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100章 冬至储雪备春灌,围炉团圆话扎根,农耕新篇待春来

十一月下旬的第一场雪,终于给雁归村裹上了白毯 —— 雪下得不大,却绵密,落在修好的农具上、腌菜缸上、新盖的房檐上,连村口老槐树的枝桠都挂着雪绒,像缀满了白棉花。按晋北的老规矩,“冬至雪,赛黄金”,这雪水得储起来,明年开春浇苗最养地,村民和流民们天不亮就拿着陶瓮、木桶去扫雪,田埂上、晒场边,到处是弯腰扫雪的身影,雪粒落在衣领里,没人喊冷,反倒笑得热闹。

“雪水得装在陶瓮里,埋在地下半尺,别冻裂了瓮!” 老周扛着半桶雪,往自家院角的瓮里倒,周娃也跟着用小铲子铲雪,雪沫子沾了满脸:“爹,这雪水明年能浇荞麦不?” 老周笑着擦去儿子脸上的雪:“能!浇了雪水,荞麦长得比今年还壮!” 小吴爹则带着青年们去农具棚,给修好的锄头、耧车盖雪 —— 按他的说法,“雪裹着农具,能防生锈,明年开春一擦就亮”,青年们跟着学,把农具摆得整整齐齐,雪在上面盖了层薄被,透着踏实的年味。

冬至当天,雪停了,太阳露出点暖光,村里的大灶房就飘起了香气 —— 今天要吃 “冬至饺”,晋北人说 “冬至不吃饺,冻掉耳朵梢”,全村人凑在一起包饺子,面粉是各家攒的陈麦面,肉馅是公社分的少量猪肉,菜馅是之前腌的青帮白菜切碎,连周妻和小吴娘都成了 “主厨”。周妻揉面的手法越来越熟练,面团在她手里转着圈,越揉越筋道:“俺们老家冬至也包饺子,就是没这么多人一起,这面揉着都比以前香!” 小吴娘则负责调馅,往白菜馅里加了点新磨的荞麦粉,“李大夫说,加荞麦粉能让馅更黏,还香!” 晚秋蹲在旁边帮忙擀皮,悄悄往面盆里加了勺 “柔面水”(灵泉水稀释后无色,能让面皮更软),只说是 “奶奶教的,和面时加点点温水(实则灵泉水),皮不容易破”,张婶尝了尝擀好的皮,笑着说:“今年的饺子皮比去年软,准好吃!”

扫盲班的老陈也没闲着,他在灶房墙上写了 “冬至团圆” 四个大字,是用炭笔写的,笔画遒劲,引得大伙都围过来看。王大爷凑过来,指着 “团” 字说:“这字好,口字框着才,就是一家人围着有吃的,咱现在就是这样!” 周娃和小石头、狗蛋则在旁边画 “饺子图”,画得圆滚滚的,还在旁边写了 “雁归村”,老周看着儿子的画,眼眶有点热 —— 去年冬至,他还带着妻儿在逃荒路上啃冻硬的糠馍,今年却能在雁归村和大伙一起包饺子,这日子,是以前不敢想的。

傍晚时分,饺子煮好了,满满三大锅,热气腾腾的,飘着肉香和菜香。村民和流民们围着灶台坐,有的用粗瓷碗盛,有的用竹盘装,周妻还端出了自己做的荞麦糕 —— 是用新收的荞麦面蒸的,撒了点红糖,甜香混着饺子香,满灶房都是暖融融的味。老村长端着碗饺子,站起来说:“今年是咱村最安稳的一年 —— 抗了蚜虫、倒春寒、干旱,收了谷子、豌豆、荞麦,流民兄弟也在这扎了根,这饺子,得先敬大伙的齐心!” 说完,他先咬了一口饺子,大伙也跟着吃起来,饺子皮薄馅大,咬一口满是汁水,周娃吃得满脸都是,引得大伙都笑。

正吃着,邻村的李村长带着小张来了,还提着个陶罐,里面装着新熬的小米粥:“俺们村今天也吃饺子,想着你们肯定也热闹,就熬了点小米粥送来,配饺子吃暖身子!” 李村长坐下吃了个饺子,笑着说:“今年多亏了你们,俺们村的荞麦也丰收了,明年开春修渠,俺们还来帮忙!” 陆承泽赶紧接话:“明年俺们申请了晋谷 10 号新种子,到时候请你们来学浸种,咱们一起种,一起当高产村!”

饺子吃完,大伙都聚到老村长家的炕头,围着火炉话家常 —— 炉上煮着荞麦粥,火苗 “噼啪” 响,映着每个人的笑脸。老周先开口:“俺去年冬至在逃荒,今年在雁归村有房、有粮、有家人,这都是大伙给的,俺以后就是雁归村的人,明年俺们流民组一定把地种好!” 小吴爹也跟着说:“俺以前是木匠,现在能帮村里修农具、做木闸,还能教青年编竹筐,觉得自己有用了,这就是家!” 王大爷也笑着说:“俺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帮着看晒场、记工分,扫盲班也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这日子,踏实!”

陆承泽拿出了今年的 “农耕总结表”,上面记着:春播谷子 5 亩(套种豌豆),秋收 30 仓;秋播荞麦 2 亩,秋收 8 仓;抗灾 3 次(蚜虫、倒春寒、干旱),互助邻村 2 次,流民出工累计 1200 天。“这是咱村一年的成果,靠的是三样:技术、实干、齐心。” 他指着表上的 “明年规划”,“开春先修 200 米支渠,引山坳泉水;扩种晋谷 10 号 2 亩、豌豆 1 亩;再办个农具修造班,让小吴爹教更多人修农具。” 老村长点头:“明年咱再盖两间房,给新来的流民住;扫盲班也办个农耕识字班,让大伙都能看懂农技手册!”

夜深了,雪又下了起来,落在窗纸上,沙沙作响。大伙陆续散去,周娃抱着荞麦枕头,在老周家的炕上睡得香甜;小吴爹娘在收拾明年修渠的工具;老陈则在灯下写 “来年展望”,他写道:“雁归村,俺的家,明年种新粮,再收满仓霞。” 晚秋走在村巷里,摸了摸贴身处的桃木梳,梳齿间还沾着荞麦糕的甜香 —— 雪水储好了,饺子吃了,话也说了,雁归村的冬天,没有逃荒的冷,只有家的暖。

第二天一早,太阳出来了,雪在阳光下闪着光。陆承泽带着老周、小吴爹去田边看储雪的瓮,瓮里装满了雪水,埋在地下,安稳得很。“明年开春,这雪水浇在新谷苗上,准能长得壮!” 陆承泽说,老周和小吴爹连连点头,眼里满是盼头。村口的老槐树上,红布条还在飘,旁边又多了个木牌,上面写着 “雁归村,家常在”—— 是老陈写的,笔画虽不完美,却透着最真的情。

这一年,雁归村扛过了灾,收了粮,流民扎了根;这一年,陌生变成了熟悉,疏离变成了团圆,应急变成了规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