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586章 人比人气死人,匠学博士

第586章 人比人气死人,匠学博士

刘思礼的府邸位于大工坊广丰街。

这里同样是权贵居住之地,

但与彰德街不同,居住在此的权贵都是“前朝余孽”。

而刘府所在的位置极为显赫,

几乎处于正中央,是广丰街二十号。

宅院门口极为宽敞,比之后修建的彰德街一众大门还要宽敞,

门口两座石狮子静静蹲坐,散发着威严。

宅子是五进格局,

虽说十几年无人居住,但一直有人打扫。

众人来到这里,只觉一股贵气扑面而来。

直到此时,跟随而来的吏部主事郭阳才恍然大悟。

眼前这位从边陲之地来的刘大人,

或许并非仅仅凭借陆大人岳父的身份。

而是其本身就出身富贵,

眼前这宅院.不用细看也能知道是前朝贵族产业。

刘思礼来到这里后,一直没有出声,

只是站在门口静静凝视,身旁的老仆也心有感触,

收拾东西的动作都慢了下来,同样静静看着。

不知过了多久,管事才轻叹一声,沉声开口:

“老爷,咱们快有三十年没来了吧。”

刘思礼仔细回想,轻轻点了点头:

“二十七年,那时我还小,

依稀记得天下大乱,人心惶惶。

父亲带我回到辽东老家躲避灾祸,

一晃快三十年过去了,世间终于安定下来。”

“是啊,那时老爷您还不到二十岁。”

管事同样面露感慨,白的胡子在阳光照耀下,

尽显苍白,随风飘动。

一旁的郭阳只觉眉心狂跳,这一番言行感慨。

毫无疑问都将眼前之人指向一个方向——世家。

那些大隐隐于市的前朝世家,说不定还源远流长!

听身旁刘大人所言,其家在辽东?

郭阳心中警醒,一股若有若无的酸楚开始弥漫。

这样好地方的世家,只要积蓄个百年,家中不知会有多少钱财。

而身旁的刘大人,又有多少钱财呢?

还没等他仔细思量,

管事就吩咐人上前,将大门打开。

刘思礼站在门口,看向一旁的郭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开门迎客,刘府二十七年未开大门,今日多谢郭大人相迎之恩。”

不知为何,郭阳这个堂堂吏部主事,此刻忽然觉得有些荣幸。

“刘大人客气了,这是公务,不值一提。”

“请。”刘思礼面带笑容。

二人也不再客套,一同走进刘府。

看到里面的装饰和布局,郭阳心中一惊。

“这布局这些装饰,即便在故元,都算一等一的大户人家。”

眼前的宅院比寻常五进院落还要大不少,

至少映入眼帘的正堂前庭院,就比五进宅子的庭院大一倍有余。

进入府邸,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空旷。

这也符合故元权贵的审美,

因为其祖辈一直生活在草原,

喜欢宏大、空旷,

许多故元修建的建筑、城池,甚至宅院,

都有鲜明特点,就是大。

即便心中有所准备,

郭阳跟随刘思礼来到正堂后,还是被其宽敞程度惊呆了。

南北开间极大,郭阳感觉像进了吏部衙门,

而且挑高也比寻常府邸高一半有余,上方主梁粗大。

郭阳小心比划了几下,应该是比他还粗的名贵木材。

屋中摆放的家具不多,有桌椅板凳和屏风遮挡,而

且大多是充当摆件的样子货。

因为宅院长时间无人居住,

一应装饰和家具都会变得脆弱。

一些无人居住的宅子,摆放的家具大多是耐用实木打造,

即便损坏也不会太严重,到时候再换就是。

“刘大人啊,今日可算让下官开了眼界,

想不到刘大人还是深藏不露之人啊。”

刘思礼抿嘴轻笑,表情淡然,

一边看着诸多侍者忙着擦拭桌椅板凳,摆上茶杯果盘等器物,

一边笑着说道:

“郭大人,这是先祖恩泽,与本官并无关联,

只不过添了一个落脚之地罢了。”

郭阳嘴唇微抿,心中涌起一丝无力感。

“人与人真是不能比,越比越惊心。”

他清楚记得,自己刚到京城时,

住的还是寻常百姓的后院,

攒了几年俸禄,才买了一个两进小院,

还在城西

每天早晨去皇城都要提前一个时辰出发。

而现在,大工坊距离皇城不过几步之遥,

乘坐马车两刻钟内就能赶到,时间充裕。

仅仅如此也就罢了,

他这个吏部五品主事,已是五品中极为尊贵的存在。

即便这样,他想要升任四品也是遥遥无期,

至少还要经过外放、调回、升迁三个流程,

一来二去十年过去,才有几分可能。

而眼前之人,不过是从五品的小城知州,还在最北边的边陲之地。

放在吏部文书里都是压箱底的存在,不会去看。

但现在,一步进入中枢担任鸿胪寺卿。

仅仅这一步,郭阳自知,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完。

怀着感慨,二人依次落座。

这一次,郭阳脸上多了郑重,还多了几分谨慎。

刘思礼对这种变化了如指掌,

这也是他决定住这座府邸的原因。

出门在外,人靠衣装马靠鞍。

外地流官进入京城,想要让人看得起,

直接亮明家底是蠢货,通过外物彰显家底才是正道。

遮遮掩掩、故作高深反而会遭人轻视。

这时,刘思礼笑着开口:

“郭大人,本官初来京城,

连女婿都没见,就先见了你,正所谓缘分啊。

郭大人哪里人士?”

“回禀大人,下官是江西人士,家中有几亩薄田,

父母常去工坊做工,有些手艺。”

见他如此干脆利落地亮明家底,

刘思礼连连点头,感慨道:

“江西好啊,山好水好,还产瓷器.

本官虽没去过江西,

但父亲曾去过景德镇,他告诉我,

景德镇紧邻鄱阳湖,百姓靠卖瓷器就能过上好日子,还十分宜居。”

郭阳笑着回应:“大人出身辽东?”

刘思礼也没有隐瞒,轻轻点了点头:

“先祖在宋朝时就在辽东生活。

故元时终于成为耕读世家,谋得一官半职,

但后来没落,无官可做,只能窝在家里。

一直到大明新立,本官才谋得一个官职。

说到底,能来京城,还是沾了我那女婿的光,

若不是他立下大功,得圣上垂青,

本官到现在可能还在边陲之地吹冷风、吃沙子。”

郭阳面露恍然,算是明白了一些事。

但对于这话,他不敢全信,

因为故元时天下大乱,

有许多官员为避免清算,主动回乡,做起了富家翁。

一来躲避朝堂之祸,二来躲避大乱之祸。

不过这类人,往往在大乱结束后,就会重新出现。

“刘大人,陆大人最近在京城可是掀起了不少风波,

侯部堂让我来迎接您,就是要跟您讲讲这事。”

刘思礼脸色凝重:“洗耳恭听。”

“在工部衙门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同理诸位学子日后若能执政一方,亲身经历做事,

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

至于发现问题之后如何解决问题。

本官的想法也很简单,

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

“对待问题,有解决办法比没解决办法好,好解决办法比坏解决办法好。”

“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

但诸位都是饱读诗书的学子,应该能有所理解。”

“好了,今日是本官作为匠学博士,第一次给你们授课,希望你们能有所启发。”

国子监大殿中,陆云逸站在最前方,

身前摆着两个铜喇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