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玄明之誓
大玄王朝,景元三十三年,夏。
京城,紫禁城。
骄阳似火,将汉白玉的栏杆烤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宫墙之上厚厚灰尘与淡淡龙涎香混合的奇异气味。御花园深处,百年老槐的浓荫下,年近半百的景元皇帝,赵无极,正负手立于白玉阶前,目光穿透摇曳的枝叶,望向高耸入云的万春亭顶端那尊巨大的金鸾鸟雕像。
金鸾鸟双翅展开,尾羽流金,据说乃是开国太祖皇帝感天地之灵所铸,用以象征大玄国运亨通,皇权永固。阳光下,它熠熠生辉,仿佛随时会振翅高飞。
赵无极的眼神却不像在看一件象征物,而更像是在凝视一个具体的目标,一个……可以攫取的宝藏。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枚温润的玉扳指,那是太祖皇帝御赐之物,据传蕴含着一丝开国时的“气”。
“陛下,日头毒辣,该回寝宫歇息了。”随侍的老太监李全躬着身子,轻声提醒。李全是看着陛下从一个聪慧仁厚的少年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为这片广袤疆域的主宰。他见证了陛下的雄才大略,也感受着陛下近年来日益深沉的、难以言喻的变化。
赵无极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全,你说,这金鸾……吸饱了国运,会是什么样子?”
李全心中一凛。这个问题,陛下已经问过不止一次了。起初,他只当是陛下对国运昌隆的期许,可随着陛下越来越频繁地提及,甚至开始查阅古籍中那些语焉不详、近乎荒诞的记载,李全心中便升起一股寒意。
“陛下,”李全斟酌着词句,“金鸾乃祥瑞之兆,象征国运,自然……自然是光芒万丈,庇佑我大玄千秋万代。”
“呵,”赵无极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终于转过身。他的面容依旧威严,只是眼角皱纹深刻,眼神深处却藏着一股难以遏制的焦躁与渴望。“千秋万代?朕做了三十多年皇帝,这大玄……真的还需要朕吗?或者说,朕……还能守护它多久?”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带着一种孤寂和苍凉:“北境蛮族虎视眈眈,西陲流寇屡剿不尽,江南富庶之地,士绅豪强与朕争利……朝中,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朕的宝座?朕老了,李全,朕感觉……力不从心了。”
李全心头巨震。陛下从未如此坦诚地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担忧。在他印象中,陛下永远是那个站在权力巅峰、俯瞰众生的帝王,意志如钢铁般坚定。可现在,他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巨大的宫殿里诉说着内心的恐惧。
“陛下正值盛年,龙体康泰,天下臣民……”
“住口!”赵无极猛地厉喝一声,眼神锐利如刀,扫向李全,“你懂什么?!天下臣民?哼,他们看的是朕的龙袍,是朕的权势!朕死后,又有几人会记得赵无极?不过是史书上几个字,风吹雨打便消散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平复下翻涌的情绪,语气却更加决绝:“朕不要只留下虚名!朕要长生!朕要超脱!朕要成为……神仙!”
这一句话,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御花园中炸响。李全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仙道缥缈,岂是凡人可求?陛下乃万乘之尊,岂能有此……此大逆不道之念!”
“大逆不道?”赵无极缓缓走到李全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中闪烁着一种狂热的光芒,“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大逆?若天道不容朕长生,那这天道,便是错的!朕要逆了它!”
他不再理会瘫软在地的李全,转身望向远处巍峨的宫殿群,那金瓦红墙,在他眼中仿佛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一座巨大无比的……矿脉。一座蕴藏着无上力量——“国运”的矿脉。
“朕要这万里江山的气运,朕要这天下百姓的精魂,朕要这大玄王朝三百年的底蕴……都化为朕成仙的资粮!”赵无极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疯狂,“待到功成之日,朕将携大玄国运,踏破九霄,成就至高仙位!届时,莫说区区北境蛮夷,便是诸天神佛,见朕亦要俯首!”
李全匍匐在地,浑身颤抖。他感觉到,陛下似乎正在被某种可怕的东西侵蚀,那是一种比任何外敌都要凶险百倍的……心魔。而引导这心魔的,或许正是那关于“吸收国运”的禁忌传说。
从那天起,景元皇帝赵无极彻底变了。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也更加勤政——一种近乎病态的勤政。他废寝忘食地批阅奏章,处理政务,仿佛不知疲倦。朝臣们一开始还颇为欣慰,认为陛下老当益壮,励精图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察觉到不对劲。
陛下的勤政,并非为了改善民生,也不是为了整顿吏治,而是……一种近乎偏执的控制欲。他要掌控一切,朝廷的每一个角落,边疆的每一次调动,甚至后宫的一举一动,都要向他详细汇报。任何一点小小的纰漏,都会引来他雷霆般的震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