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域共生危机解除后的一个月,跨域联盟召开了 “多空间探索战略会议”—— 会议的核心议题有两个:一是总结生命域探索成果,推动共生技术在已知空间的应用;二是分析新发现的 “机械域” 坐标,制定初步的探查计划。
会议现场的投影屏上,生命域的共生调控图谱与机械域坐标石的符文截图并列展示。小雅首先汇报共生技术的应用进展:“我们已在源能域的生态试验田建立‘人工共生区’,将源能仙谷与生命域的共生草套种,仙谷的产量提升了 30%,且减少了源能消耗;新空间前哨站的‘共生净化系统’也已安装完毕,能自动过滤空气中的失衡能量,为后续居民迁移提供了生态保障。”
器阳大师则聚焦机械域坐标分析:“坐标石上的符文除了空域坐标,还标注了‘机械核心’‘能量驱动’‘自动防御’等关键词,结合初始域星图的残缺信息推测,机械域可能是初始域文明‘技术制造’的核心区域,存在大量自动化机械设施与能量驱动技术,甚至可能保留着初始域的‘跨域设备生产线’。”
丹尘大师补充道:“机械域的能量环境尚不明确,丹仙族已开始研发‘机械适应丹’,增强人体对机械域可能存在的‘金属能量辐射’的耐受性;同时,针对机械域可能存在的自动化防御系统,我们还会炼制‘能量伪装丹’,让探查队员暂时模拟初始域能量特征,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经过五小时的讨论,联盟确定了 “多空间探索三步走” 的中长期战略:
1. 现有空间优化(1 年内):在末世、仙界、新空间、源能域、生命域建立 “跨域生态网络”,实现能量与资源的互通;完善跨域传输装置,将源能域的通用源能输送至其他空间,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2. 机械域初探(6 个月内):组建 “机械域先遣队”,以技术探查为核心,重点确认机械域的能量环境、机械设施完好度、潜在危险类型,不进行大规模开发。
3. 多空间协同(2 年内):基于前两步成果,建立 “跨域探查数据库”,整合各空间的技术、生态、资源信息;组建 “多空间应急支援队”,应对不同空域的突发危机(如生态失衡、机械失控等)。
机械域先遣队的组建延续了多文明协作模式:队长由器远担任(熟悉初始域技术,擅长设备解析);核心成员包括 2 名器仙族高级工匠(负责机械维修)、2 名两界技术学院 “机械专业” 学员(学习初始域机械技术)、1 名蚀仙族成员(用能量共鸣检测机械能量)、1 名丹仙族医疗员(携带专项丹药)、3 名警戒队员(应对防御系统);王大锤虽不直接参与先遣队,但会通过跨域通讯实时指挥,确保探查安全。
先遣队的装备筹备针对性极强:器仙族打造了 “机械解析仪”,能快速识别初始域机械的结构与功能;特制的 “防辐射装甲”,可抵御金属能量辐射;“能量干扰器”,能暂时屏蔽低强度的自动化防御系统;丹仙族准备的 “机械适应丹” 与 “能量伪装丹”,已通过模拟环境测试,效果稳定;甚至还携带了 “初始域机械符文手册”,收录了从共生塔与坐标石解读出的 50 余道机械相关符文,为设备解析提供参考。
与此同时,跨域联盟的 “基础体系建设” 也在同步推进:
1. 跨域通讯升级:器仙族在新空间前哨站建立 “跨域通讯中枢”,通过初始域符文优化信号传输,实现末世、仙界、源能域、生命域的实时高清通讯,延迟降低至 0.5 秒以内。
2. 人才培养扩容:两界技术学院新增 “机械技术”“跨域通讯”“应急支援” 三个专业,首批招收 80 名学员,学员需在源能域、生命域完成各 3 个月的实践学习,考核合格后方能毕业。
3. 资源调配机制:成立 “跨域资源委员会”,由末世、仙界、蚀仙族各选 3 名代表组成,负责统筹各空间的资源分配,优先保障探查与生态建设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机械域先遣队出发前一周,源能域举行了简单的送行仪式 —— 源能域的开发人员、生命域留下的生态监测员、新空间前哨站的工作人员齐聚能量转换站前,为队员们送上祝福。器远接过王大锤递来的 “跨域联盟徽章”,徽章上刻着五颗代表已知空间的光点,象征多文明的团结:“请队长放心,我们一定优先完成技术探查,不冒进、不贪功,为后续的多空间探索打下基础。”
当三艘穿梭艇沿着星图标注的航道驶向机械域时,王大锤站在能量转换站前,望着穿梭艇消失的方向,手中握着初始域跨域星图的完整版 —— 经过生命域坐标石的补充,星图上的未知空域光点已从 12 个减少至 9 个,其中机械域的坐标被用红色标注,成为第六卷探索的核心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