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 > 第163章 淮畔瓷坊,素坯勾勒蕴清雅

大寒已至,北风卷着雪沫掠过淮河,宋亚轩与刁刁的船在淮畔的“白瓷镇”靠岸。镇子坐落在山坳里,瓷窑的烟囱在雪中冒出淡淡的青烟,空气中弥漫着高岭土特有的清润气息。这里以“影青瓷”闻名,瓷胎薄如蝉翼,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如同月下的薄冰,素净而雅致。

镇上最大的瓷坊“映月窑”,主人是位姓温的匠人,人称温先生。温先生不善言辞,却一手“拉坯”绝技,能在转盘上拉出薄如纸的瓷坯,他烧制的“月白釉”碗,釉面莹润,对着光能看见指纹,被誉为“手捧月光”。

两人走进瓷坊时,温先生正在拉坯房里忙碌。他坐在转盘前,双手蘸着水,一团洁白的高岭土在他手中渐渐成型,不过片刻,一只碗坯便亭亭玉立,胎壁均匀得仿佛天然生成。旁边的架子上摆着各式素坯,有瓶、有盏、有盘,个个线条流畅,不见一丝瑕疵。

“温先生,您这拉坯的功夫,真是出神入化,”宋亚轩看着那只碗坯,忍不住赞叹,“胎壁这么薄,竟能保持周正。”

温先生停下转盘,声音低沉:“高岭土要选‘观音土’,细腻无杂质,揉泥要‘九九八十一次’,把气泡揉尽。拉坯时心要空,手要稳,气要匀,想着坯子的形状,它就顺着心意长了。”

刁刁拿起一个素坯小瓶,胎体轻盈,触感细腻:“这素坯不上釉就能这么光滑,是打磨过吗?”

“用细砂纸磨三遍,”温先生指着墙角的砂纸,“第一遍去棱角,第二遍去痕迹,第三遍增温润。就像做人,要经过打磨,才能去掉锋芒,显出温润。”

正说着,温先生的徒弟阿瓷捧着一摞碗坯进来,其中一个碗口有些歪斜。“师父,这几批坯子拉完了。”

温先生拿起歪口的碗坯,指尖轻轻摩挲着边缘:“拉到第七圈时,你手劲偏了,左边重了三分。拉坯就像走钢丝,差一丝就歪了。”

阿瓷红了脸:“我……我想着快点拉完,好赶在雪停前上釉。”

温先生摇了摇头:“上釉更要等雪停,空气湿度大,釉料才能挂得匀。瓷是‘火的艺术’,也是‘水的艺术’,急不得。当年我师父说,做瓷要学水,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却始终保持本心。”

接下来的几日,宋亚轩帮着温先生筛选高岭土,辨认土中的杂质;刁刁则在一旁看温先生上釉,看他用“浸釉法”将素坯浸入釉浆,提起来时釉面厚薄均匀,恰到好处。“釉料要调得像清晨的露水,稠了挂不住,稀了盖不住胎,”温先生说,“就像说话,要恰到好处,多一句则赘,少一句则浅。”

雪停后,映月窑开窑,温先生特意烧了一窑“雪影盏”。开窑的瞬间,青白釉色在阳光下泛着莹光,盏壁上仿佛落着一层薄雪,又似映着月光,美得让人屏息。“这釉色要在零下五度才能烧出‘冰裂纹’,”温先生拿起一只盏,“雪天烧瓷,是天助,也是人为,缺一不可。”

离开白瓷镇时,温先生送给两人一对“雪影盏”,盏底刻着细小的“清”字。“这字是提醒,做瓷要清,做人要清,心清了,万物皆清。”

船行在淮河上,雪花又开始飘落,刁刁捧着雪影盏,对着光看那冰裂纹,轻声道:“淮畔的白瓷,素净里藏着风骨,就像温先生的性子,沉默却有力量。”

宋亚轩望着窗外的雪景:“是啊,瓷从泥土而来,经火而化,却能洗尽铅华,显出清雅。这就像江湖路,见过万千繁华,最终要回归本心,才能守住那份纯粹。”

船尾的浪花在雪中泛着白沫,瓷坊的青烟渐渐隐在雪雾里。他们知道,白瓷镇的经历让他们明白,最素净的匠心,往往藏在对纯粹的追求里——它是温先生拉坯时的专注,是上釉时的细致,是将泥土烈火淬成冰清玉洁的坚守。这些看似简单的白瓷,却藏着最深刻的道理,如同那冰裂纹,虽有痕迹,却因自然而更显风骨。前路漫漫,他们将带着这份对纯粹的追求,继续在江湖中行走,感受更多藏在素坯里的匠心。

喜欢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