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夜如墨染。
城墙东段的风比往常更冷,像是从地底爬出来的。
青砖缝隙里残留的锈线早已不再静止,它们像血管一样微微搏动,渗出暗红液体,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没人知道这些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活的,但今夜,有人要让它死。
小漏站在断口前,手里攥着钢钎,指节发白。
她身后是七名“断流队”成员,每人肩扛工具,眼神决绝。
他们不是疯子,也不是暴徒——他们是被梦魇逼到绝境的人。
过去七天,全城上百居民梦见自己在城墙上刻字,手指磨烂也不停歇,醒来时掌心全是血痕。
医生说是心理应激,可他们知道,那是墙在记人。
“我不让你们消失!”小漏的声音撕裂夜空,带着哭腔,“你们要活着!不是变成字!不是被记住就完了!”
她猛地将钢钎插入地面裂缝,狠狠一撬。
“咔”的一声,像是骨骼断裂。
三条主锈脉应声而断,断裂处喷出细密铁雾,瞬间弥漫整片区域。
柴油桶被掀翻,黑油顺着沟壑流淌,浸透裸露的金属根系。
打火机亮起,橙光一闪,轰然爆燃。
火焰冲天而起,如同地狱之门洞开。
火舌贪婪吞噬锈线,发出类似哀嚎的尖鸣。
青砖剧烈震颤,整段城墙仿佛抽搐般抖动,连钟楼檐角的铜铃都无风自响。
远处数十户人家在同一秒惊醒,胸口发闷,指尖不受控制地抓挠墙壁,嘴里喃喃:“名字……我的名字还没刻完……”
梦又来了。
他们在梦里跪在城墙上,用指甲、用刀片、用牙齿刻下自己的名字,可刚刻完,风一吹,字就消失。
于是再刻,再消失,永无止境。
而现实中的火还在烧。
小新是接到第三个报警电话才赶来的。
她冲进现场时,浓烟已遮蔽半边天空,焦臭味刺鼻。
她踉跄扑到地缝边缘,只见断口处漆黑一片,残余火星仍在噼啪作响。
可就在那焦土之上,竟浮现出几行歪斜的字迹,像是谁用尽最后一口气写下的遗言:
“别烧……我们在记。”
字迹未干,墨色泛着微弱的蓝光,触手温热。
小新浑身一僵,手机差点掉落。
这不是笔写的,也不是投影——它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由锈灰与焦土自然凝成。
“你在记什么?”她低声问,声音颤抖,“谁在记?”
没有人回答。
但风突然停了。
死寂中,一阵低沉的嗡鸣从地下传来,像是某种巨大生物的呼吸。
紧接着,整段城墙轻轻震动了一下,仿佛六百年来第一次学会了心跳。
大断脉是在凌晨两点赶到的。
他穿着旧式地质工装,背着检测仪,脚步沉稳得像块移动的石头。
他蹲在断口前,沉默良久,才缓缓打开仪器。
屏幕上数据疯狂跳动:电流紊乱、磁场倒置、金属结晶速率异常提升。
“不是腐蚀。”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是连接。”
小新愣住:“什么?”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你们以为这锈是病?是污染?不,它在重组。高温没杀死它,反而刺激它形成了类似神经突触的结构——你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图,“每一次记忆波动,都会引发一次微电流反馈。这墙……正在建立感知回路。”
小新脑中轰然炸响。
她忽然明白为什么雁子能写下自己没听过的话,为什么咖啡会流出不属于他的泪。
他们的金手指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被这座城吸收、放大、反哺。
“所以‘对饮局’……不只是唤醒记忆?”她喃喃。
“你们搞的每一场聚会,每一次倾诉,每一滴酒、每一句话,都在喂养它。”大断脉站起身,拍掉手上的灰,“现在它醒了。而你们,正在把它变成一个活的记忆体。”
小新怔在原地,手中紧握的日记副本几乎被捏皱。
那是雁子留在办公室的备份,记录着她七年来的所见所闻——老人的抱怨、孩子的笑声、情侣的争吵、离别的沉默……整整三百页,全是别人的痛与暖。
她们当初建“古城热线”,是为了留住那些即将消散的生活痕迹。
可现在呢?
她们是不是太自私了?
次日清晨,井边雾气未散。
老知缝拄着拐杖走来,布鞋踩过湿泥,留下浅浅脚印。
他手中捧着一块残布,灰白底子,上面用红线绣着一个歪斜的“雁”字,针脚凌乱,却密密麻麻。
“我绣了四十九天。”他对守在井边的小新说,语气平静,“每绣一针,我就念一句‘记得她’。”
小新望着那块布,喉咙发紧。
“你们有金手指,能记、能调、能唤醒别人的情绪。”老人抬眼,目光如针,“可我们这些普通人呢?没有超能力,只能用手缝,用时间熬。可你们呢?拿别人的痛去喂墙?把活人的伤,变成死物的养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