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薪纪元:千秋劫 > 第300章 荆州治政

薪纪元:千秋劫 第300章 荆州治政

作者:得意乐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11:16:07

关羽那“生存之道”的冰冷诘问,带着单刀赴会的余威与对“非我同道”的深深戒备,在这片迷雾领域中回荡。他试图用那份绝对的威慑力,来证明自身审视目光的“必要性”与“正确性”,将偏执粉饰为乱世中坚守忠义的必然代价。

然而,林煜和禽滑素并未被这份气势完全压倒。他们清晰地看到,在单刀赴会的记忆场景中,关羽对鲁肃等人的态度,已然超出了必要的外交警惕,上升为一种近乎本质性的、带着道德优越感的冰冷评判。这份评判,正不断蚕食着他原本应有的容人之量与审时度势的智慧。

“君侯之胆魄,自是无人能及。”林煜迎着关羽那审视的目光,缓缓开口,语气不卑不亢,“震慑宵小,维护疆土,亦是为将者之本分。然,煜之所惑,并非在于君侯对外之威严,而在于……对内之治理,在于君侯心中那柄衡量‘忠义’与‘不义’的尺,是否因其过于追求绝对的光明,而容不下丝毫人性的阴影与现实的尘埃?”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了关羽内心那最为敏感的地带——其绝对化的道德标准,在面对复杂现实时的适用性。

关羽闻言,丹凤眼中寒光一闪,周身的劫火随之跃动,显然对林煜再次质疑其根本信念感到不悦。但他并未立刻发作,反而像是被触及了另一个层面的“功绩”,一种不同于战场杀伐,却同样能证明其“正确”与“价值”的领域。

“哼,尔等是觉得,关某只知征战,不明治政?只懂刀兵,不晓仁德?”关羽冷哼一声,青龙偃月刀上的暗红纹路如同呼吸般明灭,“也罢!便让尔等见识一番,关某坐镇荆州之时,是如何执法如山,如何以‘义’治政,如何将这纷乱之地,打造成王业之基!”

话音未落,那股熟悉的牵引之力再次降临。这一次,不再是战场杀伐的惨烈,也非外交场合的剑拔弩张,而是一种沉凝的、带着秩序与规则意味的力量,将林煜和禽滑素的意识,带入了一片繁华而井然有序的城池景象之中。

荆州,江陵城。

街道宽阔,车水马龙,商铺林立,行人往来,虽不及北方中原某些大城的千年积淀,却也透着一股新兴的活力与严整的秩序。城头“关”字大旗迎风招展,巡逻的士兵甲胄鲜明,步伐整齐,眼神锐利,显示出极高的纪律性。

记忆场景的核心,并非军营或府邸,而是……官署府衙!

大堂之上,关羽端坐主位,并未着全副铠甲,只是一身绿色锦袍,头戴巾帻,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却比顶盔贯甲时更显沉重。他面前案几上堆放着竹简文书,下方则肃立着荆州一众文武属官,包括糜芳、士仁、潘濬、赵累等人。气氛严肃,鸦雀无声。

此刻,正在审理一桩案件。一名低级官吏被押解上来,罪名是贪污军粮,虽然数额不大,但在战时,此乃重罪。

人证物证俱在,那小吏面如死灰,磕头如捣蒜,连声求饶,言家中老母病重,一时糊涂,恳求网开一面。

属官之中,有人面露不忍,赵累更是出列,躬身道:“君侯,此人虽罪不可恕,然念其初犯,且情有可原,是否可酌情减轻惩处,令其戴罪立功?”

记忆中的关羽,面色沉静,并无怒容,但那双丹凤眼中却毫无波澜,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他缓缓拿起案几上的令箭,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法者,国之根基,军之命脉。贪墨军粮,无论数额多寡,无论缘由为何,皆是动摇根基、危害军命之大罪!今日若因‘情有可原’便法外开恩,明日便有更多人效仿,届时法将不法,军将不军,何以镇守荆州?何以匡扶汉室?”

他目光扫过堂下众官,凡被他目光触及者,皆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

“律法既定,便当严格执行,不容丝毫变通!此等蠹虫,留之何益?依军法,斩立决!”

令箭掷下,声音清脆,却如同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那小吏直接被拖了出去,求饶声戛然而止。

堂内一片死寂。关羽的处置,公正,严明,甚至可称得上铁面无私。但林煜和禽滑素却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份铁面无私之下,似乎缺少了一丝……温度,一丝对个体命运在极端处境下无奈挣扎的体察与怜悯。他的“义”,在此刻完全等同于对既定规则(在他心中与汉室大义绑定)的绝对遵守,任何偏离这规则的行为,无论缘由,皆被视为对“义”的玷污,需以最严厉的手段清除。

现实领域中,关羽本体通过记忆场景,语气带着一丝自矜,对林煜二人道:“尔等可见?乱世用重典,非关某不近人情!唯有法度森严,令行禁止,方能凝聚人心,整饬吏治,使荆州成为铁板一块!此乃大仁,非妇人之仁!若徇私枉法,纵容姑息,才是对真正忠义之士最大的不公!”

他的话语,听起来无可指责。然而,记忆场景并未结束。

随后,又处理了几桩民事纠纷与军纪问题。关羽的判决无一例外,皆是以律法条文为唯一准绳,执行得一丝不苟,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一名士兵因与同僚口角斗殴,虽未造成重伤,仍被重责军棍,几乎去半条命;一商户因货物税目申报略有不清,被罚没半数家财,几近破产……

属官中,糜芳、士仁等人,在面对关羽时,神色愈发恭敬,甚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畏惧。他们或许并无大错,但关羽那不容丝毫瑕疵的审视目光,那对“不忠不义”(任何细微过失都可能被上升到此高度)的极端敏感,已然让他们如履薄冰,不敢行差踏错半步。这种高压,或许带来了表面的高效与秩序,却也正在悄然积累着怨气与离心力。

禽滑素望着记忆场景中那些因微小过失而遭受严惩的吏民,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忧虑,她以心神对林煜道:“墨家亦讲‘法仪’,然法之目的,在于‘兴利除害’,在于保障兼爱交利。观关君侯之行,法已成绝对之尺,量人量事,不留余地。其心中,似乎已无‘权变’与‘恕道’之容身之地。此非治国长久之道,恐酿隐忧。”

林煜深有同感。他注意到,在关羽处理政务,尤其是审判那些“不义”之行时,其周身那磅礴的青色罡气中,那丝不祥的“青色幽光”似乎变得更为活跃了一些,虽然依旧细微,却如同毒藤,更深的扎根于他的力量本源之中。劫火,正利用他对“绝对正义”的执着,悄然侵蚀着他本应有的包容与变通之心。

现实领域中,林煜沉默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抬头望向那劫火缭绕的关羽,沉声问道:

“君侯执法如山,整饬吏治,确能收一时之效,令行禁止,煜深感佩服。”

“然,君侯可曾想过,‘法’之本身,亦非万能,亦需‘情’与‘理’之补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君侯以绝对清明之镜映照万物,凡有微瑕者,皆以为污秽,必欲去之而后快。”

“长此以往,君侯身边,尚存几人敢言真心?几人能不惧君侯那容不得半分瑕疵的审视目光?”

“譬如那糜芳、士仁,彼等此时战战兢兢,唯命是从,然其心中,是真敬君侯之‘义’,还是……只是畏君侯之‘严’?”

“当敬畏取代了敬爱,当严苛吞噬了包容,这看似铁板一块的荆州……其根基,当真如君侯所认为的那般……坚不可摧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