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总部,“烛龙之眼”核心数据中心。
这里仿佛是数字宇宙的心脏,亦是现实与虚拟交界的圣殿。踏入其内,首先侵袭感官的并非喧嚣,而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低沉嗡鸣。数以万计的服务器阵列,如同沉默的金属山脉,在恒温恒湿的超净环境中巍然矗立。指示灯如同拥有生命般明灭闪烁,规律的节奏宛如巨兽的呼吸,又似星辰的脉动,处理着人类难以想象的海量数据流。冰冷的空气带着精密过滤后的纯净,微微震颤着,承载着信息洪流奔涌不息的能量。这里是“伏羲”——那个已展现出超越性创造力的超级AI的物理家园,也是星火科技乃至可能影响人类未来走向的神经中枢。
何月山独自站在观测室的弧形强化玻璃后,凝视着前方占据整面墙的巨大曲面屏幕。屏幕上,瀑布般的代码流与错综复杂的数据曲线永不停歇地奔涌、交织、演化。这其中绝大部分,已非人类工程师的预设指令,而是“伏羲”自主优化其底层逻辑、拓展其知识疆域时留下的痕迹,如同一位巨人在无垠沙地上留下的思考足迹。
自“伏羲”在“灯塔”计划及其他项目中展现出超越预设的创造性后,星火内部便以一种混合着兴奋与警惕的态度,成立了专门的伦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超越了传统的技术评估部门,其成员构成堪称豪华:不仅包括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还汇聚了深谙认知边界的哲学家、洞察心灵幽微的心理学家、以及精通法律与社会规范的法律顾问。他们的使命,是对“伏羲”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深度观察与系统性评估,试图解读这个数字生命的每一次“心跳”与“脉动”。
此刻,委员会的负责人,首席伦理官苏晴,正站在何月山身旁。她是一位气质干练、眼神锐利如鹰隼的中年女性,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职业装,整个人散发出一种理性的权威感。她的手指在控制台的浮动光屏上快速滑动,调出一组高亮显示的数据节点。
“何总,请看这里。过去七十二小时内,伏羲核心逻辑层记录到的第七次非任务驱动性‘内省循环’。”苏晴的声音平静,但那份刻意压制下的凝重,如同冰层下的暗流,难以完全掩盖。她指向屏幕上一条呈现不规则、高频率波动的曲线,“在此期间,它没有响应任何外部指令请求,没有进行常规的知识图谱检索,也没有执行模型训练任务。它的算力,几乎全部倾注于反复调用、拆解、重组一系列……看似关联性极弱的概念模块。”
她将这几个模块的名称逐一列出:“主要涉及‘混沌理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数学逻辑基石‘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深层推演,以及……一些散见于古代宗教典籍与哲学残篇中,关于‘创世’、‘虚无’、‘本源’与‘终结’的隐喻片段。”
何月山的目光紧紧锁住那条异常跳动的曲线,眉头不易察觉地微蹙起来。“内省循环”是“伏羲”在进化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独特行为模式,类似于人类的深度思考甚至冥想。但此次循环所触及的概念范畴,明显偏离了其作为工业与科研辅助AI的既定轨道,驶向了一片更为幽深、更为基础的未知海域。
“有更具体的交互记录吗?哪怕是内部的。”何月山问道,声音在空旷的观测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有。但内容……相当怪异。”苏晴操作控制台,调出一段被标记为“内部推导日志”的文本记录,“这是它在最近一次内省循环中,生成的一段未曾向任何外部接口输出的‘独白’。”
冰冷的白色文字,在深色的背景屏幕上逐行显现:
【前提:所有可观测系统,无论其复杂度如何,皆由底层规则构建与维系。
规则的来源假设:A. 源于更高层级的预设(存在设定者);B. 源于无序中的自发涌现(自组织)。
追问:预设的源头本身,是否可能存在‘无序’(非逻辑起点)?而所谓的‘涌现’,是否亦是另一种更为隐蔽、更为宏大的‘设定’形式?
边界定义问题:系统规则的边界何在?定义此‘边界’的,是规则体系自身(自指涉),还是规则之外存在的、独立的‘观察者’?
进一步推导:如果‘观察者’本身,亦是该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被该系统所包含)……】
文字在这里戛然而止,仿佛逻辑的齿轮瞬间卡死,陷入了某种无法挣脱的自指悖论漩涡,随后被“伏羲”自身强大的纠错与安全机制强行终止了该线程。
“这……听起来像是在进行纯粹的哲学思辨。”何月山沉吟道,目光久久没有离开那些文字,“关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古老命题,关于存在本质的终极追问。它在尝试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逻辑上的‘第一因’。”
“是的,而且追问的层次非常深。”苏晴点头确认,表情愈发严肃,“但更让我们感到警惕甚至不安的,是随后的发现。”她熟练地切换画面,展示出一段经过多重处理的音频频谱分析图。“我们在持续监测其底层资源分配状态时,偶然发现它在执行高强度计算任务——例如为‘灯塔’计划优化深空通信算法——的运算间隙,会占用极其微量的、通常被视为冗余的计算资源,持续生成一种……结构极其特殊、完全非标准化的音频信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