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19章 元朝崩灭:历史洪流下的人性变迁

第119章 元朝崩灭:历史洪流下的人性变迁

夜色渐深,回到军帐的陆云逸满脸疲惫,

但他有些迫不及待地坐到桌案之前,拿出纸笔。

在经历了这两日的事情之后,

他对于元末明初的人性有了更显著的认识,

他想趁着此刻脑海中思如泉涌,将其记录下来。

陆云逸沉吟片刻,提笔书写:

“元朝,本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在其辉煌与残暴并存的统治下,在历史长河中走向崩灭。

元朝灭亡不仅是政权更迭的标志,还是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深刻变迁。

特别是在洪武初期,新朝建立,

人性中的残暴、嗜杀与解决问题的极端手段尤为突出,

处处带着元朝的影子,这一时期的历史充满复杂与深刻。”

陆云逸渐渐沉寂下去,脸色凝重,身上的疲惫似乎在这一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历史亲历者的肃穆。

“元朝崩灭:

元朝的灭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元朝统治者实施了严格驭民之策,使得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压迫最终引发了广泛的反抗情绪。

其次,通过在北元王庭中阅读典籍,

我发现,元朝过度依赖蒙古骑兵,忽视了内地军伍的发展,

这也导致在面临内外敌人时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

注:元末叛乱是在边疆地域率先兴起。

再者,元朝经济政策混乱,大量发行钞导致通货膨胀,

如至元通行宝钞、大元通行宝钞、至正通行宝钞,

除钞外,还有诸多铜钱,

如大朝通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至大元宝。

积极发超钞固然使货币贬值,收割民间士绅乡绅以及大商贾的钱财,迫使其钱币流通,

但风险转嫁使得农业生产受损,商业低迷,民间贫困加剧。

朝廷贪腐严重,官僚体系混乱,无法掌控国内局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元朝内压力巨大,

百姓官僚士绅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人人充满戾气,

这一点在北元中有所体现,

他们对待外围的‘罪人’如同蝼蚁,随意打杀,

我曾见过不止一次,草原权贵使用‘罪人’来做活靶子,用来供权贵玩乐。

当然,以北元王妃、乌萨尔汗为代表的北元正统,对于治下百姓有怜悯之心,但无法改变局面。”

“元朝末期的人性表现:

元朝末期,黄金家族以及草原大族的贪婪与残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他们横征暴敛,对百姓进行残酷的税收制度,层层加码之下,

元朝各地都有叛乱,但所采取的镇压手段简单粗暴,一杀了之。

同时,元朝的朝廷贪腐也达到了顶点,

官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元朝利益,

如北元王庭所记载元顺帝时期,权臣哈麻为了谋取私利,勾结外敌,出卖元朝机密,

导致边疆地区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

元朝末年所展现出来的人性残暴并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以武立国,不重文教的弊病。

初期成吉思皇帝征战四方,试图打下整个天下。

而当时元朝政事统统交给大臣,这也导致了元朝初期混乱以及因为门户私计,没有推行文教的后果。

以秦、汉、唐、宋的历史惯性来看,在立国时没有解决的事,并不能相信后人的智慧。”

“洪武初期的人性变化:

随着今上终结乱世,新立大明,

洪武初期成了一个新旧交替、人性复杂多变的时期。

这一时期,人性中的残暴、嗜杀与解决问题的极端手段尤为显著,

尤其是明初勋贵中,许多人实质上仍保留着元朝时期的性格特征,

残暴嗜杀,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新秩序的渴望与重建的努力,还有一些迫不及待。

这种性格特征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往往选择干脆直接的方法。”

“朝堂:

今上在整顿士风文风、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极端手段。

对待异己或不服从者,往往以杀伐决断结束。

**消灭固然能简单地解决问题,

但却会加剧朝廷内部的紧张氛围,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无奈之举。

人性是复杂的,今上在整顿吏治中行酷烈手段,

但在文教之上却怀柔天下,以文教鼓励生育等来抚平元朝带来的残暴嗜杀,

为了让科举之人从前朝的民变为明国的民,

从洪武六年起停科举,利用在洪武二年所开设的学校培养学生,

直到洪武十七年第一批明国学子学成,才开科取士。

效果显著,洪武十八年二亭将《大诰》传遍天下,用的就是真正大明的学子,

至此,年轻一代经过文教之术,已经初步摆脱了元朝乱世的影响,

这一点在庆州学子以及军中年轻军卒身上有所体现,

他们善良、为国厮杀、只想过上好日子。”

“洪武二十一年,明国大军北伐。

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作为亲历者,

乌萨尔汗与各路权贵以及两位殿下都表现出了绝望与挣扎。

他们试图通过借助外力,用‘乃蛮部’‘鞑靼部’的军事手段来挽回败局,

但内部的分裂与贪腐使得他们的努力化为泡影,

在乃蛮部台吉‘阿日斯楞’与鞑靼部千夫长‘博尔术’传授兵法之时,

遭到了草原诸多权贵的阻拦,

他们排外,固步自封,

对待新事物远没有两位草原殿下的接受能力。

在北伐过程中,北元军队虽然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

但整体上已经失去人心士气,

具体表现为各自为战,群龙无首,慌忙逃窜。

北元权贵的残暴与无能进一步加剧了人性的堕落与沦丧。

在北伐灭元的战役中,北元百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对明军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与响应,

最大表现为坐视不理,喜迎王师。

这意味着北元王庭早在迁徙中失去人心,就算没有明军到来,北元王庭也无法维续。”

陆云逸直起腰,长出一口气,拿起一旁茶杯静静饮着,

过了没一会儿,他又提笔书写:

元末明初的人性变化在大明军中得到了最直观地体现:

一:从反抗压迫到追求正义:

“元朝末期,明军的前身主要是农民起义军,

他们因不堪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而奋起反抗。

这一过程中,明军将士们的人性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他们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而战,更是为了整个中原之地的解放。

这种人性中的觉醒与正义感,在北伐灭元的战役中得到充分体现,

以今上所领的红巾军为例,

每到一处各地城池纷纷开城投降,元朝地方士绅乡绅提供钱粮,家中子弟,支撑大军。

二:从草莽英雄到纪律严明的军队

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元末一些地方大族将学识带进军伍,

明军逐渐从一支草莽英雄组成的队伍转变为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正规军。

在北伐过程中,明军将士们严格遵守军纪,

从起义初期的烧杀抢掠,到后期的秋毫无犯,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明军人性的成熟与升华,也为他们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战术与战略的人性化考量:

在北伐灭北元的战役中,明军将领们充分运用了人性化的战术与战略考量。

他们不仅注重军事上的胜利,更关注战后的处理工作。

在攻占王庭后,大将军蓝玉立即命人封存北元国库和案牍书册,严禁士兵抢掠。

通过对北元王妃的控制,避免了数万草原罪人作乱,

只要战事结束,他们就会被安置在边疆,成为大明边民。”

勋贵的人性变化:

一:从元朝遗老到明朝新贵:

“在北伐灭元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效忠于元朝的勋贵阶层选择了归顺明朝。如占据辽东之地的大尉、丞相、海西侯纳哈出,

这一过程中,他们的人性中充满了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对新朝代的适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