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91章 晒粮固窖备冬储,邻村取经传良法,扫盲启智融新家

六月中旬的日头把雁归村的晒场晒得发烫,新收的谷子在竹席上铺成了金毯 —— 村民和流民们拿着木耙,每隔一个时辰就翻一次粮,谷粒滚动的 “沙沙” 声里,混着此起彼伏的笑声。晋北有 “六月晒粮,冬储不慌” 的老话,刚分完的余粮得再晒三整天,把潮气彻底晒透才能入窖,不然冬天容易发霉,老周带着几个流民青年守在晒场,连中午最热的时候都没歇着。

“翻粮得顺着风向,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翻,这样潮气散得快!” 老周手里的木耙走得匀,谷粒在席上划出浅浅的纹路,“俺们老家晒粮,还会在席边摆圈干艾草,防着麻雀来啄,昨天俺已经让狗蛋爹去采了。” 狗蛋爹抱着艾草捆过来,艾草的清香飘在晒场上,他笑着往席边摆:“今年的艾草长得旺,摆上这圈,麻雀准不敢来!” 晚秋则蹲在粮堆旁,用手抓了把谷子凑到耳边搓动,清脆的响声里带着干爽:“水分差不多了,再晒一天就能入窖,入窖前得用竹筛再过一遍,把碎粒筛出来熬粥,不浪费。”

村东的粮窖边也热闹 —— 陆承泽带着村民和流民加固窖壁,用新黄土混着麦秸泥抹在窖壁上,抹得又平又厚。“窖壁得抹两层,第一层粗泥填缝,第二层细泥找平,这样才不漏气、不返潮!” 陆承泽拿着抹子示范,老周学得快,抹泥的动作比村民还熟练:“俺们在老家也挖过窖,就是没抹这么细,明年俺家的小窖也这么抹,保证粮不发霉!” 刘嫂则带着妇女们在窖底铺麦秸,麦秸铺得匀匀的,还撒了层草木灰:“李大夫说草木灰能吸潮气,还能防虫子,俺们多撒点,让粮在窖里睡得安稳。”

正忙得踏实,晒场角落的粮囤忽然出了岔子 —— 昨天没来得及晒的半囤谷子,因为夜里下了场露水,有点返潮,用手摸着发黏。“不好!返潮了!” 守囤的流民老人喊起来,大伙赶紧围过去,老周蹲下来摸了摸谷子,眉头皱了皱:“别慌!把囤拆开,摊在席上再晒,多翻几遍就能干,俺们再烧点草木灰拌进去,吸吸潮气!” 陆承泽立刻让青年们拆囤,晚秋则去灶房抱来干草木灰,大伙分工合作,有的摊粮,有的撒灰,有的翻晒,没半个时辰,返潮的谷子就重新变得干爽,老周松了口气:“粮是命根子,一点都不能马虎,以后夜里得有人守着晒场,遇着露水赶紧盖席!”

刚处理完粮囤,邻村的李村长就带着五个村民来了,还扛着半袋新收的谷子 —— 是来学套种技术的,之前观摩时记的笔记不够细,这次特意上门请教。“俺们村的谷子今年也收了,就是穗子没你们的饱满,想再问问浸种时艾草水咋熬,还有叶面肥的比例!” 李村长说着,掏出小本子就记,老周赶紧拉着他去晒场边的石板旁,掏出自己的 “种植笔记”:“浸种得用陈艾草,新艾草劲太冲,一斤艾草兑五斤温水,煮半个时辰,放凉了再泡种子,泡三时辰就行,不能太久,不然芽会烂!”

晚秋则被邻村的妇女们围着,详细讲叶面肥的熬制:“草木灰得用烧透的,没烧透的有火星,会烧叶;陈米汤得是隔了夜的,稠点好,三斤草木灰兑两斤米汤,再兑十斤温水,熬到冒泡就行,灌浆期每三天喷一次,喷在叶背和穗上,别喷太多!” 她还特意找了个小陶罐,当场演示怎么兑比例,邻村的张嫂记完,笑着说:“明年俺们也种晋豌 4 号,到时候还来请你去村里讲讲,俺们给你带新蒸的糜子糕!” 苏小石头和狗蛋也凑过来,举着之前捡的蚜虫壳:“还要记得擦叶背的蚜虫!俺们帮着擦了好多!” 逗得大伙都笑起来,晒场边的热闹劲比日头还盛。

傍晚时分,晒粮和固窖的活都干完了,余粮装袋入窖,窖门用新铜锁锁好,挂在锁上的红布在风里飘着,像个安稳的小灯笼。老村长召集大伙在槐树下开会,除了说冬储的事,还提了个新想法:“流民兄弟大多不识字,以后记工分、看农书都不方便,俺想办个扫盲班,让陆知青和晚秋教识字,每天晚上学一个时辰,大伙愿意不?”

“愿意!” 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周激动得举着手:“俺早就想识字了,以后能自己记工分,还能看陆知青的农技手册!” 刘嫂也笑着说:“俺也学,学会了能给老家的亲人写信,告诉他们俺在雁归村过得好!” 陆承泽立刻点头:“我来准备课本,就用农书里的字,学了就能用;晚秋可以教写字,用黄土和水和成泥,在石板上写,不费纸墨。” 苏小石头和狗蛋也蹦着喊:“俺们也学!俺们要认‘雁归村’的字!”

当天晚上,槐树下就支起了石板,陆承泽用树枝在石板上写了 “谷”“豆”“田” 三个大字,教大伙读:“‘谷’是咱们种的谷子,‘豆’是豌豆,‘田’是咱们种粮的田!” 老周跟着读,声音有点生涩,却很认真,还在手心用指甲刻着字的形状;刘嫂也跟着写,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用心。月光照在石板上,照在每个人认真的脸上,槐树叶 “沙沙” 作响,像是在为这 “新家” 的新希望鼓掌。

晚秋站在人群外,摸了摸贴身处的桃木梳,梳齿间还沾着谷粉的清香 —— 冬储的粮稳了,邻村的经验传了,扫盲班也开了,流民们不仅在雁归村扎了物质的根,还开始扎精神的根。她看向陆承泽,他正耐心地教老周写 “雁归村” 三个字,老周写对时,他笑着拍了拍老周的肩,眼里满是欣慰。风拂过粮窖的铜锁,发出轻轻的响声,那是冬储的安稳,也是 “新家” 的温暖,在六月的夜色里,悄悄孕育着更红火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邻村的李村长带着学到的经验回去了,临走时还拉着老周的手:“明年开春,俺们村的套种田就靠你了,到时候一定来请你!” 老周笑着应:“一定去!让咱们俩村一起种出好粮,一起过好日子!” 晒场的谷子还在晒着,粮窖的锁闪着光,扫盲班的石板还在槐树下,雁归村的日子,就像这六月的日头,越来越暖,越来越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