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残破的地图与不祥的预兆
时值大衍王朝末年,天下纷乱,盗墓之风盛行。官府鞭长莫及,民间宵小之辈更是将掘坟盗墓视为快速敛财的捷径。江南水乡,枫桥镇旁,住着一个名叫“鹰眼”的陈三。此人并非寻常盗墓贼,他早年曾随一位隐居的堪舆师学过些皮毛,对风水五行、寻龙点穴略有涉猎,尤其擅长辨别古墓入口和破解一些基础的机关。因他眼神锐利,能洞察幽微,故得“鹰眼”之名。不过,他行事谨慎,只挑那些年代久远、无人问津的荒冢下手,且专偷陪葬品,从不伤及棺椁中尸身,倒也算盗墓行当里的一股“清流”。
这日傍晚,陈三正在破旧的阁楼里擦拭着他那套珍藏的洛阳铲和探针,窗外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一道惨白的闪电划破夜空,映照在桌上的一张泛黄残破的兽皮地图上。这地图是他前几日从一个濒死的淘金客手中得来,据说是此人无意中进入一座深山古刹,在一个尘封的地宫密室里发现的。地图画工古朴,线条遒劲,描绘着一片连绵的山脉,中间标有一个奇特的符号,旁边用早已模糊不清的古篆写着两个字——“蜻蜓”。
陈三对风水堪舆虽不精深,但也知道这山脉走势隐隐暗合“双龙环抱”之势,乃是极佳的藏风聚气之地。而那“蜻蜓”图腾,更是罕见。他摩挲着地图边缘,心中一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风水中极为隐秘的“蜻蜓点水穴”?
关于“蜻蜓点水穴”,江湖传言极少,只在少数盗墓秘闻中提过一星半点。据说此穴形似蜻蜓点水,穴场极浅,甚至可能只是地表略有凹陷,看似无甚可取,但若能找到真正的“点水”之处,其内藏珍宝之丰,足以震惊天下。更诡异的是,传言此穴似乎并非人力所为,而是某种天然生成,又或是……某种庞大存在的栖身之所,是以凶险异常,历代探寻者多有殒命,活下来的也大多讳莫如深。
“蜻蜓点水……”陈三低声念着,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好奇交织的光芒。富贵险中求,这是他早已认下的道理。这张地图若是真的,那他陈三岂不是要发大财了?
正当他沉思之际,阁楼的小窗被一阵阴风吹开,发出“吱呀”的怪响。陈三打了个寒颤,抬头望去,只见窗外风雨中,似乎有两点幽绿的光芒一闪而逝,快得如同错觉。他皱了皱眉,心里涌起一丝不祥的预感。风雨欲来,恐怕不止是天气的变化。
他吹熄了油灯,将地图小心地贴身藏好。躺在简陋的草席上,耳边尽是狂风暴雨的呼啸,还有那若有若无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呜咽声。这一夜,陈三睡得极不安稳,梦中尽是扭曲的影子、冰冷的触感和一双双闪烁着幽绿光芒的眼睛。
第二章:组队与诡异的开端
翌日,雨过天晴,阳光却显得有些惨淡。陈三早早起身,简单的吃了些干粮,便开始为这次未知的探险做准备。绳索、火把、工兵铲、罗盘、干粮、水囊,以及一些据说能辟邪的桃木符和糯米。他还特意去镇上唯一的棺材铺,买了一块陈年桐木板,据说是用千年老槐木心做的,镇邪效果极佳。
人单力薄,风险太大。陈三决定找两个帮手。一个是他的老搭档,“聋子”王五。此人耳朵半聋,但力气极大,为人憨厚,对陈三极为信任,是理想的力工和护卫。另一个则是个心思活络、精通水性名叫“泥鳅”张四的年轻人。张四虽然经验不足,但水性极佳,据说能在水底闭气一炷香的时间,这对于可能涉及地下暗河或积水的古墓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助力。当然,报酬也得分成厚厚的一份。
两人在镇口的破旧茶馆碰头。王五依旧沉默寡言,只是嘿嘿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胳膊。张四则一脸兴奋,不停地向陈三打听这次的目标是什么宝贝。陈三自然不会透露“蜻蜓点水穴”的秘密,只说是座前朝高官的墓,里面陪葬品应该不少。
三人收拾好行装,带上雇来的两匹瘦马,趁着晨曦微露,朝着地图所指的方向进发。山路崎岖,林木茂密。越往深处走,地势越发奇特,两边的山峦如同两条巨龙匍匐在地,山涧溪流缠绕其间,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而陈腐的气味,与寻常山林的清新截然不同。
行至午时,他们在一处隐蔽的山坳里歇脚。陈三拿出罗盘测位,发现指针竟不停地微微颤抖,指向西北方的一片乱石坡。根据地图的指示,古墓入口应该就在这附近。
“奇怪,这罗盘……”陈三皱紧眉头,他从未见过罗盘如此失灵的情况,指针像是有生命般躁动不安。
“三哥,是不是有宝贝?”张四凑过来问道,眼中放光。
王五则警惕地望着四周,拔出了腰间的砍柴刀。
陈三定了定神,仔细比对着地图和周围的地形。忽然,他指着不远处一块形似卧牛的巨石说道:“应该就在那里!你们看,这块石头的位置,加上周围的地势水流,隐约构成一个‘水’字的形状,这‘卧牛石’,或许就是‘点水’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