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时值大周宣宗年间,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尤其是在远离京畿的偏僻角落,总有些古老而邪异的传说在夜色中流传。在江南水乡与山地交界的边缘地带,有一个名为「锁龙村」的村落,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依山傍水而居。村名的由来,据说是很久以前,有高人在此地锁住了一条作祟的恶龙,龙身化作山脉,龙气滋养了土地,使得锁龙村一度风调雨顺,物产丰饶。村子中央有一口老井,井水甘甜清冽,从未枯竭,被村民视为神迹,是全村的命脉。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祥和的村落里,却埋藏着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秘密,一个与「半截缸」有关的诅咒。这秘密像一层厚厚的蛛网,笼罩在村子的上空,只有在特定的时机,当月光被乌云吞噬,当风声变得呜咽,那被遗忘的恐怖才会悄然苏醒,提醒着后人,有些东西,最好永远不要去触碰。
第一章:迷途的书生
暮春时节,细雨霏霏。一个身着青色布衣、背着简陋书箱的年轻书生,名叫喻文瑞,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山路上跋涉。他来自京城汴梁,本是赴京赶考途经此地,却不料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冲散了他的盘缠,更让他迷失了方向。他记得老艄公曾说过,过了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一个叫锁龙村的地方,可以暂时借宿。
雨势渐小,天色却愈发阴沉。喻文瑞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放眼望去,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几缕炊烟倔强地从山坳中升起,想必那就是锁龙村了。他心中略定,加快了脚步。
走近村子,才发现它比想象中更为破败。房屋多是土坯或老旧的木结构,墙皮剥落,屋檐下挂着湿漉漉的蓑衣和农具。村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只有几只瘦骨嶙峋的土狗懒洋洋地趴着,看见他这个陌生人,也只是抬了抬眼皮,连吠叫的力气都没有。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种诡异的寂静之中,仿佛所有的生命都沉睡了,只剩下雨水敲打芭蕉叶的单调声响。
喻文瑞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这村子太过死寂了。他走到村口最大的一棵老槐树下,正想找个村民问问,却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从旁边一间低矮的茅屋门口探出来。那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神浑浊而警惕。
「外乡人?」老者声音沙哑地问道。
喻文瑞连忙作揖:「老人家,在下喻文瑞,赴京应试途经宝地,不想遇雨迷路,想在此叨扰一晚,明日雨停便走。」
老者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锁龙村……不留外乡客。」他的语气冷淡,带着明显的拒绝意味。
喻文瑞心中一沉,还未来得及再说些什么,那老者便转身回了茅屋,「砰」地一声关上了门,留下他一个人站在雨中,倍感凄凉。
他正彷徨无计,忽然看到村东头有一处宅院,虽也显陈旧,但规模较大,门楣上依稀可见「喻氏宗祠」四个斑驳的字样。大门虚掩着,似乎不像其他人家那样紧闭。喻文瑞犹豫了一下,想着或许是村中某个大户人家,或许能行个方便。他上前轻轻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走了进去。
祠堂内部光线昏暗,一股混合着灰尘、霉味和淡淡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排排落满灰尘的牌位,供桌上积着厚厚的尘埃,香炉里插着几根早已熄灭的残香。喻文瑞四下打量,发现这祠堂似乎很久没有人来过了,显得格外荒凉。
他正准备离开,目光却被祠堂角落里的一个东西吸引了。那是一个半埋在泥土里的……缸?缸身是青灰色的陶土,上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像是被什么巨大的力量硬生生劈成了两半,只留下半截。缸口残破不堪,边缘锋利,像是某种凶器的碎片。奇怪的是,这半截缸周围似乎用一些断裂的石碑和砖块垒起了一个简易的底座,上面还残留着一些模糊不清的红色符文,大多已经褪色,但依稀能辨认出一些扭曲的图案和文字,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气息。
喻文瑞皱了皱眉,这半截缸放在祠堂角落,实在有些奇怪。他走上前去,想看得更仔细些。指尖无意中触碰到冰冷的缸壁,一股寒意顺着指尖瞬间蔓延到全身,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他总觉得这半截缸里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阴森气,仿佛有什么东西藏在破碎的阴影里,正透过缝隙窥视着他。
就在这时,一阵阴冷的风毫无征兆地吹过祠堂,将供桌上的灰尘吹得四散飞扬,烛火(如果原本有的话)似乎也猛地摇曳了一下,尽管这里根本没有烛火。那风声尖锐,像是女人的哭泣,又像是野兽的低吼,让人头皮发麻。
喻文瑞吓得后退了一步,心脏怦怦直跳。他定了定神,告诉自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自己吓自己。他再次看向那半截缸,忽然注意到缸身上那些模糊的符文,在昏暗的光线下,似乎……动了一下?不,不可能,是光线和灰尘造成的错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