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 > 第两百零五篇 烟膏记·青溪镇夜谭

光绪八年,秋汛。

青溪镇的雨裹着水腥气漫进回春堂,陈九斤正踮脚擦门框上的“悬壶济世”匾,忽闻后堂传来陶瓮碎裂声。他攥着抹布冲进去,见老掌柜周伯半跪在青石板上,面前摊着半块裂开的黑褐色烟膏,细白的蛆虫正从裂隙里往外钻。

“周伯?”他喊了一声。

周伯浑浊的眼珠突然瞪得溜圆,枯瘦的手指死死抠住烟膏,指甲缝里渗出血丝:“别碰!这是...这是要还的债!”

烟膏的腥甜混着霉味涌进鼻腔,陈九斤后退半步,撞翻了药斗。他记得这批货是半月前从汉口来的,周伯亲自验的货,说是“顶好的公烟膏”。此刻那堆碎膏却在蠕动,像有什么活物在泥里翻身。

更骇人的是周伯的脸——他的嘴角咧到耳根,露出染黑的牙床,喉咙里发出类似烟枪抽吸的“呼噜”声。等陈九斤壮着胆子去拉他,老人突然软倒在地,瞳孔缩成针尖,嘴里反复念叨:“不够...还不够...”

雨越下越大,打在青瓦上像有人在敲丧钟。陈九斤蹲下来收拾碎瓷,瞥见烟膏裂痕里嵌着半枚铜钱,锈迹斑斑,刻着“太平通宝”——那是光绪登基前的年号。

第二章 夜惊

此后七日,周伯再没进过柜台。

他缩在东厢房里,盖着厚被子发抖,有时又突然坐起,抓着枕头嘶吼:“走开!我没钱!”陈九斤端药进去,总闻到股焦糊味,像烧了什么带胶的东西。

第八日清晨,陈九斤被尖叫惊醒。

是住后巷的张婶。她撞开回春堂大门,脸色惨白如纸:“周掌柜...周掌柜吊在房梁上了!”

陈九斤冲过去,见周伯悬在房梁下,双脚离地半尺,脖颈勒着半截烟枪杆。更诡异的是,他脚下没有凳子,身体还保持着半飘的弧度,仿佛有人托着。

“莫碰!”张婶扯住他,“我刚撞门时,听见他在笑...像抽大烟时的那种笑,可他已经三天水米不进了!”

验尸的仵作来了,掀开周伯衣襟,众人倒抽冷气——他胸口有青紫色的指印,形状像极了烟枪的烟锅。

“像是被什么东西攥着心口提上去的。”仵作皱着眉,“可这力道...不像活人。”

陈九斤盯着周伯僵冷的手。老人的指甲缝里,卡着半片碎烟膏,和那日裂开的烟膏一个颜色。

第三章 旧账

回春堂闭了门。陈九斤翻出周伯压箱底的旧账,霉味呛得他直咳嗽。

咸丰七年的账册里,夹着张泛黄的纸,写着:“立契人周守义(周伯原名),因妻病危,求刘三爷赐‘还阳膏’。愿以十年阳寿**命,另以每月初一子时供烟膏三钱,直至刘三爷阳寿尽。”

落款处按着血手印,旁边注着:“刘三爷,汉口烟帮,左手六指。”

陈九斤脊背发凉。他记得周伯说过,二十年前妻子肺痨而亡,他守了十年寡才娶了续弦。原来所谓“病危”,竟是要拿命换?

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账册最后一页记着:“光绪元年三月廿三,刘三爷暴毙于汉口码头,身首异处,喉间插烟枪。”

窗外传来打更声,三更了。陈九斤猛地抬头,见供桌上的长明灯忽明忽暗,灯油表面浮着层油膜,映出张模糊的人脸——尖嘴猴腮,左脸有块烫伤的疤。

那是刘三爷的模样。他在县志里见过,十年前轰动汉口的烟案,主犯刘三爷被仇家沉了江,可尸体始终没捞着。

第四章 阴契

陈九斤在周伯枕头下找到了半本《烟经》。

书页间夹着张烟膏配方,墨迹未干:“取新死婴脑髓三钱,混鸦片膏七钱,埋于十字路口三七二十一日,待怨气凝膏,可召阴魂。”

他终于明白那些蠕动的虫是什么——是未完全炼化的婴尸。

子时将至,陈九斤攥着《烟经》往后院跑。周伯总说后园那口枯井是“镇宅用的”,此刻井边摆着三钱烟膏,正泛着幽蓝的光。

“你又要替他还债?”

冷不丁的声音惊得陈九斤摔了书。月光下,穿月白长衫的刘三爷站在井边,左手六指的烟锅子明灭,喉间的刀疤渗着黑血。

“周守义欠我的,该你偿了。”刘三爷一步步逼近,“我要新鲜的阳寿,不要烟膏了。”

陈九斤撞翻了香案,铜烛台砸在地上,火星溅到烟膏上。那团黑褐色的东西突然腾起绿焰,井里传出婴儿啼哭,无数苍白的手扒着井沿往上爬。

“走!”周伯突然冲出来,手里举着把生锈的菜刀,“我签了阴契,该我来!”

刘三爷转向周伯,嘴角咧到耳根:“晚了。”

周伯的菜刀砍在自己手腕上,鲜血滴进井里。井中腾起的怨气突然消散,刘三爷的身影发出尖啸,化作一缕黑烟钻进烟膏。

周伯倒在陈九斤怀里,血浸透了他的粗布衫:“那烟膏...烧了吧...别让它再害人...”

第五章 焚膏

天光大亮时,回春堂的院子飘着焦糊味。

陈九斤把剩下的烟膏全倒进铜盆,在院中央点燃。火焰呈诡异的青紫色,映得人脸发蓝。随着烟膏燃烧,空气里响起无数呜咽,像是有人在哭,又像烟枪抽吸的声响。

最后一丝黑灰飘起时,周伯咽了气。他的手搭在陈九斤腕上,最后说了句:“烟膏是鬼,抽大烟的人...也是鬼。”

青溪镇又恢复了平静。只是偶尔有人说,回春堂后园的井里,深夜还能听见婴儿哭。更玄的是,镇上几个烟鬼突然戒了鸦片,逢人便说:“那烟膏味儿,像有手在拽人魂儿。”

陈九斤关了回春堂,去邻县开了间小药铺。他总把《烟经》带在身边,扉页上抄着一行字:“鸦片者,非仅蚀骨之毒,实乃勾魂之索。”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极了那年秋汛里的雨声。

尾声

二十年后的光绪三十年,林则徐的禁烟碑在虎门立起。有人在青溪镇的老井里挖出半块烟膏,虫蛀的痕迹与当年回春堂那盒如出一辙。

而陈九斤的药铺里,永远飘着一股极淡的雄黄味。他说,这是防鬼的。

可有些鬼,从来不在世间,而在人心。

喜欢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