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38章 援手之人,未必为友

第1038章 援手之人,未必为友

“李至刚?”

侯庸眉头微蹙,思索片刻:

“河南布政使司参政?此人下官有印象,如今他正在操持治水,成效显著。”

“正是。”

陆云逸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李大人虽出身寒门,却有实干之才。

此次河南治水,他亲赴堤岸,与民同劳,

修筑堤坝数百里,疏导支流十余条,救下沿岸数万户百姓。

如今水患渐平,其功不可没。”

侯庸闻言,点了点头:

“李大人的能耐,朝堂上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陆大人是想为他谋个升迁?”

陆云逸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道:

“本官曾与李大人共事,知晓其是实干之人,

如今朝中多空谈之士,

像李大人这般肯沉下心做事的,实属难得。

他在河南劳苦二载,未有半分怨言。

若日后有升迁调补的机会,还望侯大人能念及其功绩,予以考量,另外.治水一事本就得罪人,他的考评可能也会有所影响。”

侯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吏部选官,本就以功绩才德为先,

李至刚治水有功,考绩册上必有记载,下官定会对李大人的考核慎之又慎。

但.李大人可是从三品官员,与本官仅有一级之差。

在他的升迁之事上,本官虽能说上些话,却无法拍板定论,还望陆大人理解。”

陆云逸笑了笑:

“侯大人尽力即可。”

侯庸面露思索,轻声问道:

“大人,不知北平行都司设立三司之事,进展如何了?”

陆云逸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心中瞬间透亮。

方才提及李至刚升迁,侯庸半句不接,

反倒突兀问起北平行都司三司之事,

哪里是单纯好奇,分明是在探路,

要他为李至刚说话,需得有相应好处,

而这好处,多半与大宁相关。

陆云逸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笃定:

“北平行都司设三司之事,前些日子都督府曾递过奏疏。

只是陛下因太子殿下身子不适,心绪难平,此事便压了下来,

太子那边也未置可否,眼下确无定数。”

侯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刚要开口,却听陆云逸话锋一转:

“不过侯大人若是关注此事,倒也不必着急。

大宁如今的光景,一日一个模样。

去年秋冬才修通的水泥官道,如今已快延伸至山海关。

甘薯在关外试种成功,

今年秋收,光是卫所存粮就比往年多了两倍,商贸也格外繁荣。

假以时日,大宁成了北疆重镇,

朝廷要稳固边防,三司之设便是必然之事。”

侯庸眼睛一亮,脸上的拘谨散去不少,连连点头:

“陆大人所言极是!

大宁扼守辽东与北平要道,

若是发展起来,便是北疆屏障,三司之设势在必行。

下官也觉得,这等关乎边防的大事,朝廷不会一直搁置。”

话到此处,两人心照不宣,气氛缓和了许多。

侯庸放下茶盏,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带着几分恳切:

“陆大人,实不相瞒,下官今日有一事相求,恰与大宁有关。”

陆云逸颔首:“侯大人但说无妨。”

“下官有一同窗,姓周名彦,山东兖州人氏。”

侯庸缓缓道来,眼神中带着几分惋惜:

“他早年天资聪颖,二十岁便中了举人,本要参加会试,谁知临考前一月,其父病重卧床。

他是孝子,当即弃考回家照料,这一照料便是六年。

等老父过世,他再想备考,年岁已近三十,精力大不如前,

接连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再考下去,怕是也难金榜题名。”

他顿了顿,又道:

“周彦虽未中进士,却是举人出身,且在家乡教过书、打理过族中田产,

做事踏实稳妥,并非只会死读书的酸儒。

如今他想弃考入仕,可朝廷对举人授官本就严苛,

多是偏远小县的吏员,就算去了也难以升迁。

下官想着,大宁正是用人之际,

不知陆大人能否给个机会,让他去大宁谋个差事?”

陆云逸听完,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点头:

“侯大人放心,大宁如今百废待兴,正缺这般踏实肯干之人。

这样吧,吏部递一份文书给北平行都司,

我回去后便吩咐下去,给他安排合适的差事。”

侯庸没想到陆云逸答应得如此干脆,先是一愣,

随即脸上露出真切笑意,悬着的心彻底落下,连声道:

“多谢陆大人!多谢陆大人!

周彦若能得大人提携,必当尽心效力,绝不敢辜负大人厚望!”

“侯大人客气了。”

陆云逸摆了摆手:

“大宁需要人才,周先生是举人出身,本就是可用之才,本官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两人之间的隔阂彻底消散,

侯庸拿起茶壶,亲自给陆云逸续上茶,语气也随意了许多:

“陆大人,下官知道您近日处境不易。

京中弹劾您的奏疏不少,

如今又要离京回大宁,怕是心里难免有些郁结。”

陆云逸端起茶杯,看着杯中漂浮的茶叶,轻声道:

“些许非议,不足挂齿。

新政暂缓,也是时局使然,并非本官一人之力能扭转。

回大宁也好,至少能做些实事,比在京中陷入纷争要强。”

侯庸叹了口气:

“话虽如此,可京中之人,多是见风使舵。

您如今离京,难免有人说些闲话,

甚至觉得您是失了圣心,但下官却不这么看。”

他身子微微坐直,眼神诚恳:

“陆大人年纪轻轻,便能执掌市易司,推行宝钞、建立商行、改良甘薯,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陛下心里是清楚的。

此次让您回大宁,并非贬斥,

反倒是让您避开京中漩涡,去北疆稳固根基。

您想想,大宁若是在您手中愈发强盛,

将来朝廷若有大事,陛下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您。”

陆云逸抬眼看向侯庸,

见他神色真挚,不似作伪,心中微动。

他忽然想起,侯庸是山东兖州人,属北方地界,

难怪侯庸会这般直言相劝,怕是对于迁都北方也有几分中意。

“侯大人的话,本官记在心上了。”

陆云逸语气郑重:

“本官也明白,一时的进退不算什么,只要做好分内之事,将来总有可为之时。”

“正是这个道理!”

侯庸赞许地点头:

“您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当年中山王随陛下起兵时,也不过二十出头,

谁能想到后来能封公拜将、名留青史?

如今的蛰伏,都是为了将来的崛起。”

他话锋一转,又提及京中局势:

“不过您离京之后,京中之事还要多留意。

太子殿下的病情是重中之重,储位之争怕是要暗流涌动。

您在大宁,虽远在北疆,却也不能置身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