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742章 胡辣汤与油炸桧,事以密成

第742章 胡辣汤与油炸桧,事以密成

离开港口的李至刚浑身疲惫,

回到了布政使司临时安排的住所。

这是一间上好客栈,与寻常住所没有什么区别,厅堂房舍样样皆有。

他在中央的圆桌旁坐下,

从怀中拿出帕子,端起桌上茶杯往上倒了一些水,

而后用力将其覆盖在脸上,用力摩擦。

直到油腻的脸颊重新恢复干爽,

他才有些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

“唉这个活,可真不好干啊。”

想到工部衙门给他交代的任务,

李至刚就觉得眉心生疼,似是在怦怦直跳。

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大人,吃的来了。”

李至刚脸上疲惫与为难在一瞬间消失,恢复了威严,

“进来吧。”

房门打开,一名身穿布政使司衙服的年轻吏员端着餐盘,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大人,饿了吧,

这魏大人也真是的,半夜急匆匆地将咱们找来,

小侄还以为有什么天大的事呢。”

听着他的抱怨,李至刚凝重的神情舒缓了许多,似是说中了他心中所想。

“东西放下吧,再去拿一份,一块吃。”

年轻吏员嘿嘿一笑:

“放心吧大人,两人的份,不用再出去拿。”

李至刚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位子侄油嘴滑舌,做事也毫不见外,

不过这倒是让他十分舒坦,不用再端着什么架子。

“大人,这是开封最好的胡辣汤,

这是街头的肉饼和油条,

还有四个茶叶蛋,咱们一人两个。”

年轻吏员毫不见外,笑嘻嘻地完成了早食分配,

当他把一碗黏稠且浓密的胡辣汤端到桌上时,

李至刚眉头一皱,怂着鼻子嗅了嗅,

“这是什么?”

“这您都不知道?”

年轻吏员声音猛地拔高,搓了搓手,侃侃而谈:

“相传在宋徽宗时期,御厨融合少林寺“醒酒汤”与武当山“消食茶”,

创制出的一种汤品,

有醒酒提神、开胃健脾之效。

宋徽宗品尝后大为赞赏,赐名为“延年益寿汤”。

后来在“靖康之变”后,御厨流落民间,开了早点铺,

偶然一位客人将随身携带的胡椒粉洒入锅中,由此便有了这胡辣汤。”

李至刚拿着汤匙在碗里来回搅动,感受着其中黏稠,

脸色怪异却无论如何都止不住,

“里面有胡椒粉?那这一碗岂不是很贵?”

年轻吏员讪讪一笑:

“大人,的确不便宜,

小侄去买的时候,都是一些大户人家在买,这一碗就要四十文。”

“这么贵!”

李至刚吓了一跳,瞪了他一眼:

“出门在外也不知道节省!”

“大人,穷家富路,

本来到这河南治水就辛苦,

若是吃得再不好,那也太窝囊了吧,

您快尝尝,味道极好!”

“你吃过?”

年轻吏员摇了摇头:

“没有啊。”

“那你怎么知道味道极好?”

“四十文一碗,只要不是泔水,小侄都要说它好吃,要不这钱不白了吗。”

李至刚神情愈发古怪,觉得他说得倒是极有道理,

年轻吏员趴下身,用力“吸溜”了一口,

“嘶我愺”

“怎么了?”

“烫烫.”

“哈哈哈哈哈。”

李至刚见他狼狈模样,发出了畅快大笑,心神轻松了许多。

他现在最不后悔的,就是带上了这个远房子侄沈藻。

李至刚面露几分感慨:

“你爹若是有你这个机灵劲,

凭借那一手好字,早就登堂入室了,仕途走的必然比本官要顺利许多。”

说到自己父亲,沈藻的活泼好动平息了些许,若有所思的说道:

“大人,父亲饱读诗书,

能够看到自己不擅之处,所以才让小侄浑于市井,

改一改不善言谈的家风,

大概父亲也没有想到,小侄养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李至刚笑了笑,伸手拿起了一根油条左右打量,笑道:

“真不怕?”

沈藻顿住动作,嘿嘿一笑:

“自然是怕的,小侄无品无级,

若不是有大人庇护,断然不会在衙门讨生活,

在这里啊背景稍稍弱一点,就要被欺负。”

对于这一点,李至刚深感赞同,

“此言说的极对,以往本官也没有靠山,

放眼朝堂,整个松江也就我这一个五品官,

我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整日想着找个大靠山,能让我歇歇,

这可倒好,反倒落了个趋炎附势的名头。”

“那现在呢?”沈藻眼睛一亮,一边吸溜着胡辣汤,一边问。

说到现在,李至刚神情复杂,长长地叹了口气:

“现在.庇护我的大人溜之大吉,本官也说不准算不算靠山。

不过好在,本官在京的处境已经大为改善,

至少新上任的尚书大人视我为自己人,也能庇护一二。

只可惜啊,朝堂上得了好处就得干活,

现在咱们来了河南,河道都还没看一遍呢,

就卷入了地方官府和漕运衙门的纷争,

难,难啊”

说罢,李至刚狠狠地咬了一口油条,

三十多岁的年纪已经有了五十多岁的神态,苍老至极。

沈藻见他如此落寞,一下子又变得活泼起来,

拿着两根粘在一起的油条,说道:

“大人,您知不知道这油条的来历?”

“不知。”

“大人,南宋绍兴十一年,

岳飞遭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致死,百姓听闻后义愤填膺。

说是临安有位卖早点的摊贩,

用面团捏成秦桧和其妻王氏的小人形状,然后面人背对背粘在一起,丢入滚烫的油锅中煎炸,以解心头之恨,并称其为油炸桧。

后来,这个法子便迅速流传开来,

百姓纷纷效仿,慢慢地过了百年,就是今日的油条了。”

李至刚拿着油条左右端详,

两根粘在一起的确像是两个小人,不过他摇头一笑:

“坊间传闻听听便可,都是一派胡言。”

“假的?”

沈藻一下子反应过来,

李至刚点了点头:

“让你平日里多看书,你偏要出门玩乐,要不然也不会连这等坊间流言都信。”

“大人,我看旁人说的都是有鼻子有眼的,还能是假的?”

李至刚搅动着胡辣汤,淡淡开口:

“岳飞死时,天下纷纷叫好,哪有为民请冤一说?”

沈藻目瞪口呆,这与自己听得好像有些不一样啊,

李至刚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窝深邃,继续开口:

“秦桧在世时位列宰辅,加太师,进封魏国公,

你若是百姓,敢用这油条来骂他吗?

若有人破口大骂,府衙不管吗?”

沈藻愣住了,他想到了京城中整日无所事事的那些巡街衙役,

虽然看着清闲,但京中一旦有什么流言蜚语,

抓人比谁都快,

大明朝是如此,大宋朝应当也差不到哪去。

他摇了摇头:

“应该是不敢的。”

“那不就成了,秦桧善终,死后追赠申王,

这可是单字王啊,堪比亲王,就是魏国公也才是中山王。

所以啊,就算是秦桧死了,骂他都要小心脑袋,

所以你说这油条一说,至少也要开禧二年之后。”

“为何?”

“开禧二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秦桧所做之事才被挖了出来。

不过到了嘉定元年便又要小心一些。”

“大人,这又是为何?”

“嘉定元年,权相史弥远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因为他与秦桧的做法一般无二,都是选择对金屈服妥协,

他还主持了嘉定和议,规定宋金世为伯侄之国,

宋向金增加岁币、犒赏军银,

所以.在这个时候骂秦桧,就相当于骂丞相史弥远,

油炸桧或许有,但应当还远远不够人人熟知的火候。”

沈藻此刻已经意识到,油条是油炸桧之事或许是真的,

但应当不是如传闻中那般,

百姓听闻岳飞冤死,便制作其物,

而是隔了很长一段时间.

见他呆愣模样,李至刚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如何?多读书还是有些用,

你经常将百无一用是书生挂在嘴边,以逃避课业,

但你爹与我,又怎么会害你呢?

你若是不读书,连修建河堤的图纸、字都看不懂,岂不是更没用?”

沈藻神情郑重,陷入沉思,

过了半晌,他猛地站了起来,躬身一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