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 第353章 小娃娃的农业大观,震惊部委老领导!

下午一点半,秋日的阳光柔和地洒在华京西城的农展馆南里。

一栋灰色、方正、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苏式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这里就是华夏农业的农业部所在地。

门口,站着威严的武警战士。

进出的人,大多行色匆匆,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

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缓缓停在了大院门口。

林小燕、张琪和林冒烟,从车上走了下来。

一身量身定制的深色职业套裙,让林小燕和张琪看起来干练而精神。

她们的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紧张和肃穆。

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林小燕,站在这座象征着国家农业最高权力的大楼前,也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只有林冒烟,穿着一身粉色的小裙子,梳着两个羊角辫,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她的小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紧张,反而充满了探索的新奇。

“林总,你们来了。”

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周文海秘书,微笑着迎了上来。

“李顾问和几位司长,已经在小会议室等着了。”

他带着三人,办理了严格的会客登记手续,领了临时通行证,才走进了大楼。

楼道里,光线有些昏暗。

水磨石的地面,被擦得锃亮,能映出人的倒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水和老旧纸张的味道。

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华夏农业发展的历史照片,从解放初期的开荒,到人民公社时期的丰收,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

每一步,都仿佛走在历史的长河里。

周文海将他们带到三楼一间挂着“第一会议室”牌子的房间门口,停下了脚步。

他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

周文海推开厚重的木门,侧身让开。

“李顾问,各位领导,宁川福娃合作社的代表到了。”

会议室不大,布置得非常简单。

一张长条形的会议桌,周围摆着十几把椅子。

桌上,放着一排白色的搪瓷茶杯。

此刻,会议桌的一侧,已经坐了五六位老人。

他们个个头发花白,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气质儒雅而威严。

当先一位,看起来六十多岁,身材清瘦,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

他看到林小燕等人进来,主动站了起来。

“你就是林小燕同志吧?我是李援朝。”他微笑着伸出手。

“李顾问,您好!我是林小燕,这是我们公司的运营部长张琪。”林小燕连忙上前,双手握住了李援朝的手。

李援朝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跟在林小燕身后的林冒烟身上。

他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位是……?”

没等林小燕介绍,林冒烟就仰起小脸地主动开口。

“李爷爷好,各位爷爷好,我叫林冒烟。”

她的声音清脆甜美,瞬间打破了会议室里那严肃的氛围。

在座的老领导们,脸上都露出了一丝善意的微笑。

“哦,你就是冒烟啊!”李援朝笑了起来,“吴老头在电话里,可是把你夸成了一朵花啊!”

“他说,你才是福娃合作社真正的灵魂人物,是他见过的,最有灵气的农业小天才!”

林冒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涡。

“吴爷爷乱讲的,我只是喜欢跟着爸爸下地,喜欢看书而已。”

“好了,都坐吧。”李援朝指了指对面的空位。

林小燕和张琪正襟危坐,将带来的文件和资料,整齐地摆放在桌上。

林冒烟个子太小,坐在椅子上,下巴刚刚能搭到桌沿。

她索性跪坐在椅子上,两只小手扒着桌子边缘,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对面的几位老爷爷。

李援朝清了清嗓子,会议正式开始。

“小燕同志,今天请你们来,主要是想听你们详细地介绍一下,你们的福娃模式。”

“吴老在电话里讲得很激动,但终究是隔了一层。”

“我们想听听,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林小燕深吸一口气,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开始系统地介绍福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到成立合作社,再到建立全产业链……

她讲得非常详细,数据翔实,逻辑清晰。

在座的老领导们,都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或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着什么。

讲到一半,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像技术专家的老领导,突然打断了她。

“小燕同志,我有个问题。”

“你们的资料里提到,你们通过技术改良,将下溪村那种贫瘠的红土地,变成了高产田。”

“甚至能种出草莓、蓝莓这种,对土壤要求极高的经济作物。”

“能不能具体讲讲,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用了什么技术?”

这个问题,一下子问到了点子上。

林小燕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超出了她准备的范围。

她求助似的看向林冒烟。

林冒烟眨了眨眼,毫不怯场地开口了。

“王爷爷,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她不知道对方姓什么,干脆就叫王爷爷,反正总有一个姓王的。

那位老领导善意地笑了笑:“我姓钱,钱学森的钱。”

“钱爷爷好。”林冒烟立刻改口。

“其实,我们没有用什么技术,用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我们那里的红土地,最大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酸,一个是馋。”

“酸,就是土壤的ph值太低,很多养分都变成了植物不能吸收的样子。”

“馋,就是土壤里的有机质太少,土很瘦,保不住水也保不住肥。”

她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解释着复杂的土壤学原理。

“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土地解酸。”

“我们没有用化学的石灰,因为那样容易让土板结。”

“我们用的是草木灰。就是烧柴火剩下的灰。草木灰是碱性的,又是天然的钾肥,撒到地里,又解酸又补钾,一举两得。”

“第二件事,就是给土地喂饭。”

“我们建了沼气池,把猪粪、鸡粪都收集起来发酵。发酵好的沼渣,是最好的有机肥,一点都不烧苗。”

“我们还把秸秆粉碎了,混上发酵菌,埋到地里,让它们慢慢变成腐殖质。”

“土地吃饱了,吃好了,变得又松又软,就像海绵一样。种什么,它就长什么。”

她一边说,一边用小手比划着,形象生动。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在座的都是国内顶尖的农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

林冒烟说的这些,什么酸碱度、有机质、腐殖质,他们当然都懂。

但他们震惊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能将这些枯燥的专业知识,理解得如此透彻。

并且,能用最接地气、最通俗易懂的农民语言,表达得如此清晰!

更重要的是,她不是在纸上谈兵。

福娃合作社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她说的这一切,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行之有效的!

“那……那你们的‘公司 农户’模式呢?”李援朝忍不住追问道。

“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搞合作社,最后都搞成了公司,农民成了给公司打工的,积极性不高。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林冒烟晃了晃羊角辫,说道:

“李爷爷,我们把这个模式叫做‘风险我担,利润共享’。”

“就像一个大家庭,爸爸妈妈负责在外面找活干,承担风险。孩子们在家里把活干好,等爸爸妈妈挣了钱回来,全家一起分。”

“我们合作社,就是那个‘爸爸妈妈’。我们负责找市场,搞研发,定标准,承担所有卖不出去的风险。”

“加盟的农户,就是‘孩子’。他们只要听话,按照我们的要求,把菜种好,把猪养好就行了。”

“我们用比市场高的价格收他们的菜和猪,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到了年底,合作社赚了大钱,还要再给他们分红。”

“您说,这样的家庭,孩子们干活的积极性,能不高吗?”

她的一番“家庭论”,让在座的老领导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他们搞了一辈子农村工作,写了无数关于农业组织模式的报告和文章。

却从来没有人,能像眼前这个小女孩一样,把复杂的生产关系,用如此简单而又直击核心的比喻,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风险我担,利润共享!

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可背后需要多大的魄力、多强的实力和多深的情怀才能做到?

会议室里,彻底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林冒烟那清脆的的童音,还在继续。

她从产业化,讲到标准化,再讲到品牌化。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信用,就是承诺。”

“就是大家一看到‘福娃’这两个字,就相信我们卖的菜是干净的,我们的肉是放心的,我们的豆奶是给孩子最好的。”

“这个信用,比任何金山银山都宝贵。”

她的话掷地有声。

在座的几位老领导,看着眼前这个跪坐在椅子上,一脸认真的小女孩。

眼神,从最初的善意和好奇,变成了惊叹,再到最后的深深的震撼!

他们感觉,自己今天不是在听一个企业的汇报。

而是在聆听一场,来自未来,关于华夏农业发展方向的顶级战略发布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