年人笑了笑,似乎觉得这小伙子有点意思,也没还价,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皮夹,点了十二块钱递给孟礼欢:“行,就十二块。”

孟礼欢接过钱,心里乐开了花。这桶买新的也就块八毛,还是旧的,这等于多赚了差不多一条鱼钱!

中年人拎着桶,满意地走了。

孟礼欢仔细地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确认无误后,小心翼翼地将厚厚一沓毛票分开放进裤子口袋里,还用别针别好。他推起自行车,只觉得浑身轻松,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推着车在镇上转了一圈。他用卖鱼的钱,先去供销社称了两斤肥多瘦少的猪肉,又买了一包平时舍不得抽的“大前门”香烟,给父亲。想了想,又给母亲和妻子各自扯了几尺颜色鲜亮一点的的确良布料,给丫蛋儿买了几颗花花绿绿的水果糖和一个小小的、能捏响的橡皮鸭子。

看着手里的东西,孟礼欢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才是人过的日子。靠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蹬上自行车,迎着午后的太阳,朝着靠山屯的方向,奋力骑去。车铃虽然不响,但他的心里,却响起了欢快的乐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