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20章 学生兵来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第20章 学生兵来

作者:素问0214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12:39:27

1937年9月7日午后,远处的日军阵地又开始零星炮击,炮弹落在蕴藻浜河对岸,溅起丈高的水花,浑浊的河水带着泥沙翻滚,像在诉说战场的残酷。陈砚刚和林晚确认完伤员的恢复情况——马三的伤口终于不再流脓,刘二的烧也退了,草药汤的效果比预期还好,正准备去前沿检查工事,就见赵铁柱带着两个哨兵快步跑来,脸上带着几分疑惑。

“营长!前沿哨卡来了五个娃,说是上海来的流亡学生,非要参军杀鬼子,俺们拦不住!”赵铁柱的声音带着急意,手里还攥着一个破旧的书包,上面印着“上海圣约翰中学”的字样,显然是学生们落下的。

“流亡学生?”陈砚愣了一下——淞沪会战打响后,上海不少学校停课,确实有很多学生流亡,但没想到会有人跑到最前线的蕴藻浜来参军。他连忙跟着赵铁柱往哨卡走,心里既好奇又担心——学生们没经过训练,直接上战场太危险,可要是拒绝,又怕浇灭他们的抗日热忱。

还没到哨卡,就听到一阵年轻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和急切:“我们真的能打仗!虽然没摸过枪,但我们会读书写字,能帮着整理情报、发传单!你们就让我们留下吧!”

走近一看,五个穿着洗得发白校服的年轻人站在哨卡外,最大的看起来不过二十岁,最小的只有十六七岁,个个背着破旧的书包,脸上沾着泥土,却挡不住眼里的光。带头的年轻人个子高挑,戴着一副断了腿的眼镜,用绳子绑着固定,手里紧紧攥着一本卷边的《论持久战》,见陈砚走来,立刻上前一步,挺直了腰板:“您是黔军3营的陈营长吧?我们是上海流亡学生,想加入你们,杀鬼子,保家国!”

陈砚打量着他们,目光落在带头年轻人的眼镜和手里的书上,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从上海哪里来?怎么找到这里的?”

“我叫周明轩,圣约翰中学高三的,这几个是我的同学,还有两个是复旦大学的。”带头的年轻人语速很快,眼神坚定,“上海沦陷后,我们跟着难民往南逃,听说这里有黔军在打鬼子,就一路找过来了。我们知道自己没打过仗,但我们有力气,能帮忙,哪怕是抬伤员、送弹药也行!”

旁边一个矮个子学生也急着补充:“营长!我叫方小宇,会修收音机!之前在学校无线电社学过,你们的通讯设备要是坏了,我能修!”另一个戴帽子的学生跟着说:“我叫赵文华,会写标语、刻钢板,能帮着宣传抗日!”

看着他们眼里的热忱,陈砚想起了穿越前在国防科大见过的那些年轻学员,心里软了几分。但战场不是学堂,真刀真枪的厮杀容不得半分马虎,他沉吟了一下,对周明轩说:“参军可以,但你们得答应我,先从辅助岗位做起,不能直接上前沿——你们没经过训练,拿着枪也打不准,反而会受伤,等学会了基础技能,再考虑上战场,怎么样?”

周明轩和同学们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惊喜,连忙点头:“我们答应!只要能留下杀鬼子,做什么都行!”

“好。”陈砚转向王锐,他刚跟着来送物资,手里还抱着几卷粗布,“王锐,你带周明轩去通讯班——他懂无线电,你教他用咱们的电台,整理情报、收发消息,正好咱们通讯兵不够;方小宇会修收音机,让他跟着你维护通讯设备;剩下的三个同学,先去医疗棚帮林护士,整理药品、照顾轻伤员,跟着学些基础急救,以后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王锐愣了一下,随即明白陈砚的用意——周明轩懂无线电,是个可塑之才,培养好了能补通讯线的短板,他连忙点头:“俺记住了!保证把周明轩教好,让他尽快上手!”

林晚这时也赶了过来,她刚在医疗棚听到动静,担心出意外,见是学生兵,脸上露出温和的笑:“你们别担心,医疗棚的活不重,主要是帮着换纱布、煮草药汤,我会教你们简单的急救,学会了也能救弟兄们。”

学生们见林晚和善,紧张的情绪缓解了不少,方小宇还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破旧的收音机,献宝似的递给王锐:“王军需官,您看!这是我自己装的,能收到中央电台,要是咱们的电台坏了,这个说不定能临时用用!”

王锐接过收音机,试着拧了拧旋钮,还真能听到模糊的广播声,他眼睛一亮:“好家伙!你这手艺不错!以后咱们的通讯设备就靠你多费心了!”

周明轩则跟着王锐往通讯班走,路上还不停地问:“王军需官,咱们的电台是美式的还是国产的?收发报难不难学?要是遇到鬼子干扰信号,该怎么办?”问题一个接一个,透着对通讯工作的好奇和热忱。

陈砚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剩下的三个学生跟着林晚往医疗棚走,赵文华还从书包里拿出纸笔,说要写“杀鬼子,保家国”的标语,贴在战壕里鼓舞士气,心里松了口气——既没拒绝学生们的抗日热情,又把他们安排到了合适的岗位,既能发挥特长,又能避免危险,算是两全其美。

赵铁柱走到陈砚身边,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营长,您这安排真妙!这些娃子有文化,能帮着整理情报、写标语,比俺们这些大老粗强多了!之前俺还担心他们添乱,现在看来是俺想多了。”

“他们是学生,有文化是优势,就是缺经验。”陈砚望着远处的上海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硝烟,“上海是他们的家乡,被鬼子占了,他们想报仇很正常。咱们得好好教,让他们既能杀鬼子,又能活着看到胜利的那天——周世昌之前托付我保贵州子弟,这些上海学生,也是中国的子弟,一样要保。”

赵铁柱重重地点头:“您说得对!俺以后也多照顾着点他们,教他们认枪、躲炮弹,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

这边,周明轩已经跟着王锐到了通讯班——那是战壕旁一个隐蔽的土洞,里面放着两台老旧的电台,是之前从友军那里借来的,王锐正用一块破布擦拭电台外壳。“这就是咱们的电台,一台收报,一台发报,平时主要跟师部和前沿哨卡联系,信号不太稳定,尤其是鬼子炮击的时候,容易断。”

周明轩凑过去,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电台,眼里满是兴奋:“我在学校学过摩尔斯电码,就是没实操过,您教我,我肯定能很快学会!”

王锐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破旧的电码本:“那正好!俺先教你认咱们的联络密码,再教你发报——记住,发报的时候要轻,别弄出太大动静,鬼子的侦察机有时候能监听到信号。”

周明轩接过电码本,认真地看起来,手指还在桌子上模拟敲电键的动作,嘴里小声念着“滴滴答答”的电码声,很快就入了迷。王锐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这娃子聪明,学东西快,以后肯定能成为通讯班的骨干。

医疗棚里,三个学生也开始忙活起来。赵文华趴在一块木板上,用炭笔写标语,“还我河山”“抗日必胜”的字样苍劲有力;另一个叫李娟的女生(五个学生里唯一的女生)则帮着林晚分拣草药,虽然动作生疏,却格外认真,把蒲公英、辣蓼草分得整整齐齐;最后一个叫吴磊的男生,主动帮着抬伤员,虽然力气不大,却咬牙坚持,额头上渗出了汗也不休息。

林晚看着他们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你们学得很快,以后每天跟着我,不仅能照顾伤员,还能学不少东西,以后就算离开这里,这些技能也能用得上。”

李娟抬起头,眼里闪着光:“林护士,我们不想离开!我们想跟着你们一起杀鬼子,等把鬼子赶出上海,再回学校读书!”

“会的。”林晚摸了摸她的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肯定能把鬼子赶出去,到时候你们就能回上海,回学校,过安稳日子。”

夕阳西下时,学生们已经渐渐适应了阵地的生活。周明轩跟着王锐成功收发了一条给前沿哨卡的消息,虽然速度慢,却没出错;赵文华写的标语贴满了战壕,士兵们看到“还我河山”的字样,士气更振;李娟和吴磊则帮着林晚给伤员换了纱布,动作虽然还有些笨拙,却得到了伤员们的称赞。

陈砚巡查阵地时,看到周明轩正跟着王锐调试电台,赵文华在教士兵们认标语上的字,李娟和吴磊在帮着煮草药汤,心里很是欣慰——这些学生兵的到来,不仅给3营带来了文化和技能,更带来了一股年轻的热忱,像一道光,照亮了硝烟弥漫的战壕。

远处的日军炮击停了,夜色渐渐降临,战壕里点起了马灯。周明轩还在跟着王锐学发报,灯光下,他的侧脸满是专注;其他学生则围在灶台边,听林晚讲战场急救知识,偶尔传来几声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