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128章 种子互助解短缺,监督长效固根基,冬备春播盼丰年

腊月廿八的寒风裹着雪沫,雁归村的种子筹备会却开得热气腾腾 —— 五村的农户围着技术流动站的木桌,手里攥着自家仅有的一点种子,脸上满是愁云。按自留地规划,每户需备萝卜种二两、油菜种一两、糜子种半斤,可西河村的张婶只掏得出一两萝卜种:“去年的陈种烂了大半,新种公社还没发下来,这可咋播?” 东河村的马大叔也叹气:“俺家就剩三两糜子种,分地后不够用了!”

陆承泽蹲在桌前,摊开 “种子需求统计表”:五村共 187 户,需萝卜种 37 斤 4 两、油菜种 18 斤 7 两、糜子种 93 斤 5 两,目前缺口达四成。“按政策,公社有‘种子互助调剂’机制!” 他当即让老陈去公社报需求,同时提议五村搞 “种子互换”:“雁归村多油菜种,邻村多糜子种,南村多萝卜种,先互相匀,缺口公社补!” 老周第一个响应,从自家种子袋里倒出半两油菜种:“俺家种的少,匀给张婶,开春收了新种再还!” 张婶接过种子,眼圈泛红:“以前单干时缺种只能干等,现在有互助,心里踏实多了!”

三天后,公社的种子车就到了 —— 拉来 20 斤萝卜种、10 斤油菜种、30 斤糜子种,还附了张 “调剂清单”:“优先补困难户、流民户,剩余按户均摊!” 王组长亲自跟着来,强调:“这是中央‘自留地种子保障’政策的要求,不准克扣、不准私分!” 分配现场,五村监督小组的人全程盯着 —— 雁归村的监督代表是老周和李大叔,一人记账,一人称重,每一户领的种子都要在 “种子领用册” 上按手印。西河村的新会计刚称完给张婶的种子,监督小组的刘大爷就复称一遍:“二两不多,一两不少,对得住政策!”

种子到了,选种更要精细。陆承泽在晒场边支起大陶盆,按娄烦 “盐水选种,粒满苗壮” 的老法子,教大伙配比:“一斤温水加二两盐,搅拌到能浮起鸡蛋,种子倒进去,浮的是瘪种,沉的是壮种!” 他还带着技术组做 “种子发芽试验”:把选好的壮种用湿布裹住,放在 20 度的棚里,三天后数发芽率,“低于 80% 的不能播,得再选!” 周娃蹲在旁边,帮着数发芽的种子:“爹,俺家的萝卜种发了 18 颗,只坏了 2 颗,能播不?” 陆承泽笑着点头:“这发芽率 90%,是好种!” 小吴爹还做了 “种子储存罐”—— 用陶瓮垫干麦秸,把选好的种子装进去,瓮口封蜡,“能存到开春不发霉!”

监督小组的实体化运作,成了反腐后的 “定心丸”。五村按公社要求,各选 5 由农户代表组成 “常设监督小组”,职责有三:每月查一次集体账册(工分、粮款、物资),每半月看一次粮仓(防潮、防蛀、防私拿),每周巡一次水渠(是否有人私占用水)。雁归村的监督小组第一次查账,就发现邻村的工分册有笔 “模糊账”——“修渠用工 20 个” 没写具体人名。老周当即找邻村村长核实,原来是记账时漏了,补全名单后,监督小组才在账册上签字:“属实,可存档!” 李大叔感慨:“以前账册都是干部说了算,现在俺们也能查,心里亮堂!” 公社还给每个监督小组发了 “监督手册”,每笔检查都要记录、签字,年底公社要抽查,确保监督不 “走过场”。

公社的 “冬春备耕验收” 在正月初十启动。王组长带着验收组,先查自留地:“雪下的土要翻匀,肥要撒足,界桩要清晰!” 看到雁归村的自留地都埋了青砖界标,还种了冬麦当护埂,王组长点头:“这是按政策来的,不抢集体地,不占邻里地!” 再查种子筹备:“每户的种子都要查发芽率,低于 80% 的要补!” 查到西河村的两户困难户,种子发芽率只有 75%,王组长当即让公社再补种子,“不能让一户因缺种误了春播!” 最后查监督记录:“账册公开及时,粮仓检查到位,水渠巡查没漏,这验收合格!” 他还把五村的备耕经验,写成 “简报” 发全公社,“要学雁归五村,把政策落到地头,把监督做到实处!”

跨村技术互助,让备耕更 “匀”。东河村的农户不会选种,雁归村的技术组就上门教;西河村的滴灌瓢不够用,小吴爹带着木匠们去帮着做;南村的土壤改良缺草木灰,老周带着流民组去送 ——“五村是一家,备耕不能有一户掉队!” 陆承泽还编了 “春播技术口诀”,方便农户记:“选种要选沉,施肥要均匀,浇水看土性,护埂种麦稳!” 老陈把口诀写在木板上,插在每块自留地旁,连没上过学的农户都能背:“俺记牢了,选种选沉的,施肥匀的!”

春播物资的预调度,也提上了日程。农具共享站的小吴,提前做了 “春播农具需求表”:“需犁犋 15 台、耧车 10 台、播种勺 50 把、滴灌瓢 30 个”,他还和五村的木匠商量:“正月里就把农具修完,磨亮、上油,开春一用就顺!” 陆承泽则和公社协调,提前订了 “春播化肥”—— 按每亩自留地半斤化肥的标准,“公社的化肥要优先给自留地,让农户多收菜、多打粮!” 老周带着流民组,还提前清了自留地旁的水渠:“把冰敲碎,把杂草清了,开春化雪就能通水!”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五村的人聚在打谷场,分着张婶蒸的荞麦糕,喝着周妻熬的小米粥。老周望着自家的自留地,雪下的土已经翻匀,种子罐放在屋里最暖和的地方,监督小组的手册上记满了检查记录,心里满是踏实。周妻说:“等开春雪化,咱就播种,到夏天就能吃自家种的萝卜、油菜,冬天能腌咸菜,再也不用愁菜吃了!” 陆承泽则指着 “春播规划图”:“再过一个月,就能犁地、播种,今年的自留地,准能有好收成!”

雪还在下,却盖不住五村人盼春的热乎劲。自留地的界桩在雪下立得稳,种子罐里的壮种蓄着劲,监督手册上的字迹透着严,技术口诀在农户嘴里传得广 —— 政策落地的暖,协作互助的甜,监督长效的安,都藏在这冬末的备耕里,等着开春发芽,等着丰收兑现。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饥荒年代种田忙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