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 > 第158章 蜀地竹韵,篾丝交错见巧思

立冬已至,寒意渐生,宋亚轩与刁刁按约前往蜀地。蜀地多山,竹林遍布,翠绿的竹浪在风中起伏,沙沙作响。山脚下的“竹里村”因竹编闻名,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墙上都挂着竹篮、竹席、竹屏风,精美的竹艺品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村里最有名的竹匠是位姓廖的老婆婆,人称廖婆。廖婆虽已年过七旬,双手却依旧灵活,她编的竹器,篾丝细如发丝,纹路密如蛛网,尤其是那“竹丝扣瓷”,用细竹丝编织成瓷碗的外罩,严丝合缝,既防烫又美观,是蜀地独有的珍品。

两人找到廖婆时,她正坐在竹楼的廊下,借着天光劈篾。一把薄如蝉翼的篾刀在她手中翻飞,粗壮的竹子被剖成一根根细如棉线的篾丝,竟没有一丝断裂。廊下堆着各色竹器,有玲珑的竹盒,有雅致的竹扇,还有一张竹编的“松鹤延年”挂屏,仙鹤的羽毛用不同粗细的篾丝编织,层次分明,仿佛振翅欲飞。

“廖婆,您这劈篾的手艺真是绝了,”刁刁凑上前,看着那些细如发丝的篾丝,“这么细的篾丝,是怎么劈出来的?”

廖婆放下篾刀,揉了揉手腕,笑道:“竹子要选三年生的楠竹,不干不燥,韧性最好。劈篾要顺着竹纤维走,就像顺着水的纹路划船,省力又顺溜。当年我娘教我,编竹器就像绣花,线要匀,针脚要密,心要细,半点毛躁都来不得。”

宋亚轩拿起一个竹编的药篮,篮身的纹路是细密的“人字纹”,提手处却用“回字纹”加固,既美观又结实:“这篮子编得真讲究,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纹路。”

“是啊,”廖婆点头,“装重物的要用‘井字纹’,结实;装轻巧东西的用‘人字纹’,省料;像这药篮,提手要常拎,就得用‘回字纹’,经得起磨。什么物件用什么纹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正说着,廖婆的孙女阿竹抱着一个编坏的竹筐跑进来,筐底的篾丝松松散散,纹路也歪歪扭扭。“婆婆,这筐子总也编不圆,篾丝还总断。”

廖婆拿起竹筐,摸了摸篾丝的切口:“你劈篾时没顺着纤维,切口毛糙,自然容易断;编的时候心不在焉,纹路忽宽忽窄,筐子怎么会圆?”

阿竹红了脸:“我……我想着快点编好,给隔壁王爷爷装红薯。”

廖婆叹了口气:“编竹器急不得。王爷爷的红薯沉,你这筐子用不了两天就散了,不是帮他,是害他。来,婆婆教你,劈篾要‘稳、准、轻’,编纹要‘匀、齐、紧’,就像做人,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站得稳。”

接下来的几日,刁刁跟着廖婆学编竹器。廖婆教她用“起底法”编筐底,先固定好“经篾”,再用“纬篾”来回穿插,看似简单,实则要掌握好力度,太紧则篾丝易断,太松则结构松散。宋亚轩则帮着廖婆晾晒刚剖好的篾丝,听她讲各种竹子的特性——楠竹坚韧,适合做大件;慈竹柔软,适合编细活;毛竹结实,适合做竹器的骨架。

离开竹里村前,廖婆送给两人一个竹编的香囊,囊身用细竹丝编出“缠枝莲”的纹样,里面装着蜀地特有的香樟叶,清香袭人。“这香囊能驱虫,你们路上带着。”阿竹也送了刁刁一把竹编的小扇子,扇面上编着一只小小的竹蜻蜓,灵动可爱。

两人背着竹器,沿着竹林间的小路离开,廖婆还在廊下劈篾,篾刀划过竹子的“唰唰”声,与风吹竹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谣。

刁刁把玩着竹编香囊,轻声道:“蜀地的竹编,看似朴素,却藏着最精巧的心思,一根普通的竹子,竟能变出这么多花样。”

宋亚轩望着无边的竹海:“是啊,竹子本是寻常物,经匠人之手,便有了生命。就像这篾丝,单独一根脆弱易断,交错编织在一起,却能承托重物,这便是团结的力量,也是手艺的智慧。”

马蹄踏着铺满竹叶的小路,发出“窸窣”的声响,竹器的清香在风中飘散。他们知道,竹里村的经历让他们明白,最朴素的匠心,往往藏在对寻常之物的巧思里——它是廖婆劈篾时的专注,是编织时的细致,是将平凡竹子变成精美器物的智慧。这些看似简单的竹艺,却承载着蜀地百姓的生活哲学,如同篾丝的交错,平凡中见伟大,朴素中显精巧。前路漫漫,他们将带着这份对平凡的敬意,继续在江湖中行走,发现更多藏在寻常巷陌里的匠心。

喜欢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爱吃紫薯糯米丸的刁刁的新书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