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88章 熟穗待收迎观摩,邻村取经学良法,备场修具候秋收

五月的骄阳刚把雁归村示范田的谷穗晒得金黄透亮,村南的田埂上就插起了新的木牌 ——“公社农技观摩点” 几个红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谷穗已经完全成熟,穗子垂得压弯了秸秆,用手轻轻一捋,饱满的籽粒就簌簌落在掌心,泛着瓷实的浅黄;豌豆荚也长得鼓鼓的,剥开就能看到圆润的绿粒,透着丰收的喜意。老周清晨巡田时,特意摘了个麦穗和豆荚,揣在兜里,逢人就掏出来看:“你瞧这籽粒,比去年饱满多了,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没等大伙细品丰收的盼头,公社的王干事就带着五个邻村的代表来了,还扛着个 “籽粒测产仪”—— 是县农技站调来的,专门检测成熟度和出米率。“今年你们村示范田抗住了蚜虫、倒春寒和干旱,公社让邻村来学学经验,顺便给籽粒做个验收,要是达标,明年就推广你们的套种法子!” 王干事刚说完,邻村的李村长就凑到谷穗旁,用手捏了捏籽粒:“这穗子沉啊,俺们村的谷子今年也遭了蚜虫,没你们控得好,穗子比这瘦一半!”

陆承泽早把种植记录整理成了展板,铺在田边的石板上 —— 从正月十五浸种时的 “艾草水软壳法”,到二月蚜虫防治的 “石灰艾草液”,再到四月抗旱的 “山泉水慢流沟”,每一步都记着时间、用量和效果。“最关键是‘三早’:早浸种、早防虫、早找水。” 他指着展板上的浸种记录,“晋豌 4 号壳硬,用陈艾草水浸种三时辰,出芽率能到九成五,比手册上还高一成;蚜虫要在叶背没爬满时就治,晚了就吸空苗汁了。”

老周也凑过来,接过话茬 —— 这是他第一次在外面讲种植经验,手心里虽有点汗,声音却很亮:“四月找泉水那阵,俺们在山坳石缝里挖了半天才见水,后来用竹管接水,每丈沟留个渗水孔,既没冲倒穗子,又让根吸足了水。” 他还特意带邻村代表去山坳看泉眼,指着垒起的石池:“这池得垒得深点,不然太阳一晒就干,俺们还轮流守着接水,一天能攒两桶,够浇半亩地。”

晚秋则被围在豌豆田边,邻村的妇女们都盯着她手里的 “叶面肥” 方子 —— 是她根据之前的经验整理的,写着 “草木灰 3 斤 陈米汤 2 斤 温水 10 斤,熬煮半个时辰,灌浆期每三天喷一次”。“这方子不仅能补肥,还能防穗子早衰,你们看这豌豆荚,喷过的比没喷的鼓一圈。” 她一边说,一边剥开两个豆荚对比,邻村的张嫂赶紧掏出小本子记:“俺们村明年也试试套种,到时候还来请你去讲讲咋熬肥!” 苏小石头和狗蛋也凑过来,举着之前捡的蚜虫壳:“俺们还帮着擦蚜虫呢!要先擦叶背,再喷药!” 逗得大伙都笑起来,田埂上的热闹劲比骄阳还盛。

观摩完田,王干事用测产仪测了籽粒 —— 谷粒的成熟度大 96%,出米率能到 75%,比公社的预期还高 5%;豌豆的出粒率也达标,王干事当场拍板:“明年公社给每个村配晋豌 4 号种子,让雁归村派技术员去指导,就定承泽、老周和晚秋了!” 这话让村民和流民都炸开了锅,老周激动得攥紧了拳头:“俺们流民也能当技术员了?俺一定好好教,让邻村也种出好粮!” 刘嫂也笑着说:“以后俺们雁归村就是‘农技模范村’了,俺们也能帮着别人了!”

趁着热闹,老村长喊着大伙去整理晾晒场 —— 秋收就剩半个月,得把村东的旧晒场翻修一遍,再把收割工具检修好。村民和流民们分成两组:一组去晒场铲杂草、铺新黄土,老周带着青年们用石碾把场地压得平平整整,还在四周挖了排水沟:“晒场得平,不然谷子晒不均匀;排水沟得深,下雨时不积水,免得谷粒发霉。” 另一组去农具棚检修镰刀、木锨,陆承泽带着人磨镰刀,每把都磨得雪亮,还在刃口涂了层猪油防生锈:“镰刀得快,不然割穗时会掉粒;木锨要把牢,运粮时才不晃。”

张婶和刘嫂则带着妇女们缝补装粮的布袋 —— 旧布袋的破洞用新布补好,还在袋角绣上 “雁归” 两个小字,刘嫂笑着说:“这布袋装的是今年的新粮,绣上字,就像给粮食盖了‘家’的戳!” 苏小石头和狗蛋也没闲着,帮着把修好的镰刀摆进木架,还在每把镰刀旁放了个小竹筐:“割穗时用筐装,不撒粒!”

傍晚时分,晒场整理好了,黄土压得平整发亮;农具也检修完了,磨亮的镰刀在棚里摆得整齐;布袋缝补一新,堆在仓房门口,就等着装新粮。大伙坐在晒场边,分着张婶带来的炒豌豆,邻村的代表们还在追问浸种的细节,老周掏出之前记的 “浸种笔记”,递过去:“这上面记着啥时候换水、啥时候翻种,你们拿回去看,有不懂的再问俺!”

晚秋站在晒场边,摸了摸贴身处的桃木梳,梳齿间似乎还沾着麦穗的细屑 —— 观摩顺利,邻村取经,秋收的准备也妥当了,流民们不仅在雁归村扎了根,还能把经验传给别人。她看向陆承泽,他正和王干事商量明年的农技推广计划,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风拂过示范田的金穗,发出 “哗啦啦” 的响声,那是成熟的欢歌,也是雁归村人用汗水浇灌的希望,在五月的暮色里,静静等着秋收的号角吹响。

当天晚上,老村长在槐树下召集大伙,说要提前分好收割小组,流民和村民混着编,互相帮衬。老周举着手喊:“俺们流民组负责割穗,保证割得快还不掉粒!” 村民们也跟着应和,槐树下的灯火亮到很晚,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 他们知道,再过半个月,金穗就能装进布袋,新粮就能堆满粮仓,流民在雁归村的日子,也会像这丰收的年景一样,越来越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