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添了这几口人,经过几日的磨合与苏老夫人、柳氏、文氏以及大伯母李氏的精心调配,终于如同上好了润滑油的齿轮,开始有序地运转起来。苏天负责运输,苏藤专职接送哥儿们,苏唐氏和苏启在铺子帮手,苏河照看村里田地和牲口,苏嬷嬷负责哥儿们的饮食起居……各项活计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苏浅浅终于从日渐繁重的家务和铺子琐事中彻底解脱出来,只觉得浑身一轻,连呼吸都畅快了几分。
这日天光正好,秋风送爽,苏浅浅揣着那两张分量不轻的地契,找到了正在院子里悠闲晒太阳、看着苏河喂驴的苏老爷子。
“爷爷,有空不?咱去看看咱家那‘传说中’的百亩良田?”苏浅浅晃了晃手中的地契,笑眯眯地说道。
苏老爷子眼睛一亮,立刻坐直了身子:“正琢磨着这事儿呢!走,叫你爹、你大伯和你二叔一起去!”他顿了顿,对旁边的苏河道:“去地里跟老大(苏承光)、老二(苏屹安)、老三(苏靖和)说一声,让他们把手头的活先放放,回家来有事。” 如今有了苏河帮忙,地里的零碎活计有人照看,他们父子几个也能抽身办大事了。
苏河应了一声,利落地去了。不多时,苏承光、苏屹安、苏靖和便从地里赶了回来。听闻要去看那百亩良田,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苏老爷子点了苏承光、苏屹安、苏靖和。苏浅浅自然是要去的,她可是这片地名义上的“主人”兼最大功臣。
“苏藤,去套车,咱们今天坐车去。”苏老爷子吩咐道。有了专门的车夫,出行也便利了许多。
苏藤麻利地套好了驴车,载着一行人出了清溪村,按照地契上的方位和图略,朝着镇子另一边的方向走去。有了脚力,速度快了不少,约莫半个多时辰,眼前便豁然开朗。
只见一片极为开阔平整的土地铺陈在秋日阳光下,土质呈健康的黑褐色,肉眼可见的肥沃。虽已过秋收,大部分田地里只剩下整齐的庄稼茬子,但仍有部分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越冬作物,长势喜人。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片连绵的果园,苹果、梨子树上虽已果实稀疏,但枝叶依旧繁茂,可见管理得宜。
“好地!真是好地啊!”苏老爷子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捻了捻,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这土质,这墒情,比咱村最好的上等地还要强上几分!”
苏屹安和苏靖和也是满脸赞叹,苏承光更是仔细察看了田埂和水渠,频频点头:“爹,您看这沟渠修葺得牢固,排水灌溉都便宜,确实是精心打理的好田。”
正打量着,一个穿着干净短褂、约莫四十多岁,面容精干的中年汉子小跑着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恭敬和不易察觉的忐忑:“几位老爷、小姐,可是来查看田地的?小的是这片田的管事,姓崔。”
苏老爷子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沉稳地点点头:“崔管事,我们是苏家人,这片田,现在是我们家的了。”说着,示意苏浅浅拿出地契给对方看了一眼。
崔管事快速扫过地契,确认无误,腰杆微微弯了下去,语气更加恭敬:“原来是新东家到了。小的崔勇,给苏老爷、各位少爷 小姐问安。”他身后不远处,一些正在田间劳作或休憩的农户也纷纷站了起来,远远地望着这边,脸上无不带着担忧和惶恐。
苏屹安按照事先和家人商量好的说辞,开口道:“崔管事不必多礼。原先的赵主顾因举家搬迁,已将这片田售卖,由我们苏家买下了。今日过来,就是看看情况。”
崔管事连忙道:“是是是,赵主顾家的事,小的们也不太清楚,只听说是突然决定要搬去南边。东家能来亲眼看看,是小的们的福气。”他嘴上说着福气,眼神里的不安却更重了。
苏老爷子人老成精,哪能看不出他和那些农户的担心?无非是怕新东家收回田地,或者提高租子,让他们没了活路。
“崔管事,带我们四处走走,也见见干活的人。”苏老爷子语气平和地说道。
“哎,好,好!东家这边请。”崔管事连忙在前引路。
他一边走,一边详细介绍着这一百亩佃出去田的情况。五十亩种的是粮食,主要是麦子和粟米,轮作休耕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另外五十亩是果园,品种搭配合理,养护得也很精心。
苏浅浅跟在后面,仔细听着,同时观察着那些被崔管事叫过来的农户代表。他们大多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穿着打补丁但浆洗干净的衣裳,眼神淳朴中带着怯懦,回答苏老爷子的问话时,都有些结结巴巴,但关于田地收成、上交份额等问题,却都回答得清清楚楚,不敢有丝毫隐瞒。
“东……东家,今年的收成已经……已经按照老主顾定的规矩,交足了租子,剩下的……剩下的都运到那边的赵家……哦不,是苏家粮仓里存着了。”一个老农鼓起勇气说道,手指向田地边缘处一个砖石结构的宽敞院落,里面能看到数个高高的粮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