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薪纪元:千秋劫 > 第120章 焚书坑儒·思想的牢笼

薪纪元:千秋劫 第120章 焚书坑儒·思想的牢笼

作者:得意乐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11:16:07

咸阳宫那场决定文化命运的廷议,其肃杀之气尚未完全散去,一道冰冷的诏令便如同北疆的寒流,迅速席卷了帝国刚刚抚平的疆土。诏令的核心清晰而残酷:除《秦记》以外的史官着述,除博士官管辖所藏之外,天下私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送至郡县官府,统一焚毁。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此列。

这道诏令,在后世史家笔下,是秦始皇暴戾无道的铁证。然而,在那高高在上、冕旒遮面的帝王心中,这并非一次单纯的文化毁灭,而是一场关乎帝国存亡的思想肃清战争,其动机根植于一种极致的、几乎化为本能的恐惧。

兰陵城的老儒生荀毅(虚构人物,取其继承荀子学说之意,象征儒家传承),是在一个阳光惨白的午后,听到这个消息的。彼时,他正在自家简陋却整洁的书斋内,为几名年轻的弟子讲解《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 苍老而虔诚的声音,在竹简墨香中流淌,讲述着上古圣王的德政与揖让。这声音,曾是他以及无数像他这样的士人,精神世界的支柱。

传令的秦吏骑着快马,用带着浓重秦地口音的官话,在闾里间高声宣读了诏令。那声音冰冷、生硬,如同铁锥,狠狠凿穿了书斋的宁静,也凿穿了荀毅那颗饱经离乱、却仍坚守着文化火种的心。

刹那间,荀毅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凉了。手中的竹简变得无比沉重,几乎要脱手坠落。《诗》、《书》、百家语…这些不仅仅是文字,是典籍,它们是先王之道,是圣贤之训,是维系华夏文明于不朽的根基,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学者,在战火纷飞、家国沦丧的岁月里,用生命去守护、去传承的文明血脉!如今,竟要尽数付之一炬?

“以古非今者族灭…” 这冰冷的法令,让他想起了楚国灭亡时,那些在战火中湮灭的宗庙、那些流离失所的贵族,以及那些因为吟唱楚歌而被秦军斥为“蛮音”并遭屠戮的乐师。一种比亡国更深的恐惧攫住了他。亡国,痛在肌肤;焚书,毁其魂魄!这是要将根植于历史与思想的、所有可能与秦政相悖的文明多样性,连根拔起,彻底铲除!

他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咸阳宫中,那位帝王深藏于冕旒之后的眼眸。那双眼眸里,没有对知识的憎恶,只有一种对“异端思想”可能瓦解其脆弱统一秩序的、近乎病态的恐惧。嬴政亲眼见过百家争鸣如何导致思想混乱,见过六国遗民如何凭借对故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潜藏反心。他不能容忍在他的帝国里,存在任何不同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第二种声音,不能容忍任何人援引上古圣王、三代之治来质疑他“事皆决于法”的现行体制。思想上的不统一,在他看来,比六国的军队更危险,它是滋生叛乱的温床,是腐蚀帝国铁律的毒药。他要打造的,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高度同质的、没有任何杂音的“纯净”帝国。焚书,就是打造这座思想牢笼最直接、最残酷的手段。

限期一日日逼近。兰陵城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往日里书声琅琅的学舍寂静无声,士人见面,眼神交换间只有无尽的悲凉与惶恐。秦吏带着兵卒,挨家挨户催促、搜查。不时有痛哭声、争吵声从某些院落传出,随后又迅速归于死寂,那是藏书被夺,或是因抗拒而遭逮捕。

荀毅将自己关在书斋里,对着满屋的竹简,老泪纵横。这些典籍,有些是他的老师,一位在楚亡后抑郁而终的老博士,临终前亲手交给他的;有些是他年轻时游学各国,辛苦抄录而来的;每一卷都浸透着心血,承载着记忆。抚摸着一卷《诗经》,他仿佛能听到采诗官摇着木铎行走在乡间的脚步声;翻开《春秋》,眼前便是孔子笔削之间蕴含的微言大义。

烧掉?如何能烧?这烧的不是竹简,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来的道统!是华夏的脊梁!

可若不交…“弃市”、“族灭”…那冰冷的法令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他自己可以殉道,可家中的子侄、年轻的弟子们呢?他们何其无辜,要承受这灭顶之灾?

最后一天,黄昏。残阳如血,将兰陵城染上一片凄厉的红。官府指定的空地上,已经堆起了小山般的竹简、木牍,还有少量的帛书。周围是手持长戟、面无表情的秦军兵卒,以及一些奉命前来监督执行的秦吏和少数投靠新朝、急于表现的“博士”。

荀毅在家人的哭泣和弟子的搀扶下,最终还是来了。他抱着一个沉重的木匣,里面是他毕生珍藏、反复校勘的几部核心经典,《诗》、《书》、《礼》、《易》的精选抄本。他的脚步蹒跚,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走到那书堆前,他看着那些即将化为灰烬的文明瑰宝,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

一个秦吏上前,粗暴地打开木匣,随意翻检了一下,确认是违**籍,便不耐烦地挥手示意他扔上去。

荀毅没有动。他抬起头,浑浊的双眼望向西方咸阳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嘶声喊道:“陛下!此非治国之道!此乃自绝于往圣,自断文明之根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壅塞言路,堵塞思想,帝国…帝国何以长久?!”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带着绝望的悲鸣。周围的兵卒和官吏冷冷地看着他,如同看一个疯子。没有人回应,只有风吹动书页发出的哗啦声,像是无数灵魂在哀泣。

最终,他还是将那木匣递了出去,看着它被扔上书山。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也随之被抽离,投入了那冰冷的堆积物中。

火把被扔了进去。

起初是青烟,随即,火焰猛地窜起,贪婪地舔舐着干燥的竹木。噼啪作响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是文明在烈焰中骨骼断裂的声响。火光映照着荀毅苍白而麻木的脸,也映照着周围一些士人无声流淌的泪水。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混合着墨香、竹木焦糊气的奇异味道,仿佛是一场盛大而残酷的祭礼。

荀毅呆呆地站着,直到火焰渐熄,只余下满地灰烬和零星的火星,在渐浓的夜色中明明灭灭,如同他心中残存的、微弱的文明火种。他知道,在这帝国广袤的土地上,今夜,有无数这样的火堆在燃烧,吞噬着无数个“荀毅”的梦想与坚守。

他转过身,步履踉跄地往回走,背影佝偻,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他不知道的是,就在这文化浩劫发生的同时或稍后,在咸阳,一些因为进谏、或因为方术不验而被牵连的儒生、方士,正面临着比焚书更为残酷的命运——被坑杀。**与思想,同时被纳入那架追求绝对秩序的机器之下,碾为齑粉。

思想的牢笼,已然落下沉重的铁闸。帝国的天空下,只剩下一种被允许的声音在回响。荀毅回到清冷的书斋,四壁空空,唯有那未被归入**的医药小册,孤零零地躺在案几上。他坐在黑暗里,一动不动,仿佛也成了一尊即将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石像。只有那在灰烬中灼烧过的、对文明传承近乎本能的执着,还在他心底最深处,闪烁着微弱而顽强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