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薪纪元:千秋劫 > 第137章 林煜的共鸣·仁政之殇

薪纪元:千秋劫 第137章 林煜的共鸣·仁政之殇

作者:得意乐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11:16:07

上郡的夜,比咸阳更黑,星子却更亮,像无数冰冷的银钉楔在幽蓝的天鹅绒上。凛冽的风刮过长城垛口,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与远处军营隐约的刁斗声交织,构成边塞特有的苍凉韵律。林煜、禽滑素与碑使,如同三道融入夜色的影子,避开了巡夜的秦军锐士,悄然潜入了公子扶苏所在的营区。

与咸阳那令人窒息的“秩序”相比,上郡军营虽也纪律严明,却还保留着几分鲜活的人气与不确定性。这让他们稍感安心,却也更加警惕。

在一处相对僻静的、用于存放兵械的营帐阴影里,林煜终于见到了这位历史上有名的仁厚公子。扶苏独自一人,未着甲胄,只一袭素色深衣,立于清冷的月光下,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忧思与疲惫,与他年轻的面容颇不相称。

“公子扶苏?”林煜低声开口,声音在风中显得有些飘忽。

扶苏骤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与警惕,手已按上了腰间的剑柄。当他看清来者是三个衣着气质迥异于秦军的人(林煜的现代人残留气息、禽滑素的墨家机关风格、碑使的非人质感),警惕更甚。“尔等何人?擅闯军营,依秦律当斩!”

“我们并非敌人,公子。”林煜上前一步,示意禽滑素和碑使稍安勿躁。他的右眼,劫火计数器在靠近扶苏时,并未传来针对性的警报,反而有一种奇异的、温和的共鸣感,仿佛触及了一片尚未被苍白火焰完全污染的净土。“我们为帝都异变而来,为陛下……身陷的‘偏差’而来。”

“偏差?”扶苏蹙眉,这个词对他而言陌生而突兀。

林煜没有直接解释“守火人”的使命,那太过惊世骇俗。他选择了一个更易切入的角度:“我们来自远方,目睹咸阳如今景象……天空隐现律文,百姓言行如偶,整个帝都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冰冷的法网所笼罩。陛下……似乎已与律法合一,其意志即为法则。”

这番话,精准地击中了扶苏内心最深的忧虑与痛苦。他身体微微一震,按着剑柄的手缓缓松开,眼神中的警惕被一种深沉的悲哀所取代。“你们……也看到了?”他声音干涩,“父皇他……昔日虽严苛,却仍是雄主明君,为何如今……”

“我们想知道,陛下何以至此?”林煜抓住机会,切入主题,“公子久在陛下身边,可知其心路历程?任何过往的痕迹,或许都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困局,甚至……找到一线转机。”

月光下,扶苏的神情变幻不定。内心的挣扎显而易见——孝道要求他维护父亲的形象,但眼前的危机与他对帝国未来的担忧,又迫使他必须寻求理解与出路。最终,对“仁政”的信念压倒了对“为父隐”的执念。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开始讲述。声音低沉,带着回忆的朦胧与痛楚。

他讲述嬴政在赵国为质时的孤寂与恐惧,那些来自街头巷尾的欺凌与白眼,那些对混乱与背叛的早期烙印。“父皇曾言,彼时便觉,世间若无铁律,人皆可为豺狼。”扶苏叹息道。

他讲述统一六国后,父皇如何倾心于法家,如何欣赏韩非那套将人性视为可计算、需强制规范的冰冷理论。“李斯丞相曾言,法家之术,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父皇……或许是厌倦了诸侯纷争的混乱,太过渴望一种一劳永逸的秩序。”

他提及焚书坑儒,并非单纯视为暴行,而是试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父皇惧百家之言淆乱民心,惧六国遗老借古非今。他要的,是一个思想纯净、只听一种声音的帝国。”

他还谈到阿房宫,那不仅仅是奢靡:“父皇似欲在其中,营造一个完全受控、隔绝外界一切‘不谐’的完美之境……”

林煜静静地听着,运用“史实共鸣”的能力,努力捕捉着扶苏话语中流露出的、属于嬴政的真实情感碎片——那是对混乱深入骨髓的恐惧,是对掌控一切的极致渴望,是建立在无数功业之上的、近乎神性的傲慢,以及晚年以来,对时间流逝、伟业成空的巨大焦虑。

这些信息与他之前经历的孙武,追求绝对兵道;墨子,追求绝对兼爱;老子,追求绝对无为何其相似!都是将一种理念推至极端,最终异化为吞噬自身的怪物。嬴政的“绝对秩序”,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偏差”,而且因其掌控着整个帝国的权柄,其危害性远超前者。

“公子,”林煜在扶苏讲述的间隙,沉声开口,“您可知,任何一种理念,若失去包容与弹性,排斥所有异质,其本身便会成为最大的暴政?如同坚硬的磐石,看似稳固,却无法孕育生命。陛下所追求的秩序,正在扼杀帝国的生机。”

扶苏浑身一震,林煜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郁结已久的困惑。他联想到边疆民夫的惨状,联想到咸阳那死寂的街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缘由……一切都贯通了。

“是的……是的……”扶苏喃喃道,“法不可废,然纯任法治,刻薄寡恩,则民不堪命,国将不国。圣王之道,礼乐刑政,相辅相成……可惜,父皇他已听不进这些了。”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力与伤感。

“或许……并非全无办法。”林煜目光锐利起来,“公子,您所秉持的仁政思想,强调‘民为本’,‘仁者爱人’,重视教化和德治,这与陛下那纯粹基于威慑和强制的‘律令秩序’,在根基上存在根本的矛盾。”

碑使冰冷的声音适时响起,进行着逻辑分析:“根据现有数据模型推演,‘律令织网’领域的绝对性,建立在否定一切非律法认可的价值之上。儒家仁政思想中的‘恻隐之心’、‘仁爱’、‘民贵君轻’等核心概念,本身即构成对该领域绝对逻辑的潜在挑战。它们代表了另一种秩序的可能性,一种基于内在道德而非外部强制的秩序。”

禽滑素也补充道:“墨家亦讲‘兼爱’、‘非攻’,虽与儒家路径不同,但同样反对极端化的强制。任何强调内在情感与道德自主的理念,都可能成为那冰冷法网上的‘毛刺’。”

林煜点头,看向扶苏:“公子,您的存在,您所代表的理念,本身就是那‘律令领域’的一个‘逻辑弱点’,一个未被完全同化的‘变量’。陛下可以流放您的人,却无法轻易从根源上抹杀这种深入华夏文明骨髓的思想。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种‘仁政’思想的内涵,或许能找到与之共鸣,进而动摇那绝对法网根基的方法。”

扶苏的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微弱却真实的光芒。不再是单纯的痛苦和挣扎,而是一种被点亮的使命感。他意识到,他坚守的并非只是迂阔的书生之见,而是可能对抗那吞噬一切冰冷秩序的关键力量。

“我……明白了。”扶苏挺直了脊梁,尽管前路依旧迷茫,但他的眼神已变得坚定,“纵使螳臂当车,吾亦往矣。为了那些沉默的百姓,为了这华夏文明的未来……”

营帐外,北风依旧呼啸。但在帐内阴影中,一场基于思想共鸣的联合,一次针对“绝对秩序”的微弱反击,已然悄然萌芽。仁政之殇,或许亦是破局之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