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夜子时,古城墙下没有风。
空气像凝固的琉璃,压得人喘不过气。
七口古井围成半弧,宛如大地睁开的眼睛,此刻却死寂如墓穴。
锈线悬在西槐井上,最后一根,细若游丝,却仿佛牵着整座城的命运。
孟雁子站在坛心,指尖冰凉。
她低头看着手中那张薄如蝉翼的声笺,墨迹是她亲手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我记住了所有,却记不住我们的未来。”字迹工整,像是社区台账里的某一条记录——冷静、克制、不留余地。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笔一划,割的是心脉。
李咖啡站在她身侧,沉默得像一块被雨水泡透的木头。
他接过那张纸,手指微微发抖。
他曾用这双手调出过三千种情绪的味道,却始终调不出她眼底那一抹微光。
他曾以为,只要不断融合、不断尝试,终有一天能让她尝到“安心”。
可现在他懂了。
有些东西,越拼命留住,越会碎得彻底。
他将纸折成一只小船,动作极轻,仿佛怕惊醒什么。
然后弯腰,缓缓放入西槐井水面。
本该沉落的纸船,竟浮着不动。
更诡异的是,残存的锈线忽然颤动起来,如活蛇般缠绕其上,一圈又一圈,将纸船裹成茧状。
青金色的光从缝隙中渗出,忽明忽暗,像是某种古老的呼吸。
就在这死寂之中,老和的声音从城墙阴影里飘来,轻得像一片叶落地:
“断丝非绝,割爱成春。”
雁子猛地抬头。
咖啡也转过身,瞳孔收缩。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言语,心意已通。
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后的仪式,也是唯一的生路。
雁子抬手,从袖中取出剪刀。
银光一闪,她毫不犹豫地剪向那根连接着记忆与执念的锈线。
同一瞬,咖啡捏住脚边最后一块温陶残片,指节泛白。
咔嚓——
一声轻响,却似天地崩裂。
就在断裂的刹那,一道旋律毫无预兆地冲破寂静。
是咖啡脱口哼出的曲子。
清澈、干净,带着山风穿过松林的气息,带着回民街深夜灯火下的低语,带着他们第一次爬山时,她在山顶笑着骂他“笨蛋”的回音。
这首曲子从未命名,甚至从未完整弹奏过。
它只存在于他们共有的某个黄昏,在吉他弦上轻轻拨了一下,便再未提起。
可此刻,它回来了。
像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刺破寒冬的冰层。
雁子怔住,眼泪瞬间涌出。
她几乎是本能地开口,声音颤抖却清晰:
“你今天穿了蓝衬衫,我记住了。”
这句话,是三年前某个清晨她说过的。
那天他迟到了半小时,说是梦见她走了。
她笑他傻,顺口说了这句。
他记了很久,她却不记得自己说过。
但现在,它自动浮现在唇边,像一颗埋藏多年的种子,终于破土。
两人泪如雨下。
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终于敢哭。
下一秒,异变陡生。
雁子口袋里的笔记本突然发烫。
她抽出一看,那页写着“咖啡未温”的角落,墨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如同雪融于掌心,不留痕迹。
咖啡腕上的调酒笔记也在此刻泛黄卷边,那些标注“雁子偏好:少糖、多冰、加柠檬皮”的字迹,逐一褪色,化为虚无。
更远处,七口井同时发出干涸的嘶鸣。
井水急速退去,露出龟裂的底部。
七只残陶杯在同一瞬间炸裂,碎片纷飞如蝶。
而那曾缠绕井沿的锈线,纷纷断裂,飘散空中,竟如灰烬般升腾而起,随无形之风盘旋上升,最终消失在夜幕深处。
全城骤然陷入死寂。
没有井底嗡鸣,没有温陶低语,没有记忆回放的杂音。
那些纠缠他们多年的声音——母亲的药嘱、居民的投诉、咖啡说过的“下次一定”、争吵时的狠话——全都消失了。
彻底、干净。
小续蹲在巷角,手里攥着一只纸鹤。
那是他昨晚折的,说是要送给“听得见声音的人”。
可此刻,纸鹤突然从他掌心滑落,像失去了支撑它的气流。
他仰头望着漆黑的天空,喃喃:“风……不说话了。”
与此同时,大声站在监测台前,盯着最后一屏跳动的数据。
声迹仪的波形彻底归零。
他沉默良久,终于按下关闭键,低声念道:“从今起,我们靠人记,靠人听。”
没有人回应。
整座古城,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葬礼。
雁子和咖啡仍站在原地,彼此相望。
他们记得刚才的眼泪,记得那首曲子,记得那句“蓝衬衫”,可更多细节正在悄然剥离,像潮水退去后的沙滩,只留下模糊的印痕。
他们自由了。
但也空了。
月光洒在西槐井上,那团被锈线裹成的纸茧静静浮着,纹丝不动。
忽然,茧面微微一颤,仿佛有什么在里面轻轻动了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