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鹤川也十分的诧异,他真没想到,皇上会在这个节骨眼下,宣布立他为太子。
他听大哥的意思,就是这次进京,好好的谋划此事。
现在大哥还没来呢,皇上这边已经同意了。
有几个大臣立即看向唯一上朝的齐王,就想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谁料,齐王一点不忿的表情都没有。
这让个别想看热闹的臣子,很是无语。
这时候,国舅爷宋良站了出来,“陛下,立太子之事,是否过于仓促?”
皇上看了一眼小舅子,反问道:“仓促嘛,前些日子不是都催促朕立太子嘛,现在太子人选朕选好了,你们又有意见啦?”
皇上说完这话,眼睛四处扫视众位大臣。
宋良立即道:“陛下,臣等不敢。”
“只是,陛下有亲子在,怎么能选东阳郡王这个外人呢?”
宋良突然觉得事情非常棘手,他把目光看向其他大臣,这些大臣为什么不站出来反对?
难道真的被那日的事给吓住了。
其实,宋良想的不错,这其中的确有这层原因,另一层的原因是他们知道,萧鹤川也是皇上的儿子。
只是,皇上不好承认,不能在圣旨上说明罢了。
这时候站出来,完全是和皇上唱反调。
宋良在几个老臣中扫视,最后选中了最重视规矩的孟太傅,“孟太傅,你来说说,陛下此举,是不是于理不合。”
“就算二皇子谋逆,三皇子残缺,那还有四皇子、五皇子以及六皇子呢!”
宋良当然知道萧鹤川是皇上的亲儿子,但他知道皇上不敢公布。
他就要用这件难以启齿的事,把皇上堵回去。
孟太傅瞪了一眼宋国舅,开口道:“东阳郡王乃是先帝长公主血脉,也是皇室血统,怎么能是外人!”
宋国舅:“.......”
他一脸怒容看向孟太傅,“你,你强词夺理!”
孟太傅不管宋国舅,当即表态,“陛下英明,东阳郡王恭谨谦和、德才兼备、品行端方、宅心仁厚,可为我朝太子!”
户部的蔡岳也立即站出来,“陛下英明,东阳郡王恪守礼制、言行有度、威仪具足、朝野归心!臣附议!”
于是,好些臣子纷纷的站出来,同意皇上的决定。
宋国舅立即大声反驳,“这不符合祖制!混淆血统!”他慌忙的看向宗亲们,“恪亲王,你要站出来说说话呀!”
这可是你们老萧家的事,你怎么能袖手旁观。
恪亲王被点名,十分的不爽,这是我们老萧家的事,我们都没意见,你这个外姓人,在这里逼逼赖赖干什么。
“宋大人,你不要太激动了!”
恪亲王轻咳一声,一连说了好些萧鹤川的好话之后,才道:“孟太傅所言不错,东阳郡王乃是先帝嫡长公主所出,立为我朝太子,并无混淆血统之嫌!”
还敢质疑血统,就没有比萧鹤川更纯的血统了。
虽然,他十分不屑皇上,但也没必要这时候站出来反对。
如今霍琼楼称霸一方,没有比萧鹤川继位,最好的结果了。
这时候兵部的官员也站出来了,“恪亲王所言甚是,都是先帝血脉,东阳郡王亦有资格。”
有兵部的人说话,其他武官好些也站出来支持。
他们都知道,萧鹤川继位,将来都不会有内乱。
否则任何一位皇子上位,西南以及新打下来的南诏,恐怕都保不住。
怕是霍琼楼可能在西南独立称王,都不会受北方统治。
宋国舅看着站出来的这些官员,平时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处的人,这时候,竟然联手了。
想到昨日皇后的交代,他咬了咬牙,想要再争取一下,才想开口,就被皇上打断了。
“宋良,朕下的是圣旨,你难道还想抗旨不成?”
宋良:????
宋良的身子一僵,他这才意识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
这是圣旨,不是议题,皇上直接带了结论来的。
不是让百官推举。
宋良立即跪了下去,“陛下,臣不敢!”
皇上冷哼一声,不看宋良一眼,“三日后,举行仪式,昭告天下,祭拜宗庙。”
说完一甩衣袖离开了。
魏公公立即高声道:“退朝!”
众位官员今天离开之前,都对着萧鹤川拱拱手,很是尊敬的样子。
萧鹤川一下就成了新鲜出炉的太子了。
在他还没离开之前,有个小太监跑了过来,“太子殿下,皇上请你过去一趟。”
萧鹤川对这称呼还真不习惯,他立即道:“还是先称呼我为郡王吧!”
三日后才要举行仪式,现在被称呼太子还太早了。
小太监笑嘻嘻的,“早晚要这样称呼的,小的给太子殿下贺喜了!”
萧鹤川没有继续纠正,宫里的宫人他太了解不过了。
巴结上面都是他们的生存本能。
萧鹤川来到了昭政殿,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口。
皇上抬头看了他一眼,“怎么不说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