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薪纪元:千秋劫 > 第31章 辩者的终局

薪纪元:千秋劫 第31章 辩者的终局

作者:得意乐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11:16:07

禽滑厘等人的反抗,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仅仅激起了些许涟漪,便彻底湮灭在【非攻巨像】那无可撼动的绝对秩序之下。他们的攻击甚至未能触及巨像的本体,便在靠近那苍白领域核心时,被无形的法则之力瓦解、凝固,最终如同那些农人、匠人一般,化为了姿态各异的抗争雕塑,永远定格在了冲锋的最后一刻。

他们的牺牲,并未能阻止领域的扩张,也未能唤醒巨像深处可能残存的墨子意识。但这悲壮的一幕,却被领域之外的有心人所窥见。

消息不胫而走,伴随着“墨家钜子化身魔神,禁锢万物”的恐怖传闻,迅速震动了诸子百家。有人恐惧,有人唾弃,也有人……心生好奇与挑战之意。

这一日,一位不速之客,出现在了那不断扩张的苍白领域边缘。

他身着宽大的儒袍(虽非儒家,但名家常借儒服彰显身份),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眼神中闪烁着洞察世情的睿智与一丝近乎顽童般的狡黠。他手中握着一卷竹简,腰间挂着酒壶,步履从容,仿佛眼前这片令常人魂飞魄散的死寂绝地,不过是一处值得探奇的风景。

他便是名家大师,惠施。以“合同异”、“历物十事”等诡辩奇说闻名于世,一生追求概念的辨析与逻辑的极致。

“有趣,当真有趣!”惠施抚掌而笑,望着那片凝固的世界,眼中满是见猎心喜的光芒,“将‘非攻’之念推行至斯,几近于道,然则过刚易折,过纯易污。此等绝对之‘静’,岂非另一种形态之‘死’?待老夫前去,与这巨像论一论这‘动’、‘静’之别,‘同’、‘异’之辨!”

他并非为了拯救苍生(或许有,但绝非首要),更多是出于一位顶尖辩士遇到终极命题时的本能兴奋。他要以言语为剑,以逻辑为盾,去破解这笼罩天地的绝对法则。

有随行的弟子惊恐阻拦:“夫子!禽滑厘等墨家精锐尚且化为石像,此去凶多吉少啊!”

惠施洒然一笑,饮尽壶中酒,将空壶抛给弟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此行之必行?若道理不通,纵活千载,亦与这凝固之物何异?若道理能通,纵化磐石,亦得其所哉!”

说罢,他整了整衣冠,昂首阔步,踏入了那片苍白死寂的领域。

领域的力量瞬间包裹上来,试图将他也同化为静止的一部分。但惠施周身仿佛有无形的“概念”屏障流转,那是他毕生辩术凝聚的精神力量,暂时抵御着法则的侵蚀。他行走在凝固的田野与街道上,如同一个异数,一个仍在流动的变量,径直走向那领域核心的巍峨巨像。

巨像那苍白色的漩涡之眼,第一次真正“注视”了这个渺小却未被立刻同化的存在。

惠施在巨像脚下站定,仰头望去,毫无惧色,朗声开口,声音在死寂的领域中清晰可辨:

“闻阁下立‘非攻’之极则,行‘兼爱’之大道,使万物归于寂寥。施不才,敢问一句:这‘非攻’,是攻耶?非攻耶?”

他一开始,便祭出了名家最擅长的概念悖论。巨像以“非攻”为核,但其行为本身,强制消除一切争斗,是否构成了一种对万物意志最极致的“攻”伐?

巨像沉默,领域依旧。

惠施不以为意,继续发问,语速渐快,如同连珠箭矢:

“阁下欲使天下‘同一’,消除万‘异’。然,请问:‘大同’之中,若无一‘异’为之对照,何以显其‘同’?譬如白驹过隙,若无‘隙’之黑暗,何来‘驹’之白影?阁下消除一切‘异’,岂非连‘同’本身,也一并消除了?”

“再者,阁下使万物‘静止’。敢问:此‘静’是相对于何物而言?若天下皆‘静’,无‘动’与之相对,此‘静’还是‘静’吗?亦或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而非‘静止’?”

他引述自己的“历物十事”:“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珠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世间万物,本处于永恒的流变与相对之中。阁下强求绝对之‘静’,岂非违背天地运行之本然?”

惠施的辩词,层层递进,从概念的自指悖论,到相对性的依存关系,再到运动与静止的哲学思辨。他试图用逻辑的矛,去刺穿那绝对法则的盾,证明其内在的矛盾性与不可实现性。

他围绕着巨像行走,声音越来越高亢,精神力量催发到极致,仿佛要以一己之言,撬动这笼罩世界的规则:

“山与泽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他将一个个着名的诡辩命题抛出,每一个命题都在挑战常识,解构固定认知,试图从根本上动摇“绝对”这一概念存在的根基。

领域,似乎真的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波动。某些被凝固的、靠近核心区域的物体,边缘出现了极其细微的模糊,仿佛逻辑的风暴正在冲击着法则的稳定性。

惠施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感觉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

然而,他低估了劫火与绝对理念结合后的恐怖。

巨像那一直沉默的“意志”,终于做出了回应。并非言语,而是一种更加直接的、规则层面的“修正”。

一股无法形容的、纯粹概念性的力量,如同无形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惠施。它没有攻击他的身体,而是直接作用于他的“思维”,他的“逻辑”,他的“认知”本身。

惠施那奔腾不休的思绪,那构建起无数诡辩大厦的逻辑链条,在接触到这股力量的瞬间,如同遇到了克星。他所有的“合同异”、“离坚白”的技巧,所有对相对性的阐述,所有对悖论的运用,在这“绝对”的面前,都失去了意义。

因为巨像的法则,不接受“异”,不接受“相对”,不接受“悖论”。它只承认唯一的、绝对的“同”与“静”。

惠施的思维,试图理解、辩驳、解构这绝对法则,但这法则本身拒绝被理解,拒绝被辩驳。他的逻辑在绝对的壁垒上撞得粉碎,他的意识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试图理解“不可理解之物”的循环之中。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

“非攻……是攻……非攻……”

“静……动……静……”

“同……异……同……”

他的辩词变成了无意义的重复,眼神中的睿智与狡黠迅速褪去,被一种极致的迷茫与思维的混沌所取代。他感觉自己落入了一个没有出口的逻辑迷宫,每一个念头都在产生悖论,每一个问题都引向更深的无解。

三日。

整整三日,惠施站立在巨像之下,一动不动,如同老僧入定。但他的内部,正在进行着一场毁灭性的、思维层面的风暴。

第三日黄昏,当最后一丝天光被苍白领域吞噬时,惠施那高速运转、最终过热崩坏的思维,戛然而止。

他周身那抵抗领域的精神力屏障彻底消散。

苍白的光芒流转而过。

这位名满天下的辩士,化作了一尊栩栩如生的石像。他微微仰着头,脸上凝固着一种极度专注、却又充满无尽困惑与沉思的神情。他的右手微微抬起,仿佛还在进行着某种阐述,手中紧紧握着一卷展开的竹简,竹简上,最前端刻着的,正是他那着名的命题——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他最终,未能辩倒这绝对的法则。

反而被这法则,将他的思辨,连同他的生命,一起凝固成了永恒。

以一种思想者最悲怆,也最富哲学意味的姿态,迎来了他的终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