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30章 前夜寂静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第30章 前夜寂静

作者:素问0214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12:39:27

1937年9月13日夜,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沉入蕴藻浜河面,将浑浊的河水染成暗金色,随即被夜色迅速吞噬。战壕里的马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在泥墙上晃出细碎的影子,与远处日军阵地零星的灯火遥遥相对,像两群蛰伏的野兽,在黑暗中互相打量。

陈砚沿着战壕缓步巡查,腰间的新子弹袋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林晚绣的“平安”二字在灯光下若隐若现。粗布贴合着腰线,装着二十发子弹的袋身沉甸甸的,却让他心里格外踏实——这不仅是个子弹袋,更是林晚的牵挂,是弟兄们的期盼,每走一步,都像有股力量在支撑着他。

“营长,您来了!”前沿哨位的王小宝站起身,手里握着上了膛的汉阳造,枪托被磨得发亮。他的左臂还缠着纱布,却依旧挺直腰板,眼神警惕地盯着远处的芦苇丛,“俺刚才好像听到那边有动静,像是有人踩断树枝,不过等了半天没见人,可能是野兔子。”

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夜色里的芦苇丛像一道黑色的屏障,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响,确实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脚步声。他拍了拍王小宝的肩膀:“别放松,鬼子可能会夜袭,要是有情况,先鸣枪示警,别单独冲出去。你的伤口还没好,实在撑不住就跟我说,换别人来守。”

“俺撑得住!”王小宝挺了挺胸,“俺昨天杀了三个鬼子,今天还能守!俺想多杀几个,替俺爹报仇,也让俺娘在贵州放心。”

陈砚点点头,没再多说——他知道这孩子的执念,也明白这份执念是支撑士兵们在战场上活下去的动力。继续往前走,就看到吴老栓蹲在战壕边,手里拿着一块粗糙的木牌,正用炭笔在上面画着什么。

“老栓,你这是画啥呢?”陈砚走过去,借着马灯的光看清了木牌上的字——“黔军吴老栓之位,贵州安顺人”,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房子。

吴老栓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憨厚的笑:“俺怕明天打鬼子要是没了,弟兄们不知道俺是哪的,也没法给俺娘报信。画个木牌,要是俺死了,就把这牌埋在阵地旁,让俺能看着弟兄们打跑鬼子。”

陈砚心里一沉,却还是蹲下身,帮他把木牌上的字描得更清晰些:“别瞎想,你戒了鸦片后浑身是劲,昨天还捅倒了三个鬼子,明天肯定能接着杀。等打赢了,咱们一起回贵州,你还能给你娘捎罐上海的罐头。”

“借营长吉言!”吴老栓把木牌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又从口袋里掏出半块糙米饼,递了过去,“俺省的,营长您吃,您白天查岗跑了一天,肯定饿了。”

陈砚没接,推了回去:“你留着吧,守夜耗体力,等下饿了能垫垫。我去赵铁柱那边看看,他要是又光着膀子,得让他穿上衣裳,夜里凉。”

刚走出没几步,就听到一阵粗犷的歌声传来——是赵铁柱在唱苗族山歌,调子苍凉却有力,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阿妹送我到山口哟,嘱我杀贼莫回头……”

循声走去,只见赵铁柱光着膀子坐在土坡上,身边围着几个苗族士兵,手里拿着酒葫芦,正你一口我一口地传着喝——葫芦里装的不是酒,是炊事兵煮的热米汤,却被他们喝出了酒的气势。两挺捷克式轻机枪架在旁边,枪身被马灯照得泛着冷光,旁边的假机枪插着芦苇,风一吹,黑布猎猎作响。

“营长!您来啦!”赵铁柱看到陈砚,连忙把酒葫芦递过去,“喝点热米汤,暖身子!俺们刚检查完机枪,撞针、枪管都没问题,子弹也压满了,就等鬼子来送死!”

陈砚接过葫芦,喝了口热米汤,暖流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夜里的凉意。他指着赵铁柱的肩膀:“怎么又光着膀子?夜里风大,小心着凉,明天打鬼子没力气。”

“俺不冷!”赵铁柱拍了拍胸脯,古铜色的肌肉上满是汗水,“俺们苗族汉子,冬天都能光着膀子打猎,这点风算啥?再说,光着膀子方便,等下鬼子来了,俺抄起机枪就能打!”

旁边的苗族士兵也跟着起哄:“营长,俺们跟赵哥一样,不怕冷!等明天打鬼子,俺们冲在最前面,用苗刀砍他们!”

陈砚笑着摇摇头,把葫芦还给赵铁柱:“别太逞强,要是冻病了,反而耽误事。让弟兄们轮流休息,别都熬着,明天还得硬仗。”

“俺知道!”赵铁柱收起玩笑,认真地说,“俺已经分了班,每班守两个时辰,保证人人都有精神。另外,俺派了两个弟兄去芦苇丛那边潜伏,要是鬼子夜袭,能提前报信。”

从赵铁柱那边离开,陈砚又往医疗棚走去。远远就看到林晚的身影,她正借着马灯的光整理草药,李娟在旁边帮忙分拣,把蒲公英、辣蓼草分类捆好,放在铺着稻草的木板上。医疗棚里还晾着洗干净的纱布,在风里轻轻飘动,带着淡淡的药香。

“还没休息?”陈砚走进医疗棚,看到林晚手里拿着个小布包,正往里面装草药和纱布,“这是准备的急救包?”

“嗯,准备了二十个,明天分发给各连的急救员。”林晚抬起头,眼里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明亮,“里面放了消炎的蒲公英、止血的辣蓼草,还有一小瓶盐水,要是弟兄们受伤,能先自己处理下,等送到这儿来也能争取点时间。”

陈砚看着她眼下的乌青,心里有些不忍:“别熬太晚,你要是累倒了,弟兄们的伤没人治。剩下的让李娟帮着弄,你先去歇会儿。”

“快弄完了,不差这一会儿。”林晚把最后一个急救包捆好,才直起腰,揉了揉肩膀,“你也别总查岗,战壕里的弟兄都很警惕,你也得养足精神,明天指挥大家打鬼子。对了,你那个子弹袋,要是觉得勒得慌,明天我再给你放宽点带子。”

“不用,很合适。”陈砚摸了摸腰间的子弹袋,“谢谢你,林护士,有这个,我心里踏实。”

林晚的耳尖微微发红,别过脸去整理草药:“都是应该的,你是营长,得活着指挥大家,不能出事。”

离开医疗棚时,正好遇到周明轩从通讯点过来,手里拿着几张信纸,脸上带着几分犹豫。“营长,俺想写封家信,托明天去后方送伤员的弟兄捎回去,可俺识字不多,不知道咋写……”

陈砚接过信纸,借着马灯的光看了看,上面只写了“爹、娘,俺在上海打鬼子,别担心”几个字,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真切的牵挂。“我帮你写。”他拿起炭笔,在纸上写道:“爹、娘:儿在淞沪一切安好,跟着陈营长打鬼子,昨天还缴获了鬼子的步枪,弟兄们都很照顾我。等打跑鬼子,儿就回家,给你们带上海的糖……”

周明轩凑在旁边看着,眼里渐渐泛起泪光,等陈砚写完,他小心翼翼地把信纸叠好,揣进怀里,像是捧着件稀世珍宝:“谢谢营长!俺爹娘要是看到信,肯定会放心的。”

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快去睡吧,明天还得调试电台,要是师部有消息,及时报信。”

夜色渐深,营地彻底安静下来,只有哨兵的脚步声、马灯的光晕,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日军哨兵的咳嗽声。陈砚站在土坡上,望着漫天繁星,腰间的子弹袋贴着皮肤,传来熟悉的温度。他知道,这是大战前最后的宁静,明天太阳升起时,日军的炮火就会再次袭来,鲜血、硝烟、呐喊会再次笼罩这片土地。

但他不害怕——身边有赵铁柱这样勇猛的弟兄,有林晚这样专业的医护,有周明轩这样细心的通讯兵,还有王小宝、吴老栓这样坚韧的士兵。他们或许装备低劣,或许缺衣少食,却有着比钢铁还硬的骨头,有着比血脉还近的情谊。

他摸了摸怀里吴老栓画的木牌(刚才老栓硬塞给了他,说“营长带着,能保平安”),又看了看腰间的子弹袋,心里默念:“林护士,弟兄们,还有贵州的父老乡亲,明天,我一定会带着大家守住阵地,活着看到胜利的那天。”

远处的日军阵地传来一声尖锐的哨声,随即恢复寂静。陈砚知道,这是日军在换岗,也是在为明天的进攻做最后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