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 > 第113章 新家里的第一次会议

夜色渐深,喧嚣了一整天的下溪村,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林家小洋楼的客厅里,灯火依旧明亮。

空气中,还残留着白天宴席的酒肉香气,混合着新家具的木料味道,形成一种富足而又温馨的气息。

林家的核心成员,以及合作社的几位骨干,再次围坐在大圆桌旁。这已经是他们搬进新家后,召开的第三次重要会议了。

但这一次的气氛,却与之前的每一次都不同。

如果说,之前的会议,还带着几分家庭议事的随意。那么此刻,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专注。

因为他们知道,随着何县长的视察和媒体的报道,他们的事业,已经被推上了一个全新的,也充满了更多挑战的舞台。

他们不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点小名堂的农户了。他们是全县瞩目的“试点单位”,是无数双眼睛盯着的“标杆”。

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稳,更远。

“人都到齐了,开会吧。”

林远山磕了磕他的旱烟锅,用沉稳的声音,为会议拉开了序幕。

林小燕清了清嗓子,打开她那个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率先发言。她现在的身份,是“福娃牌运营部cEo”兼“加盟审核小组组长”,俨然已经有了几分女强人的干练气质。

“我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今天的情况。”

“截止到今天下午六点,总共有十七个村子的代表,前来咨询加盟事宜。其中,有十二个村子,明确表达了强烈的加盟意愿。”

“按照冒烟制定的三个条件,我和张村长、李村长,进行了初步筛选。有七个村子,基本符合我们的要求。”

“但是,问题也来了。”她深吸一口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的接待能力,已经严重不足。我们的技术指导人员,也严重不足。”

“现在光是一个石桥村和一个柳树湾,就已经让爸爸和大金叔忙得脚不沾地了。要是再来七个村子,我们根本管不过来!”

“到时候,技术指导不到位,产品质量出了问题,砸的是我们所有人的牌子。”

她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这是最现实的问题。幸福的烦恼,但也是足以致命的烦恼。

马大金这个急性子,忍不住开口道:“那……那怎么办?总不能把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吧?”

李铁柱则比较沉稳,他分析道:“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手。而在于模式。”

“我们现在这种人盯人的传帮带模式,效率太低了。一个师傅,带一两个徒弟还行。但要同时带几十个,上百个徒弟,根本不可能。”

“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能把我们的技术和标准,快速地,大规模地复制出去。”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但谁也想不出具体的办法。

就在这时,林冒烟从她的小板凳上站了起来。她走到客厅中央那块已经成为林家“战略指挥中心”的小白板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跟随着她小小的身影。

“铁柱叔叔说的对,关键是模式的升级。”

她拿起粉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圈,写上“下溪村”。然后,她在这个圈的周围,画了十几个小圈,代表着那些申请加盟的村庄。

“我们以前的模式,是中心辐射。”她用粉笔,从“下溪村”这个中心圈,向四周的小圈画出一条条放射状的线。

“这种模式,在初期是有效的。但随着我们规模的扩大,中心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最终会被拖垮。”

她擦掉了那些放射线。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她用粉笔,在所有圈的外面,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将它们全部包围了起来。

“我们未来的模式,我称之为中央厨房模式。”

“中央厨房?”这个新鲜的词汇,让所有人都感到好奇。

“对。”林冒烟点头,“大家可以这么理解。所有加盟的村庄,就像是开在我们福娃牌旗下的,一个个分店。”

“而我们,不再直接去管理每一个分店的后厨具体怎么炒菜。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中央厨房!”

“这个中央厨房,负责统一采购最高品质的原材料,比如种子、猪仔。”

“它负责制定所有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也就是我们的种植和养殖手册。”

“它还负责对所有分店生产出来的半成品,也就是蔬菜和生猪,进行最后的精加工品质检验!”

她说到这里,粉笔重重地,在那个大圈的中心,点了一下。

“这个中央厨房,就是我们即将建立的,集仓储、加工、品控、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厂!”

“只有建起了这个加工厂,我们才能把所有产品的质量,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加盟的农户,只需要按照我们的标准,把菜种好,把猪养好就行了。剩下的事情,都交给我们。”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简单的标准。我们就能把我们的成功,大规模地复制出去!”

“而我们合作总社,也能从一个什么都管的大家长,转变成一个只负责核心环节的总公司!”

她的话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众人脑海中的迷雾。所有人都被这个“中央厨房”的构想,给彻底震撼了。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晰的,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林小燕激动得满脸通红,她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有了加工厂,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公司 农户的模式!我们是公司,他们是我们的签约农户!”

李铁柱也用力地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兴奋。

“对!有了加工厂,我们就能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这才是真正的产业化!”

马大金憨厚地挠挠头,“这样一说,我也懂了。就像那些做香肠的老厂子,他们不养猪,就管收肉、做香肠,然后卖出去。”

“对!就是这个道理!”林冒烟兴奋地点头,“大金叔你说得很对。我们要做的,就是建一个比县里任何工厂都先进的加工厂。”

“不过,建这样的加工厂,需要多少钱?”周玉兰皱着眉头问道,她虽然支持孙女的计划,但作为家庭财政大臣,她必须考虑现实问题。

林冒烟在白板上写下几个数字:“根据我的计算,建一个标准的农产品加工厂,至少需要二十万元。”

“二十万?”几个人倒吸一口凉气。

“但是,”林冒烟继续说道,“我们不需要一次性投入这么多。我们可以分期建设。”

“第一期,我们先建个小型的肉类加工车间,专门生产福娃牌香肠和腊肉。投资大概六万元。”

“第二期,增加蔬菜加工和冷藏设备,投资五万元。”

“第三期,建成完整的生产线和物流中心,再投资八到十万元。”

“这样算下来,我们每一期的投资压力都不大,而且每一期完成后,都能立即产生收益,用收益来支撑下一期的建设。”

林建国听得连连点头,“冒烟说得对,这样循序渐进比较稳妥。”

“那第一期的六万元,我们现在就能拿出来。”林小燕翻了翻账本,“合作社账上现在有十二万元,完全够用。”

顾长山这时候开口道:“冒烟,你考虑过地址了吗?这么大的工厂,总得有个合适的地方建。”

“我已经想好了。”林冒烟指向窗外,“就在我们村子东边那片空地上。那里地势平坦,靠近公路,方便运输。”

“而且,那片地现在还是荒地,村里可以以很低的价格租给我们,或者直接作为集体入股。”

林远山深深地看着自己的孙女,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欣慰,又无比骄傲的笑容。

这个家,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女,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是这个变化的,最幸福的见证者。

“好!”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

“就按冒烟说的办!”

“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建起我们福娃合作社的中央厨房!”

“建一个全县最大,最好,最先进的农产品加工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