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36章 开镰抢收金穗涌,秤鬼耍滑辩真章 灵泉救穗防潮殇

九月的日头刚漫过东山顶,雁归村的阳坡地就炸开了 “唰唰” 的割穗声 —— 糜穗全黄透了,穗壳泛着琥珀光,籽粒硬得能硌出牙印,正是 “开镰收秋” 的好时候。按晋北老规矩,开镰前得行 “祭田礼”,老村长捧着三穗最饱满的糜子,在田埂边摆了个小土台,上面撒了把新磨的糜子面,嘴里念念有词:“土地爷,赏咱好收成,求您保咱割得顺、晒得干,囤里满当当!”

礼毕,老村长举起镰刀,“咔嚓” 割下第一捆糜穗,村民们的欢呼声立刻漫过田埂。苏晚秋攥着磨亮的新镰刀,刀刃贴着糜秆根部扫过,金穗成捆往身后的竹筐里落,筐沿很快堆得冒尖。“晚秋,你割得真快!我这筐才半满,你都要捆第二捆了!” 张婶跟在隔壁垄,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却舍不得歇 —— 天气预报说后两天有小雨,得赶在雨前把穗子全割下来,不然潮了容易发霉。

苏小石头挎着个小竹篮,在割过的地里捡散落的穗子,小短腿跑得飞快:“三姐,我捡了这么多!娘说,掉在地里的穗子得捡干净,不然是‘糟践粮食’,土地爷会不高兴的!” 他的篮里还放着个陶碗,里面盛着苏老太早上熬的糜子粥,时不时喝一口 —— 这是秋收的 “垫肚粮”,按规矩得吃点干的,才有力气干活。

陆承泽推着打谷机在地里穿梭,机器 “嗡嗡” 转着,金粒顺着出粮口往麻袋里淌。他额头上沾着草屑,却笑得眼睛发亮:“晚秋,按这速度,一天能割五亩地!农书里说,割穗后要及时脱粒,不然穗壳吸了潮气,籽粒容易脱不净。” 他身边的麻袋堆得像小山,每个袋子上都系着红布条,写着户主名字 —— 这是张婶的主意,免得晒的时候弄混。

村民们分工得明明白白:年轻小伙割穗、扛捆,媳妇们脱粒、装袋,老人孩子捡穗、晒粒,连李大夫都放下药箱,帮着把脱好的籽粒往打谷场运。打谷场上,晒粮的竹席铺了满满一院,金粒摊在上面,像撒了层碎金子,风一吹,满场都是新粮的焦香。

可热闹劲儿没持续多久,张富贵就带着公社的粮管员和两个过磅员来了,驴车上装着台旧磅秤,秤杆上的漆都掉了大半。“苏晚秋,赶紧把公粮运过来过磅!公社等着调粮呢,别耽误了!” 张富贵跳下车,三角眼扫过晒场的粮堆,嘴角勾着抹不怀好意的笑。

粮管员指挥着村民往磅秤上搬麻袋:“按测产亩产两百三十斤,你们村二十亩地,得交四千六百斤公粮,少一斤都不行!”

第一袋粮搬上秤,过磅员报数:“一百五十斤!” 苏晚秋心里却 “咯噔” 一下 —— 这袋粮她早上称过,明明是一百六十斤,怎么少了十斤?她没声张,等第二袋搬上去,过磅员又报:“一百四十五斤!” 这次她看得真切,秤砣明明压到了一百五十五斤的刻度,过磅员却故意把秤杆压下去半寸,硬生生少报十斤!

“慢着!这秤有问题!” 晚秋快步走过去,指着磅秤的秤砣,“这秤砣上的铅块松了!而且秤杆的刻度线被磨淡了,你们是不是故意挪了秤星?” 她早防着张富贵耍手段,昨天特意让陆承泽借了个标准砝码来,此刻赶紧让陆承泽把砝码拿出来。

陆承泽掏出个五十斤的标准砝码,放在磅秤上:“按道理,秤杆应该平着,你们看,现在秤杆翘得老高,明显是秤砣轻了!而且我刚才看了,秤杆上的‘一斤’刻度,实际只有九两,这是典型的‘短秤’,专门用来克扣粮食!”

张富贵脸色一变,赶紧抢过秤杆:“胡说!这秤是公社的标准秤,怎么会有问题?肯定是你们的粮食里掺了土,才显重!”

“粮食里有没有土,倒出来看看就知道!” 老村长走过来,让人把麻袋里的糜子倒在竹席上,金粒滚得满席都是,连半点土渣都没有,“张富贵,你别想耍花样!这粮食是咱全村人的命,你敢克扣,咱们就去县上告你!”

粮管员也看出了猫腻,脸色沉下来:“张副主任,赶紧把秤修好了再称!要是再用这短秤,我就向公社书记汇报!” 张富贵没辙,只能让过磅员把秤砣上的铅块按紧,又用墨重新描了秤星,这下再称,每袋粮的重量都跟村民自己称的对上了。

可刚称完公粮,天就变了 —— 傍晚刮起了南风,云团越积越厚,眼看就要下雨。晒场上还有几麻袋没来得及收的糜子,要是被雨淋湿,准得发霉。“快把粮袋搬到仓库!动作快点!” 晚秋大喊着,率先扛起一袋粮往仓库跑。村民们也都动起来,连苏小石头都帮着搬小半袋粮,可雨来得太快,还是有两麻袋粮被淋得潮了,袋角的籽粒已经开始发黏。

“这可咋整?潮了的粮存不住,得扔了啊!” 张婶看着潮粮,急得直掉眼泪 —— 这两袋粮够一家吃半个月,扔了太可惜。

晚秋心里也急,突然想起空间里的灵泉 —— 灵泉水能吸湿防霉,还能让粮食保持干燥。她趁大家忙着收其他粮袋,悄悄把潮粮搬到仓库角落,从怀里摸出桃木梳,指尖沾了点灵泉水,轻轻洒在潮粒上,又用手把粮粒摊开,假装是 “通风散潮”。灵泉水刚沾到粮粒,黏腻感就慢慢消失了,籽粒重新变得干爽,还带着股淡淡的清香味。

等村民们忙完过来,见潮粮竟变干了,都很惊讶。“晚秋,你这是咋弄的?潮粮咋变干了?” 张婶凑过来,拿起几粒粮放在嘴里嚼了嚼,“还跟新割的一样香!” 晚秋笑着说:“我按老辈说的,把粮摊开,在旁边放了把干艾草,艾草能吸潮气,再通通风,就干得快了。” 大家都信了,没人怀疑其他。

雨下了一夜,第二天放晴时,晒场上的粮粒又被摊开,金灿灿的在阳光下晃眼。村民们坐在粮堆旁,分着苏老太蒸的糜子面窝头,咬一口,满嘴都是新粮的香甜。苏小石头捧着窝头,对晚秋说:“三姐,今年的窝头真好吃,比去年的香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