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7年,大汉帝国热点排行榜第一名——齐地名医淳于意今天又双叒叕上头条了!
不过这次不是什么光彩事,这位医术界的顶流大佬,正戴着沉重枷锁,在长安城的死囚牢房里思考人生。
“我淳于意行医三十年,救死扶伤无数,怎么就落得个‘医闹’致死的罪名呢?”他望着牢房里唯一的小窗,悲从中来。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
一、名医失手,顶流翻车
淳于意,西汉临淄人,官拜太仓令,后辞职下海开了个“淳于医馆”。因医术高明,被民间尊为“医圣”,粉丝遍布全国,挂号需提前三个月预约。
那天,当地富商张大户带着老母亲前来就诊。老太太腰痛多年,淳于意一番望闻问切,胸有成竹:“小毛病,扎几针就好。”
谁知这一针下去,老太太“嗷”一嗓子,直接晕了过去。再也没醒来。
张大户当场炸毛:“庸医害命!赔我老娘!”立刻一纸诉状将淳于意告上衙门。
按《大汉律》,医生治死人,情节严重者可判“肉刑”——不是在脸上刺字就是割鼻子,或者砍脚。更要命的是,这张大户的远房表舅的连襟,在朝中当官!
案子一级级上报,最终判决:淳于意押送长安,受肉刑!
消息传出,医疗圈震动,淳于意的同行们纷纷发文声援:“医疗不是神学,请给医生行医空间!”“疑难杂症本就有风险,不能一出事就怪医生!”
但死者家属不买账,在医馆门口拉横幅:“无良名医,草菅人命!”“还我母亲!”
淳于意被押往长安那天,五个女儿哭成一片,抱着父亲的腿不让走。
“哭什么哭!”淳于意仰天长叹,“可惜啊!生的全是赔钱货,连个能帮上忙的儿子都没有!要是有个儿子,现在也能为父奔走喊冤啊!”
这话可伤透了小女儿缇萦的心。
二、少女救父,进京上访
缇萦那年刚满十五,是淳于意的第五个女儿,性格倔强,颇有主见。被父亲这么一激,她的小宇宙爆发了。
“女儿怎么了?女儿也能顶半边天!我这就去长安,非要讨个公道不可!”
家里人全都反对:“你一个姑娘家,去长安?知道长安在哪儿吗?千里迢迢,路上遇到坏人怎么办?”
缇萦不服:“我自幼随父学医,认得草药,懂得针灸,还会点防身术。再说,父亲有难,做女儿的能坐视不管吗?”
当晚,她收拾行囊,带上自己攒的零花钱、几件换洗衣服和一大包自制的急救药品,留下一封信,悄悄溜出了家门。
这一路,缇萦可谓历尽艰辛。
先是遇到黑车司机,说好送到长安,半路加价;后又遇山寨强盗,幸亏她机灵,声称自己是游医,会治疑难杂症,恰好强盗头子正为便秘所苦,缇萦给他配了副泻药,效果“立竿见影”,强盗感激涕零,不但放行,还送了盘缠。
最惊险的是过黄河时,船到江心漏水,缇萦靠着一个大木盆漂到对岸,成了落汤鸡。
历经一个月风餐露宿,缇萦终于抵达长安。一进城,她就傻眼了——长安城太大啦!皇宫在哪?衙门在哪?皇帝在哪?
三、长安奇遇,智取通行证
缇萦在长安街头转了三天,连官府的门朝哪开都没摸清。眼看父亲行刑日期临近,她急得在客栈直跺脚。
这天,她听说京城最大的酒楼“长安第一楼”常有官员光顾,便想去碰碰运气。
刚到酒楼门口,就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倒地老者。老者面色青紫,呼吸困难。
“让开让开!我是医生!”缇萦挤进人群。
一看症状,她判断是食物卡喉,立刻采用父亲教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从背后抱住老者,用力挤压其腹部。
“噗”一声,一块肉丸喷出,老者长舒一口气,得救了。
“小姑娘,谢谢你救了老夫一命。”老者感激地说。
围观群众中有人惊呼:“这不是御史大人吗?”
缇萦眼睛一亮,扑通跪下:“大人,小女子有冤情禀报!”
老者正是当朝御史,主管司法监察。听了缇萦的陈述,他捻须沉吟:“你父的案子,我有所耳闻。但此案已由皇上钦定,翻案难啊。”
“大人,我不求翻案,只求面圣陈情!肉刑残酷,一旦受刑,终身残疾,连改过自新的机会都没有了!请允许我直接向皇上进言!”
御史被这小姑娘的胆识打动,想了想说:“明日皇上将赴南郊祭天,我可安排你混入人群,但能否接近皇上,就看你的造化了。”
四、祭天现场,机智陈情
第二天,南郊祭坛人山人海,文武百官簇拥着汉文帝,场面庄严肃穆。
缇萦穿着御史给的小太监服装,混在侍从队伍里,手心全是汗。
祭典进行到一半,按照礼仪,皇帝要独上祭坛,向上天祷告。
机会来了!
当汉文帝缓步登坛时,缇萦瞅准时机,一个箭步冲上前,“扑通”跪在皇帝面前,高举奏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