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171章 元宵团圆凝合力,新机新馆备春播,县域协同待启航

二月十五的元宵,雁归村的夜空被烟花照亮 —— 红灯笼挂满打谷场的围栏,县域协作联盟的各乡镇代表、技术骨干、农户代表围着刚竣工的烘干中心,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元宵,脸上满是团圆的笑意。陆文斌端着一碗元宵,对身边的县委农工部部长说:“烘干中心今天正式验收投用,新农机培训也已收尾,春播的‘硬件’‘软件’都齐了,就等惊蛰一声雷!”

县域粮食烘干中心竣工暨验收仪式同步举行 —— 厂家技术员现场演示烘干流程:将 500 斤刚收割的湿莜麦(模拟阴雨天场景)倒入进料口,设定温度 60 度、风速中档,半小时后,干燥的麦粒从出料口流出,水分检测仪显示 12.5%,完全符合冬储标准。“太高效了!” 青山乡李乡长伸手接住滚烫的麦粒,感慨道,“以前阴雨天粮食晒不干,每年要烂掉 10%,现在有了烘干中心,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验收组当场签署《竣工合格报告》,县委宣布:烘干中心由五村牵头管理,实行 “联村预约烘干制”,各乡镇按春播面积分配烘干时段,困难户烘干费用全免。

刘红梅带着技术小队,开展 “新农机联动实操培训”—— 将 3 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与烘干中心对接,演示 “收割 - 运输 - 烘干” 全流程:“联合收割机收割后,麦粒通过传送带直接装入专用运粮车,运到烘干中心后无需二次装卸,直接倒入进料口,每亩能省 20 分钟,还减少麦粒损耗!” 来自全县 12 各乡镇的 60 名操作手分成 6 组,轮流上机实操:“注意运粮车和烘干中心进料口的衔接,间隙不能超过两寸,不然会撒粒;烘干时要盯着水分仪,达到 13% 就停机,别烘过头!” 学员小张操作完一套流程,额头上渗着汗:“以前只敢单独开收割机,现在会联动烘干了,秋收效率能提一倍!” 培训结束后,每个乡镇都组建了 “农机 - 烘干” 联动作业队,为秋收高效衔接做好准备。

“春播物资精准配送” 在元宵后全面启动 —— 县域联村采购小组采购的 5000 斤良种、3000 斤化肥、2000 斤农药,按《县域春播物资分配方案》,由五村农机站统一装车,分三路送往各乡镇。苏老实带着县域监督联合小组,随车监督配送全过程:“青山乡分配良种 400 斤、化肥 250 斤,按春播面积 300 亩算,每亩良种 1.3 斤、化肥 0.8 斤,符合标准;绿水乡物资接收点有农户代表、村干部、监督员三方签字,台账清晰,账实相符!” 针对偏远乡镇运输不便的问题,联盟启用 “接力配送制”:五村将物资送到中途转运点,由乡镇互助队接棒送达,确保不耽误农时。在西山乡,发现 2 袋化肥包装袋破损,苏老实当场安排更换新袋,并要求厂家补发:“春播物资是丰产的根基,一点破损都不能容忍,必须保证每一斤肥都完好无损送到农户手里!”

困难户 “春播兜底冲刺” 不留最后一户 —— 老周带着县域互助队,逐乡镇核查困难户春播准备:“李婶,你家 1 亩地的翻耕俺们包了,这是新到的高产莜麦种,比普通种子增产 20%,互助队明天就来帮你播种;这台小型点播机你留着,以后自己也能操作!” 流民老王家的地缺墒,互助队用联村调配的滴灌农机,帮他浇完 “底墒水”:“浇完这水,土壤湿度正好适合播种,你放心,俺们盯着出苗,缺苗了马上帮你补!” 全县 300 户困难户中,280 户已完成地块翻耕,10 户偏远困难户的播种由 “机动帮扶队” 兜底,确保惊蛰当天同步播种。晚秋在县域调度中心更新 “春播兜底台账”:“最后 10 户的播种任务交给刘红梅的技术队,用小型农机上山作业,坚决不让一户落下!”

陆承泽的 “春播终极指导包” 在二月底寄抵五村 —— 里面包含《县域春播应急手册》《土壤改良实操指南》,还有北京农机所专家团队的行程确认单。“乡亲们,好消息!” 晚秋在县域春播动员会上高声宣读,“专家团队三月初五到县,将分赴 3 个贫困乡镇,指导土壤改良和春播关键技术;承泽同志还寄来 10 套‘春播故障快速诊断仪’,能及时发现播种机排种不均、滴灌堵塞等问题,提高春播质量!” 陆文斌结合手册,完善《县域春播应急方案》:“成立 3 个春播应急小组,分别应对春旱、病虫害、农机故障;每个小组配 1 台诊断仪、2 名技术骨干、1 台备用农机,24 小时待命!” 联盟还开通 “春播技术热线”,由陆文斌、刘红梅等技术专家轮流值守,随时解答各乡镇的紧急问题。

二月廿八的惊蛰前一天,全县 12 各乡镇的春播准备全部就绪 —— 地块翻耕率大 100%,良种、化肥全部到位,农机调试完毕,困难户兜底任务清零。雁归村的东河地块,标杆插得整整齐齐,新型播种机一字排开,操作手们身着统一工装,等待着春播的号令;烘干中心的烟囱已升起轻烟,正在烘干最后一批预留的湿粮,检验设备稳定性;技术培训基地的黑板上,写满了春播关键参数和应急电话,墙上的《县域春播作战图》标注着各乡镇的播种进度节点。

晚秋、陆文斌、老周、苏老实、刘红梅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翻耕平整的田野和近处待命的农机,身后是红灯笼尚未摘下的打谷场,空气中弥漫着元宵的余甜与泥土的清香。陆文斌捋着胡须说:“三年磨一剑,从五村的小块试验田,到全县的农耕现代化布局,现在硬件齐了、技术会了、协作顺了,就等种子落地,盼个好年成!” 晚秋握着陆承泽寄来的诊断仪,轻声回应:“明天惊蛰,播种机一响,全县的希望就种下去了;秋天再来时,烘干中心会堆满粮食,家家户户的地窖都会满仓!”

晚风里,冬小麦的麦苗已返青,绿油油地铺满田野;农机站的灯光亮了一夜,操作手们最后一次检查机器;农户们在家中整理农具,把新种子小心翼翼地装进布袋,脸上满是对丰收的期盼。一幅 “县域协同备春播,新机新馆启丰年” 的壮阔画卷,在全县大地上徐徐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