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22日,日报头版头条,经过全国9000万人民四个月的不懈努力,截止到12月19日全国完成钢产量1073万吨,超额完成了8月17日在北戴河定下的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任务。
一个激情似火的运动结束了。
李志勇在办公室看着报纸上的信息,内心十分感慨,前世的时候只是看点自媒体在哪叨咕,现在是切身的参与了一回。
“各位,好消息啊!截止到大前天,全国完成钢产量了啊!”李志勇抖了一下报纸开口跟其他三人说。
“哎呀,可算是完了,这半年我长这么大没这么累过!”郑立超同志这两个多礼拜了,还每天跟睡不醒的似的呢。
“小郑,你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这都歇了半个月了还跟没睡醒的似的?你这就是天天办公室闲的,明天把你调到库房去,扛上几个月大包你就不会这么没力气了!”张大姐又拿起了他的毛衣针。
“张大姐,您这毛衣我没记错的话,我去年上班来的时候您就在织,现在怎么还在织呀!”李志勇跟大家混熟了,也开起了玩笑。
“去!啥都不懂,这不是每次织完了不是这不合适就是那不合适吗?老张也是,各种挑拣!”说完,又开始拆。
“股长,来,帮我缠线!”
“张大姐你就饶了我吧,行不行,明天我去给咱们张局买件毛衣好不,您把这个快扔了吧!您没发现这毛线都磨光了吗?这毛衣您说说几年了!”一看咱们黑子同志没少帮忙缠线!
“哎!”叹口气,卷吧卷吧放抽屉了。
“对了,张大姐,您家领导比较大,听说没听说,今年的冬储菜这都这个节气了怎么还没开秤?”吴黑子问了一个比较现实的话题。
“往年最晚也没进过12月呀!”李志勇也搭话。
“今年的冬储菜,不好说了,咱们本地的白菜,因为忙着炼钢有太多都冻死在地里了,不光是白菜,有很多公社现在才开始收粮食!”
“听说了,前阵子去郊区砍树的时候也看见了,哎!”郑立超趴在桌子上。
“菜市场买吧,多去几趟,有时候能遇见公社组织的马车来卖!遇到了就多买点,他们还能给你送到家呢!还不用票证,也挺好,就是不太好遇到!”
“还有就是,买点粮食放着吧,我估计开春,,,,,”张大姐没说完。
然后大家就都不说话了。
晚上下班回家路上,李志勇找没人的地方从空间拿出来两颗白菜,上头灰头土脸的。那灰是炼铁的时候收进空间然后撒到空间的白菜上的。
一路进家,“妈,路上菜市场买了两颗白菜!”
“我也买了几棵,今天院里人都买来着,灰太多,得好好洗洗,要不然牙碜!”王桂莲正往锅里压饸饹呢,李志勇用木头做的饸饹床子。
自己家里有大灶,照着锅台的长度做了一个,还挺好用。这个比擀面省力,最主要是这个可以压高梁面和荞麦面,打个肉丁卤浇上头,再来两瓣蒜非常棒。
做了俩,给林素芬家还送了一个。
“妈,我来,我劲大!”李志勇洗了手接过来继续压。
“妈,今晚上我出去一趟,去转转,看看能买到粮食的话,就再买点!今天在办公室聊天,张大姐提醒我们仨呢!”李志勇当时能听出来张大姐的话,意思是要买赶紧买,还没事,后边该扫了。
“去吧,倒是也不急了吗,炕上基本上满了,咱们省着吃,能吃两年!不过买点也行,我看着现在这情况,开了春不好说。多预备点不是坏事!”
晚上10点,李志勇裹严实走老路,东跨院,街上,出了门。走出去两条胡同,感知一下周围,拿出空间里的自行车,奔西直门。
嗯?两个汉字在胡同口站着呢。看着过来的李志勇:“买还是卖?”
李志勇甩甩手:“买点吃的!”
其中一个挥了挥手,李志勇进了胡同又走了二十几米开始有人了。
“咋卖?”看到一份卖粮食的,四个袋子,边上四五个人。
“棒子面4毛,玉米面6毛,小米6毛,白面8毛!”其中一人小声报价!比粮站已经贵了四倍了。李志勇转悠一圈,就那一份卖粮食的。
黑市上人不少,胡同两边巷子里还有摆摊的呢,来回转悠着。快出了黑市范围了,李志勇看见一个穿着羊皮大衣,带着狗皮帽子的人,前头两个大肚小口的竹筐,隐约装的是活物。
“卖的啥物件?”李志勇过来打开手电照了照!心里立马就乐了,小猪仔!心说:“这个季节还有小猪仔吗?”李志勇来来回回找了一年多也没找到活的猪仔。
用手电仔细照了照,两个竹筐一共四只小猪仔,黑猪。这时候长白猪还很少见呢。都是本土的黑猪。
“啥价?”李志勇问这个一看就是下面公社来的人。羊皮大衣,毛是朝外的!这种大衣,城里很少有人穿。
“10块钱一只,都要38。”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